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南京城市更新,乡村更美!

龙虎网 2023-11-11



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

(城乡融合专场)


今天(7月28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城乡融合专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和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现场提问


十年来

南京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

1


四个“大”展现南京城市空间品质不断完善


向上滑动阅览

01

城市空间格局实现大突破

  • 2013年,我市13个区县整合设置为11个区,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

  • 2015年以来,我市以江北新区获批为契机,推进江南、江北双主城建设,实现了从沿江发展到跨江发展、再到拥江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基本构建起“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

  • 截至2021年底,我市建成区面积已达868.3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加17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942.3万,比2012年增加了126.2万人。


02

城市功能实现大提升

对外交通建设方面

  • 禄口国际机场升级为4F级机场,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顺利实施,航空、水运枢纽地位巩固提升。

  • 直连全国的“米”字型高铁网进入实施阶段,全市铁路运营总里程达476公里、高铁234公里,密度位列全省第一。

  • “两环两横八射”的公路线网格局基本形成,高速总里程达538公里,密度位列全省第一。

市内交通建设方面

  • 加快城市路网建设,现已形成“市域三环”及江南主城“经六纬十”的骨干路网体系,建成区路网密度达9.85公里/平方公里(位列副省级城市第2),人均道路面积达25.78平方米(位列副省级城市第1)。

  • 过江通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形成10处、12条跨江通道布局,“过江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 13条轨道线路(含2条有轨电车)建成投运,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43公里,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60%,并在2017年创成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自2015年起保持100%;

  • 完成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两大燃气供给工程,城市燃气普及率已达99.68%;

  • 全市污水处理总能力达387.1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98.2%,位居全省第2;

  • 建成江南、江北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卫设施,垃圾处理规模达8010吨/日,餐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2600吨/日,可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求。


03

人居环境品质实现大跨越

住房条件改善

  • 加快构建以政府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提倡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 2012年至今,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22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房5068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29.61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40.7平方米,实现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环境品质提升

  • 2021年,在入选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城市品质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 创新性开展“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建设,目前全市已有20余处投入使用,逐步构建15分钟市民文化生活服务圈。

绿色生态营造

  •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保护修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4.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18平方米,累计建成绿道1582公里,均位居全省前列。

  • 2013年以来,先后创成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进一步彰显了山水城林的“美丽古都”形象。

历史文化传承

南京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年来:

  • 共清退沿江生产型岸线超32公里,完成沿江绿化造林1.3万亩,基本建成全长约60公里滨江风光带,进一步彰显了独具特色的大江风貌;

  • 完成22公里城墙主体维修并对外开放,加大秦淮河整治力度,实现了总长25公里的河岸贯通,加快推进颐和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彰显了美丽古都文化内涵。


04

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大变革

  • 分别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领域、城市管理领域出台系列相关文件,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进一步健全依法、民主、公开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转型。



十年来

南京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成片开发、城市更新、

BIM/CIM等改革创新工作

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五个“更”看南京规划引领和资源保障成就


向上滑动阅览

1

自然资源保护力度更大

■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每年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 印发《南京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完成长江沿线427万平方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约2100万平方米,建成7家绿色矿山。

■ 统筹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农化等专项清查整治,建成自然资源实时智能执法监管系统,“小散乱”违法用地得到有效控制。


2

空间资源配置更加科学

■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有序落地。

■ 建立了“三级三类”规划传导体系,市级总体规划成果被自然资源部纳入首批预审名单,形成“三区三线”划定初步方案,按年度开展规划体检评估,加快推动《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立法,“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加快构建。


3

城乡规划建设质量更高

■ 高标准规划紫东科创大走廊、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累计获批201个成片开发方案,引导“建一片、成一片”。

■ 全国首个实现“区区通地铁”,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名列前茅。

■ 统筹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农化等专项清查整治,建成自然资源实时智能执法监管系统,“小散乱”违法用地得到有效控制。

■ 印发乡村地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指南,开展15分钟生活圈规划研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发布《南京魅力滨江2035》,完成6期“以人民为中心 为城市而设计”活动,承办“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修编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告知书制度,开展2期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活动,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 创新出台《开展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小西湖、石榴新村、颐和路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形成示范。


4

资源要素保障更加得力

■ 深化土地要素差别化供应,实现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 出台《南京市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2017年、2019年先后两次被省政府评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成绩优异的地方”。

■ 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2012年以来累计成交经营性用地8444.41公顷。

■ 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5

资源权益维护更加有力

■ 开展超200个行政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34万余宗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发证,累计发放耕地保护补贴约52亿元、惠及50万农户,省内率先出台《南京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指导高淳、溧水试点完成13幅、12.7公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有效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

■ 推行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区域评估改革举措获住建部推广,实施不动产遗留问题处置三年行动,2020-2021年,南京蝉联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登记财产”指标标杆城市。

■ 连续18年实现地质灾害零死亡。



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南京国土空间格局和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将锚定“典范城市”目标,推进以下目标任务与重点工作:一是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增强调查监测能力。二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三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四是健全资源资产产权,深化市场配置资源。五是完善城乡功能配套,提升宜居宜业品质。六是加强整体保护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是深化改革创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年来,南京市

