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和下西洋,第一艘大船从这里驶出

张琦 龙虎网 2023-11-11

自古以来,

下关就是南京人记忆中的龙湾古埠。


提到老地名,更多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记忆,作为与长江相生相依的城市,南京自古以来沿江而居,使用舟楫浮渡江河,探索未知,传播文明。


作为南京流传古地名之一,下关与长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起下关,不得不提起龙江 


下关的前身名为龙江关,明初,作为都城南京西北渡口和通途的龙江地区,商贾云集。这里便设立“龙江关”,以专收商贾货物进出粟帛杂用之税。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到了清代,因地处上下游的关系,人们俗称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为上关,地处下游的龙江关为下关,下关由此而得名。



金陵四十八景的“龙江夜雨”就记录着在南京下关凤仪门外龙江边上夜晚“赏雨”的场景。相传1360年,朱元璋在南京下关龙江战败陈友谅,遂改名大胜关并派兵驻守。每当月亏夜静潮起潮落,江水拍岸劈啪有声,风起处江滩芦苇沙沙作响,形成一阵阵微妙的声浪,像雨声时而急促,时而稀疏,官兵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随口说出“龙江多奇趣,夜晴闻雨声”,一直流传至今。


当时是一个雨天,我在朋友家里看到她画的龙江夜雨图,看到拍岸的江水,感觉风中芦苇在沙沙作响,回去就便有了灵感,创作了这首《龙江夜雨》,好久未去这里,有空就去看看现在的样子。


——《龙江夜雨》诗作者 吕景芳

为体验和感受一下“龙江夜雨”的意境,我便和几位喜爱文史的好友,乘着月夜来到了当年的龙江,如今河西一带。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龙江早已没有当年的影子了,好不容易我们在绿博园湿地公园附近寻得一处江滩,一排排形态各异的树木,在夜幕下仿佛当年驻守的士兵,江涛声和江滩芦苇在微风吹拂下发出的声响,细听真如下雨一般。

回来后,我便画了这幅《龙江夜雨》,其实它告诉我们:龙江多奇趣,夜晴闻雨声。


——《龙江夜雨》绘画作者 王自能

而现在南京的龙江,一般是指北起定淮门大街,南至清凉门大街,东起外秦淮河,西至江东门大街、夹江的区域。


这片在河西新城中的“老城区”,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地铁开通后,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成熟完善。



 龙江宝船厂


长江不仅是大自然赋予南京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通江达海的便利,使得明代航海家郑和选择下关龙江作为七下西洋造船和出航的基地。从地铁四号线龙江站下车,大厅出口处的艺术墙上就刻有郑和下西洋的场景图案。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重视造船和发展海运,在南京城西设立了龙江宝船厂,征调各地工匠。


龙江宝船厂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三汊河附近,是国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造船遗址。根据明嘉靖《南枢志》等文献记载,宝船厂创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是为郑和下西洋出访各国专门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郑和船队中大部分船只由宝船厂负责建造。


来到宝船厂遗址公园,正门横匾上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手书“宝船厂遗址”五个大字。



当年宝船厂占地1000余亩,开船坞七条,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对于这些历史上的船坞,当地人称之为“作塘”,自北而南,依次排开,十分规整。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如今这里仅存古船坞4、5、6三条遗址了。



一进大门第一个广场左侧,设有宝船厂博物馆,博物馆共分四个展厅,这里所展示的是宝船厂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穿过广场,行走在一条长长的碑廊中,墙面上悬挂的一张张青铜碑刻字画反映着郑和下西洋时的壮观景象,当年郑和途经占城国,瓮酒溢香;在爪哇国,西王误杀水手170多人,郑和妥善处理,最终感沐西王,船驶于旧港……这些事迹无不为后人敬仰。



碑廊的西侧则有一面龙头跌水墙,水可从每个龙头嘴里喷出。



不仅如此,公园随处可见船工造船的雕像。看着这些雕像,似乎又再现了百年前船厂内锤、斧、锯叮当作响,号子声日夜不息,响彻云霄的热闹景象。



再往里走,穿过一片白石桥,就来到了水闸门,作塘与长江相连,郑和船队当年就是通过此闸门,驶入长江,走出国门,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航海旅程。



于是航海的船出去,东西方文化随着海浪四面八方而来,在这里着陆、碰撞、扎根、生长,久而久之形成一方地域特色。


公园按照当年郑和船队中的中号宝船尺度设计仿制了一条宝船


广场旁边立有巨型郑和铜像,铜像重4吨,高4.2米,郑和身穿官服,手拿航海图,眺望远方。


郑和像

///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上,我们能看到的始终只不过是一时一地的片断。


但依旧希望从河堤上保留下来的纪念碑、文字记载中观望过去,感受那段辉煌又渺远的历史场景。



傍晚凉意渐起,或许是靠近河水,空气中微带湿意,行走在河道石板路上,近处传来“嘎嘎——”几声,湖面上一群鸭子游过,时而戏水,时而入水觅食,四周荡起圈圈波纹,一幅崭新而又惬意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靠近最里面的广场上,几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咪正卧在凉亭里,眯着眼睛,悠闲地享受着午后阳光。



作为向当地人免费开放的遗址公园,到了下午,这里便有许多老人休息、唱歌、拉二胡,这里的人带有老城区特有的闲适,有的是老下关人说不尽的南京话与听不完的笑声。



自2006年起,南京通过原址启用、挂牌立碑、以老地名命名住宅小区、命名公交站等方式“复活”了多个批次老地名。


“下关区”在2013年被撤销,并入了鼓楼区后,2018年,阅江楼街道更名为下关街道,记忆中的“下关”正式回归。不同的是,如今城区环境更整洁,满眼都是密集而错落的高层楼房。


走在这些老地名里,一如走在古老的文化中,让南京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浪漫情怀。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

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张琦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这一处龙王池,遗落在宁静的乡村

关于我市鼓楼区一例外省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解除集中隔离后核酸检测阳性情况的续报三

诗词南唐两代国主,如今葬在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