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促进南京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十五条”来了!

龙虎网 2023-11-1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重要基础和增长引擎

工业稳则经济稳



为解决工业企业遇到的困难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全方位、多层次

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

我市出台了

《南京市促进工业经济

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

(以下简称“十五条”)


今天(6月2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政务办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介绍解读了《南京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现场提问



四个方面 15项政策

全方位保障全市工业经济



夯实投资基本盘方面

提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壮大新兴产业能级、提升外商投资质量和水平等4项政策举措。


畅通工业经济循环方面

重点提出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推进能源安全保供、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破解工业企业物流运输难题等4项政策举措。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方面

重点提出保障工业项目用地、加大企业融资支持、拓宽稳岗就业渠道等3项政策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突出提升为企服务水平、适当拓宽信用容错范围、加快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加大为企减负力度等4项政策举措。



详细政策内容





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

“十五条”政策措施亮点十足!


“十五条”紧扣“落实国家部署、

紧扣自身需求、兼顾当前长远、

统筹要素保障”的总体思路,

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坚持需求导向,聚焦疫情冲击,助企纾困更具针对性

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十五条”积极回应企业降本减负诉求,提出加快惠企政策落地、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率、全额返还工会经费、延缓缴纳税费和社会保险费等措施。

根据疫情冲击下供应链不稳、物流运输不畅等方面,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十五条”提出做好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等供给替代预案,构建都市圈疫情防控高效联动协调机制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


(二)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经济运行,综合统筹更具科学性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十五条”着力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

拓展投资基本盘,通过按月细化投资计划、晒出板块重大项目质效排名,加强常态化会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通过推动企业技改、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外资水平等途径挖掘投资增量。

破解工业运行难点卡点,保障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关键要素资源。重点推进能源安全保供,推动工业企业科学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合理调整生产秩序,确保平稳迎峰度夏。

实行“一对一”驻点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提升为企服务水平。


(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深层动能,提质增效更具操作性

针对我市还存在企业主体竞争力不足、产业协同融合效应不突出等深层问题,“十五条”力图在稳的前提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进取,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等。

对围绕重点产业开展行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攻关或牵头承担国家关键技术攻关任务的企业,按照企业研发总投入的15%、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

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通过政府采购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根据各区、开发区年度诊断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给予切块资金支持。



市工信局、市人社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市政务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就“15条”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回答


市工信局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四方面促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向上滑动阅览


01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助力企业稳定发展

市工信局牵头成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1+4”工作专班,实施首问责任制、问题清单制、日调度日报告、问题协调闭环、省市区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稳增长工作。

围绕“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持续开展重点产业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已成功举办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江苏鲲鹏·昇腾信创生态产业基地发布活动等5场供需对接活动,其他专场供需对接活动也将陆续展开。

深化“宁对接”平台运用,数字化赋能服务企业供需对接,围绕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保障我市供应链稳定畅通。

02

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打造竞争新优势

出台《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年)》,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引领和推广,积极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商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制造业头部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面向全行业和全市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打造智改数转服务平台,对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推行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制造顾问制度,让广大中小企业“敢转”“愿转”“会转”。目前,已组织了21场专题宣贯培训,汇编了首批“智改数转”优秀案例,梳理了千家企业上千个个重点项目。

03

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

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出台《南京市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若干措施》,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链强链补链、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品牌和质量提升、精准化要素保障和服务“六大工程”,构建“十百千万”梯次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带动、上下联动和持续推动,坚持政策惠企、服务驻企、环境活企,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分类促进企业做精做强做大,目标是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

04

提升企业服务能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诉求问题反馈直达机制和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省市共推的快速响应办理机制,加强助企纾困政策的推送,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全面提升企业活力、提振发展信心。

由局领导带队常态化下沉重点企业进行“点对点”驻厂服务,强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工信系统各单位全面建立驻厂联络服务工作制度,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驻厂服务全覆盖。



市人社局

援企稳岗促就业,

市人社局打好“组合拳”出实招!


向上滑动阅览


(一)打好“降、缓、补”组合拳,为企业减负

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23年4月30日,用人单位免申即享,今年1月至5月已减收失业保险费11.37亿元,预计全年减轻企业负担约26亿。落实企业缓缴社保费政策。

对生产经营困难但恢复有望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一次申请缓缴的时段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最长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的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

截至目前全市共批准230户单位的缓缴申请,申请缓缴金额1.3亿元。预计到年底,5个特困行业3.4万户企业累计缓缴养老保险费19亿元左右。

今年以来,共审核发放相关就业补贴2.12亿元,惠及就业困难人员及大学生等群体9.53万人次,审核发放小微企业社保补贴1084.08万元,惠及企业1136家。启动实施“苏岗贷”惠企新政,鼓励就业与金融支持联动,为90家稳岗效果好、用工规范的民营企业发放贷款2.97亿元。 


