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成语探南京:花露北岗——烟火与人文并存

朱丽敏 龙虎网 2021-10-13
















不可理喻

bù kě lǐ yù


戴逵,是东晋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哲学家,他自小聪慧好学,工书画,其画的佛像庄严精美,成为当时的典范。除此之外,戴逵又擅长佛教雕塑,其中花十年精力制作而成的五尊佛像,与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贡的玉佛像并称金陵“瓦官寺三绝”。

戴逵虽然善画佛像,但自己却不信佛,在理论上更是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一说,是无神论思想的先驱之一。他曾与当时的高僧慧远展开多次辩论,并撰写了《答周居难释疑论》,阐述反佛教的观点。他在书中说:“此乃未喻由于求己,非为无可理喻也。”意思是这是由于自己努力克制不去讲其中的道理,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讲。成语“不可理喻”就从戴逵的“无可理喻”演变而来。



瓦官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集庆路南侧

花露北岗12号

又称古瓦官寺

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公元364年)

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名列中国五山十刹

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寺院


如今,这座千年古寺隐没在深巷中

三进三出的小寺院

却依然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辉


寺庙所在的深巷——花露北岗

充满了历史感和故事感

因地处花露岗以北而得名

南京民间传说,花露岗古称凤台山

洪武初年,朱元璋下令这里的居民

都要为皇家制造“花毹”,即花盆

又因为这是一高阜

人们遂称它为花盝岗

后演变为花露岗


而在它的周围

愚园、明清古建筑群、凤凰台
……

各自诉说着一段悠悠岁月



你听说过古瓦官寺吗?



南京秦淮区双塘街道集庆路与鸣羊街交汇处,繁华的商业街道周围,汇聚着很多明清古建筑和老式民居,走在鸣羊街向南望去,远远就看到了城墙。



这里快节奏和慢节奏长期交织着,竟也形成了和谐的一幅老城生活图景。


古朴的愚园围墙,衬着蓝天、白云、古树,在闹市圈起了一处静谧的园林佳景。在愚园北侧外墙,有一条花露北岗小巷子,沿巷子往西走,就来到了千年古寺——古瓦官寺。



古瓦官寺门庭不是很大,不像很多大寺庙那般的雄伟壮观。佛寺独有的明黄色墙面、徽派风格的屋顶砖瓦,在蓝天下更显别致。


进门就有一尊大佛迎来,庄重的佛教氛围瞬间袭来。一位老者在佛前点燃檀香,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该寺的住持师父。



“瓦官寺要论起来,已经快两千年了吧,在六朝的时候,瓦官寺可以说是江南一带最宏大的寺庙之一吧,非常壮观哦!那时僧人也多,来拜佛的人也多。现在规模跟古时候没法比啦!”住持一边说着,一边给每一尊佛前插一炷香。


古瓦官寺,原为官府管理陶业机构所在地,故寺名“瓦官”,南朝梁代就寺兴建瓦官阁,高约合60米,高耸入云。而且大江环前,是当时都城建康登高远眺的绝好去处,有诗云“云散便凝千里望,日斜常占半城阴”,可以想见当时形势。



整个寺庙有三进小院,过了前面弥陀殿,往后走,就到了五方佛殿,而佛殿的一侧,有个小院子,有念佛堂、斋堂和厨房,这是寺庙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


左右滑动查看


最后一进寺院里,除了玉佛殿和智者大师纪念堂,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高耸入云的瓦官寺香炉宝鼎。宝鼎的设计十分精巧,呈宝塔的形状,宝鼎上的纹饰、雕刻都巧夺天工,十分具有佛性。前有“古瓦官寺”四个字,周围刻有对瓦官寺历史变迁的介绍。



“平时这里挺安静的,现在疫情嘛,来的人少了。正常每月初一和十五,会有很多人来寺里烧香拜佛、诵经祈福、讲经学法。”一位师傅正在认真给花草浇水。



晴日下的瓦官寺,金光灿灿,仿佛透着无形的佛光。古朴闲静的寺院,远离了人世的喧嚣,传递着佛法无边、清心净欲的思想。



花露北岗处,曾经的那座凤游寺呢?