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积极构建分层次保障的“新三房”体系

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住房保障服务

3


三个方面圆人民群众安居梦


向上滑动阅览

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安居需求


落实公租房实物配租托底保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全市已累计保障超过4万户,为城镇收入和住房“双困”家庭解决基本居住问题。

租赁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覆盖新老南京人。全市已累计保障约28.5万户(人)、发放补贴31.4亿元。

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阶段性住房困难。全市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5.25万套(间),努力满足不同群体。

开展新一轮共有产权住房试点,保障城市“夹心层”的住房需求。在全市已供应5000多套共有产权住房的基础上,今年试点将供应对象拓展至非户籍常住人口。

持续关注人才安居问题,助力打造宜业宜居之城。全市已筹集各类人才住房7.7万余套,累计向就职于1.2万家企业的近7万人才提供了安居服务,发放各类补贴约10亿元。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棚户区改造“应改尽改”,助力旧城居民“出棚进楼”。我市已连续实施了三轮棚户区改造,有 20.7万户群众“出棚进楼”直接受益。

保障房建设成效显著,实现质量品质双提升。近十年,累计新开工保障房5069万平方米(42.8万套)、基本建成3971万平方米(36万套),建设过程中严控工程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做到保障房品质有“保障”。

助力现代化典范城市建设

再创住房保障工作新作为


“十四五”期间,南京市将保障对象由户籍家庭转为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精准服务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保障方式由政府单一供给转为政府、企业和其他机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600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25万户(人),发展人才安居住房12万套,让住房保障惠及更多的家庭和个人。


十年来,南京努力构筑

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枢纽

持续优化综合交通服务品质

基本形成开放畅达、安全便捷、

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显著提升

4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升级版”


向上滑动阅览

01

机场枢纽门户功能逐步凸显

禄口机场实现双航站楼联合运行,跻身“超大型机场”行列,旅客吞吐能力达3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达80万吨/年。

02

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取得突破

△ 建成龙潭、西坝两大核心港区,沿江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98亿吨。

△ 南京航运交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南京江海航运物流集装箱货量指数(NJCQI)成为沿江城市发布的首个江海航运物流集装箱货量指数。

03

多层次轨道交通网持续优化

△ 干线铁路基本形成“一环、两跨、八线”格局,高速铁路里程234公里,沪宁杭合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

△ 开通运营11条轨道线路,总里程427.6千米(不含有轨电车),成为全国首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

04

客货运枢纽体系布局加快完善

△ 基本形成以禄口机场、龙潭物流集聚区为龙头,以南京南站、南京站为核心的空间功能布局。

△ 南京南站开辟直通35个异地航站楼的空地联运专线。

△ 龙潭综合物流园区获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龙潭枢纽获批国家第一批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05

城乡一体化道路网络持续优化

△ 高速公路面积密度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建成12条过江通道。

△ 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网实现闭合。

△ 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十四五”时期,南京将实施“四个千亿”工程,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结构,形成省域和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网,奠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交通强国先进示范市基本格局。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打造便捷通勤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推动形成快干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十年来,南京加快建设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5


五个“新”书写南京城乡融合发展成就


向上滑动阅览

01

畅通要素流动新渠道

不断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6.9%,保持全省第一。

持续鼓励高校毕业生、教科文卫等领域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开通“绿色通道”。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

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涉农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35%。

02

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

形成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良好,六合区、溧水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民宿、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20亿元。

推动国家级农高区和农创中心联动发展,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4亿元,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位居全省第一。

03

推动功能品质新提升

全市域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涉农区实现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

轨道交通在全国率先通达所有郊区,镇街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100%,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超过90%。

围绕补齐市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对六合、高淳两区进行专项政策支持、重点资源投入,2021年,两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超过全市的平均水平。

04

创造美好生活新景象

不断拓宽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农村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全部脱贫摘帽。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1030元/月,退捕渔民、被征地人员做到了应保尽保。

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5:1。

05

彰显改革试点新成效

2019年,溧水区、高淳区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宁锡常接合片区)。

两区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和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其中,高淳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区级GEP核算体系,成为唯一参与GEP核算国家标准制定的区县。溧水区率先探索地表水水权机制改革,获批全省首个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试点。


下一步,南京将继续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全力推进城乡及接合片区路网建设,不断扩大镇村公共交通覆盖面。二是进一步推动要素资源“互通”,每年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0个以上,预计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8%。三是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互融”,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加快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四是进一步推动城乡产业“互促”,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创意休闲农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农业新业态。


十年来,南京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取得显著成效

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等次第一名

2021年度5个主要涉农区

全部进入省考核第一等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6


五个“聚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聚力“四个优先”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全市“百名示范”“千名领先”村(社区)书记数量居全省前列,集聚各类乡土人才近4000名,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超5万人。

市区两级财政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规模保持在200亿元以上,并持续增长,今年合计安排超280亿元;创设“金陵惠农贷”“金陵惠农小额贷”等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100亿元。

