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狮岭雄观,阅江揽胜话传奇

程智昱 龙虎网 2023-11-11

金陵四十八景中的狮岭雄观

原意指狮子山上的卢龙观
今观已不存
此一景之指也早已演奏着时代之音
镌刻进金陵城气象万千的发展画卷中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渡江胜利红色旅游文化
明朝皇家风格建筑文化等
让如今的狮子山阅江楼景区
可品赏的点更多

实地探访

阅江揽胜,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说起南京城西北地标,狮子山阅江楼当属之一。有着600多年有记无楼传奇的狮子山,如今是怎样的风貌?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第一站:登狮岭,感受时代变迁





一路上小编就在想,不知现在有多少南京人知道这个传奇?狮子山最早叫卢龙山,是东晋元帝司马睿在建武元年(317年)避北方“八王之乱”初渡长江时赐名,后更迭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唐、宋、元九个朝代1000多年后,至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驾临卢龙山时才更名为狮子山并亲撰《阅江楼记》要亲修阅江楼,结果只打了个地基就“停工”了。

这一停,造就了南京人戏言的史上历时最长的一个“烂尾楼”,直至600多年后的2001年9月,阅江楼才由咱大蓝鲸政府修建完工,正式对外开放,这个传奇故事是不是有点干货?

但狮子山阅江楼景区周边今天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时代传奇。走,这就跟着小编去见证一下。

天高云淡,这个时候登高远眺视野是极好的。穿过“江南第一楼”牌坊,拾级而上,便来到了外观4层实有7层的阅江楼前,极目远望,周边远处景致让小编觉得真正不虚此行。

往西,扬子江上,南京长江大桥如卧龙横跨;沿江整修一新的滨江风貌带退后,是南京老下关城市新景观,鳞次栉比的楼宇,郁郁葱葱的树冠缠绵其间,古城金陵“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愿景,在这里已绘就崭新一页。

山南麓,依山而筑的明城墙修缮如旧,连同已复建的仪凤门,如今是明城墙风光带的一段。往市中心方向,让小编惊喜的是,南京最高的紫峰大厦竟能看得到全貌,蓝天白云下直入云霄。



逛狮子山景区,不得不提山西麓的天妃宫和静海寺,这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均为明永乐年间朱棣因郑和成功航海而敕建。其中静海寺还是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议约地,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现这两处都是南京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静海寺里还设有《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馆内新增的条约陈列室,陈列着中国近代(至1949年)与外国政府签订的1100多个条约,大部分是不平等条约。但因疫情防控需要,目前这两处仍未开放,小编这次就不能入内一探了。

同期声:

小编:阿姨,现在阅江楼每天正常接待游客吗?

郭阿姨:自南京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现在我们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售票,下午5点停止售票,正常接待游客,但要求游客必须按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护。

    郭阿姨是阅江楼的售票员,每天很早就来这里售票了


小编:阿姨,您登上阅江楼,觉得什么景色最好看?

蒋阿姨:当然是南京长江大桥啊!登高远眺,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蒋阿姨是来南京旅游的游客,第一次登上南京的阅江楼


    《狮岭雄观》诗词作者金毓平:

卢龙山即今狮子山,元末,朱元璋在此击败陈友谅大军,为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础。称帝后,明太祖依然对此念念不忘,欲在山顶建楼,并作《阅江楼记》,未果。故而,数百年间,一直有记无楼。新世纪初,终于楼成,为南京又一胜境。每登此楼,俯看长江、金水河环绕其下,碧波白练。四望高楼林立,一派盛世景象。于是有感。

   《狮岭雄观》绘画作者王自能:

南京城北的狮子山,海拔100多米,西临长江,古往今来均为行路要隘,不失为拱卫南京的天然屏障,故狮岭雄观由此而得名,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位于狮子山之巅的阅江楼,是我国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又称“江南第一楼”。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楼高五十二米多,共七层,不论是远观还是近看,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都具有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我笔下的“狮岭雄观”,色彩上以桔黄、桔红为主色调;在技法上,结合西画的手法和机理,使整个画面有一种饮霞吞雾之势,达到使人观后,有种必寻、必来、必看的感觉。