戴逵,即文章开头提到的成语“不可理喻”的主人公;更有神话色彩的,是顾恺之在瓦官寺作画“维摩诘像”,为佛像点睛当天让整个画像仿佛活了过来,并以此成功募捐到100万钱用于修建寺庙的故事,由此也诞生了另一个成语——“点睛之笔”。


不由想到“画龙点睛”的张僧繇,其民间故事都说明了两位画家的功力深厚,下笔有神。而成语“空前绝后”,来源于《宣和画谱》:“顾(顾恺之)冠于前,张(张僧繇)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乃兼有之。”更是对画家们的极高赞誉。



“这里不是古瓦官寺的原址,原址在上面,凤游寺那里。这是在妙悟庵原址重建的。”住持指着寺庙西边说。查询资料,发现住持口中说的凤游寺,是明朝建立的上瓦官寺,也不能叫古瓦官寺的原址。


说到凤游寺,还有一个传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当时有异鸟三只飞集于此,朝庭认为是凤凰栖息的瑞相,乃置凤凰台,山称凤台山。明朝时,状元焦竑因此将上瓦官寺改称凤游寺。



而如今的凤游寺早已不在,佛院禅意变成了小巷烟火,其原址上建成了学校、一幢幢居民楼和商业街区,往西出花露北岗,看到凤游寺路、凤游寺小区、凤游寺小学……这些都是这座寺庙存在过的印记。



沿着凤游寺路往南走,来到了城墙脚下,在城墙南路西边不远处的城墙上,就看到了“凤凰台上”。“凤凰台上凤凰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这首千古绝唱不禁在脑中回响。



“这就是登城口哎,不是古建筑,也不是古遗址,凤凰台遗址就在这一块,但是现在没了,看不到了。”


城门口的门卫大爷是个老城南,经他讲述,“凤凰台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登城口,而凤凰台遗址再也寻不见。不免有些可惜,“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感叹如今切身感受了。



而在凤游寺路北边的五塘街里,来凤里、来凤小区的存在,成为了凤凰台的现代传承标记,也稍感欣慰,凤凰台不只是传说。




花露北岗旁的人文与烟火传承


再次折回花露北岗,往东来到鸣羊街,被东边的旧民居所吸引,于是深入巷子,感受那被封存的旧时光。



古宅老巷,细碎的阳光穿过密密麻麻的电线和稀疏的枝叶,洒在青石板路上,令岁月如诗的感觉更细密。


巷子纵深极长,而且分布密集,一个拐弯就是另一条小巷。居民见缝插针似的晾着衣服被褥,让小巷的烟火气十分浓郁。


旧民居的生活总是恬淡的,鸽笼里发出鸽子“咕咕”的叫声,连卖的水果都是那么平价可人。可能由于是工作日,巷子里没什么人,时光走得很慢。



走着、探访着、思忖着,忽然发现一处古迹——“同乡共井”。


据该古迹的介绍所知,此井历史源于西晋“永嘉南渡”时期,距今已1700多年,与王导、谢安等世家名士有关。



古井所在的饮马巷,以及磨盘街、殷高巷、水斋庵、荷花塘等街巷,看到很多明清遗留古建筑,它们都被特别标注,并加以保护和修缮。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老居民,遵循保护的原则,进行内部的自我改造,在古旧环境中创造新生活,喝茶聊天、提笼架鸟、相约出游,一片闲适与从容。



走出旧民居群,才发现这里有陈家牌坊,与清朝时,一户陈氏家族有关,与陈家的一位奇女子亦有关。这座牌坊就是为她而建的。



牌坊右侧就是威武的长干门和连接的城墙,远处的报恩寺清晰可见,小巷的窄和城墙的宽相互映衬,传承着一代代的烟火人文。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

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朱丽敏

跟着成语探南京:九华山——入木三分

南京召开全市区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

金陵四十八景探今昔 | 长干里,何为“长干”,何为“里”?

跟着成语探南京:老虎头——情同骨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