(二)跟踪做好工业企业用工保障服务

组织市、区人社部门助企用工服务专员进园区入企业,建立健全用工缺口台账和急需紧缺岗位清单,发放“一卡一册一表”(助企用工联系卡、惠企政策宣传册、缺工企业情况统计表),“一对一”“点对点”提供用工帮扶。

今年以来,我市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008场次,提供岗位20.7万个次。为910余户重点企业服务保障送工逾47330人。


(三)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汇总发布《南京市2022年第一批企业职工培训补贴职业(工种)目录清单》,涵盖220个工种。截至目前,全市2661家企业组织49504名新录用人员开展企业岗前培训,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8000人次,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514.34万。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鼓励产业用地功能兼容,

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设置两种或两种以上用途混合的类型和比例等内容,支持产业用地混合利用及功能兼容。


向上滑动阅览


01

鼓励同一地块内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服等用途互利的功能混合布置。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混合产业用地应在规划条件和供地方案中确定主导功能及混合比例要求,明确容积率、建筑高度等规划指标以及工业用地规模、分割转让限制等要求。混合产业用地地价根据各用途的构成比例,按多用途混合地价计算方式,通过市场评估,经集体决策确定。原土地使用权人依据规划实施混合利用开发的,可通过协议方式补缴地价完善手续。

02

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单一工业用地内,兼容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其他产业用途和配套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辅助功能建筑面积占地上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可提高到30%,其中配套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000平方米)的比例不超过地上建筑总面积的15%,不得单独分割转让、抵押。超出上述比例的,执行混合产业用地政策。科研用地参照执行。

03

综合考虑空间、布局、业态融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因素,探索以主辅用途“准入组合+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内混合或兼容用地的规模和比例,由园区管理机构统筹平衡,组织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在规划成果中明确。

04

鼓励老城内工业企业改造建设都市型工业功能区,老城外工业企业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建设科技研发载体。位于工业用地保护线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鼓励“退二优二”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得随意改变工业用途。



市政务办

“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三方面便利


向上滑动阅览


市政务办于2021年5月起着手构建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建设了“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具有“惠企政策一站汇聚、惠企服务一屏推送、惠企事项一次办理、惠企资金一笔拨付、惠企兑现一网监管”等“五个一”特色。

主要从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

1

通过政策统一平台、一站发布、主动推送,解决企业政策获取“不及时”问题。

2

通过政策统一标准、主题分类、结构化展示,解决企业政策“看不懂”问题。

3

通过政策精准匹配、信息自动填报、进度实时查询,解决企业政策“申报繁”问题。

作为全市惠企服务“总入口”,目前已汇聚全市企业法人数据共计1100万条,制定政策标签共11大类126项,完成“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56个专业标签,共计11万条企业专业资质数据归集。累计上线惠企政策200余条,惠企事项500余个,已有30余个政策事项在“宁企通”平台全流程运行,81个政策事项实现免申即享。近日,“宁企通”手机端微信小程序上线,将更加便于企业随时随地查看政策,不断推进惠企政策“即申即办”“免申即享”。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多措并举注入“金融活水”,

做好工业企业融资服务


向上滑动阅览


01

精准摸排企业需求,提升金融政策服务直达性

今年6月印发《“服务企业·面对面”金融行活动方案》,将通过市区联动精准摸排需求清单、精细疏解融资堵点,推动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全面直达实体企业。目前已有超300家次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问卷调查,其中反映的融资问题,已由市或区金融局帮助沟通协调。

02

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帮助企业降低间接融资成本

以市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帮助企业低成本“过桥”。截至2022年5月末,基金当年已帮助2362家民营企业转贷3131笔、133.1亿元,其中已为20家专精特新企业免收转贷费用32.9万元。以“宁科贷”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4月末,37家合作银行当年累计发放“宁科贷”6384笔,金额138.4亿元;“宁科贷”余额达318亿元,比年初新增53亿元。

03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

截至2022年5月末,全市当年新增上市公司6家,首发融资约56亿元,另有在辅导企业40家,在会在所企业24家;“南京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历年累计举办43场路演活动,共有244家科技型企业直播路演,累计融资金额达28.6亿元。

04

推广线上金服平台,缓解金企信息不对称

截至2022年5月末,省金服“南京子平台”当年新增接入中小企业4124家,授信6308笔、222.8亿元;“南京金服”平台新增注册企业3646家,服务融资规模超298.4亿元。

05

鼓励地方金融组织减息降费,引导其履行社会责任

截至2022年5月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平均担保费率0.76%,同比降低24.7%。今年以来,全市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共为163家企业累计缓收、减免息费等超1亿元;小额贷款企业已为100余家企业办理贷款延期超1亿元。



下一步

南京将抓紧把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发展动力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稳预期、稳增长

凝聚起南京高质量发展的

强大动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现场直播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

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张琦

VR云游!绣球花开无尽夏

你以为的“关心”,其实是……

南京,全国第五!

“桥”见·极美南京(第二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