 第二站:观周边,“一艘驶向胜利之船”





说到狮岭周边的发展,有个重要的红色地标不能错过,那就是渡江胜利纪念馆。这也是鼓楼滨江风貌带重要组成部分,离狮岭仅十分钟车程,如今已是景区周边人气最旺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小编是一定要去探一探的。


刚走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就遇到一群正展开党旗合影留念的参观者,他们是一家单位国庆前组织来此参观学习的。

“现在市民游客去狮子山景区玩,大多会选择再来这里打个卡。”广场上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狮子山阅江楼景区及周边30多个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如今已和渡江胜利纪念馆红色旅游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整个滨江风貌区的一颗颗明珠,展现着六朝古都的时代风范。


   

该工作人员介绍,渡江胜利纪念馆原馆1984年建于挹江门城楼上,2009年为纪念南京解放60周年暨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南京异地新建。新馆坐落在长江与秦淮河交汇的三汊河河口公园,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组成。2021年7月新馆又完成了一次升级改造。 






小编发现,新馆建设十分有特色,主馆区使用仿木结构外立面,做成“木船”形状,寓意“驶向胜利之船”。主馆区分风雨苍黄、天翻地覆、人间正道、胜利之都四部分,展出渡江战役的文电、照片、复制品等各种珍贵史料1400多件,包括著名的接运解放军过江的“京电”号小火轮。




       新馆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渡江胜利广场矗立的六组大型“千帆竞渡”群雕,仿佛渡江战役千帆竞渡长江的画面重现。夜晚亮灯后,49根大型红色立柱成为鼓楼滨江最绚丽的一抹“中国红”,这艘“驶向胜利之船”也如灯塔般指引着古城金陵新的发展方向。


影像记忆

巍巍狮岭,见证老下关“蝶变”

2021年9月末,阅江楼风景区“奋斗百年路·光影二十载”——阅江楼首届摄影大赛颁奖活动在景区举办。南京的摄影发烧友们用一幅幅倾注着热爱的精美照片,展现着阅江楼的发展变迁,而巍巍狮岭则见证了南京一个特殊城区——老下关的“蝶变”。



在2013年3月原下关区、鼓楼区合并设立新的鼓楼区之前,老下关仍是南京发展起步较晚的老城区,曾经老破小、棚户区与各个时代的文保建筑交错,新鼓楼区的设立好像为老下关发展开启了“快进键”,一个“南京外滩”、鼓楼滨江的新城风貌渐行渐近。



“下关特殊的人文历史底色是古城南京重要组成部分。”鼓楼区一文旅资深人士说,鼓楼滨江的打造将老下关岸线的和记洋行、民国海军医院旧址、首都电厂旧址、小红楼、中山码头、扬子饭店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资源都串联了起来,老下关也经过一轮轮老城改造发展,成为南京人向往的生态宜居美地。



尤其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拥江而立的下关将滨江商务商贸、滨江自然人文旅游等现代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激发老城活力,带动区域振兴,让老下关从明初年初立时的征税机关,到清代金陵海关设立揭开“百年商埠”序幕的昨天,向着多元化新兴产业勃发的滨江风貌新城区蝶变。



至今,狮子山仍“记得”,1968年下关和浦口桥北之间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的情景,这座中国人第一次自己设计建造的“争气桥”,一直激励着狮子山脚下的这片老城区绘画更加美好的古都新景。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

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程智昱

两年内支出超50亿!溧水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

小龙小虎迎盛会 | 五年蝶变 南京绘出美丽古都新风景!

南京市2021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共筑网络安全钢铁长城

《金陵百景图》上线!金秋网安 守护宁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