创新用地支持政策,按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5%的比例预留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项用地指标。

聚力稳产提质

都市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高质量打造“米袋子”“菜篮子”,全市粮食年总产保持在19.6亿斤以上、蔬菜年产量280万吨左右。

特色产业加快链动发展

形成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蟹虾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

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主导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总产值超300亿元。

农业科创装备持续增强

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建设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140多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91.5%。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南京国家农高区等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立,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1.5万个,其中纳入全国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93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37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4家、社会化服务组织818家。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从无到有

创新培塑了“金陵味稻”“食礼秦淮”“固城湖螃蟹”等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宁”字号农业特色产业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聚力美丽宜居

乡村建设风貌展现新形象


建设“都市里的田园、田园里的都市”,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800多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获省政府表彰激励。

镇村布局优化完善

完成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调整,加快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水平,209个行政村启动或已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

实现轨道交通达郊区、干线公路连镇街、区域供水全覆盖、公共交通一体化。

农村地区固定宽带和4G网络深度全覆盖,5G网络覆盖90%以上。

全市近10万个农村户厕应改尽改,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

20个村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乡村)、中国最美田园等荣誉称号。

农村生态不断改善

长江十年禁渔机制不断完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不断深化,初步形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5%。

聚力富民强村

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突破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档立卡的3.94万户低收入农户和200个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全面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农民从业层次不断提高

创新开展“宁姐月嫂”、农村电工等职业培训,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超93%。

重点扶持发展农民自办、自营、自管民宿,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农村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先后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改革和登记赋码工作,年人均福利和分红超300元。

聚力和谐有序

现代善治乡村展露新模样


加快建设乡风文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涉农区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基层组织能力提档升级

配优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村书记专业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推进移风易俗,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涉农街镇公益性骨灰堂全覆盖。

农家书屋覆盖98.7%的行政村,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82.7%。

平安乡村建设卓有成效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所有村(社区)网格化治理覆盖率达100%。

新型集体经济焕发生机

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区、镇全覆盖,资源发包、物业租赁、“飞地”经济等多种经营形态蓬勃发展,2021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7亿元,村均872万元,较2012年实现成倍增长。


下一步,努力将南京打造成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美丽宜居乡村样板区、新型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答卷,推动“三农”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十年来,南京乡村建设不断完善

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到塑造特色风貌转变

从农村危旧房改造向住房条件改善转变

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努力开创出了

“全域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7


六方面彰显乡村建设成效


向上滑动阅览

人居环境整治极大提升

2011—2013年,完成全市7992个村庄整治任务,新增绿化面积约565万平米,新改建道路1700多公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45座,并获2013年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不断强化

2014—2018年,实施10大类建设项目1407个,总投资353亿元,全面建成江宁、浦口、溧水、高淳、六合等五大示范区约2300平方公里。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2017年以来,共有56个村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命名,南京市获2021年省督查激励。

提升防灾能力,在保留历史文化基础上对传统村落保护性修缮。2015年以来,共有55个村纳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强化设计指导

2010—2016年,先后编制《南京市农民康居住宅通用图集》《南京市农民住房户型指导性方案设计图集》等技术指引,供农民建房参考使用。

实施危房改造

2015—2019年,共完成4155户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实现存量危房改造全覆盖,2020年起实施新增危房“动态清零”。

推进排查整治

2020年10月起,开展行政村集体土地上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28.4万户,发现702户隐患,已整治325户。

2021年11月至今年6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调查,完成农房调查约140万栋。


下一步,南京将继续推进农房和村庄现代化任务,坚持聚焦重点,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环境补短板,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特色再优化,培育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多面发力全推进,分类分层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坚持安全发展,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推进农村危房同步排查整治,全面谋划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建立健全农村房屋安全管理机制,描绘好新时代的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画卷。


城市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南京各区也在不断发力

向上滑动阅览

秦淮:促进老城与新城融合发展

秦淮是南京主城核心区,也是老城区、小城区。这里既有“蓄势待发”的新城,又有亟待“焕新重生”的老城;既有成熟完备的城市功能,又有仍需改善的痛点难点。

十年来,秦淮立足“特而精”“最南京”的定位,坚持做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做出了老门东、小西湖、石榴新村、壹城中心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获得了国家、省、市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好评。

聚力推进城中村蝶变为宜居社区,补足完善管线、停车、社区服务等公共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开展电梯加装、无障碍坡道等适老化改造。

大力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积极推进PPP停车场项目,精细化治理提升水环境,完成300多条道路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垃圾处置和15分钟生活圈配套等百姓身边事、关键事。

改造产业载体50万平方米,启航“秦淮硅巷”建设,依托主城高校院所、厂房街巷及社会化引进企业,以城市更新再造创新空间。

大力推进太平南路等一批历史街区复兴,完成了金陵刻经处、李公祠等41处文保建筑修缮。

推进老旧厂区转型升级、老旧建筑改造利用,推进16个低效楼宇、载体提升改造项目,并以“巷港湾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产业总部集聚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盘活老城创新空间。


建邺: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

建邺是南京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区域。十年来,建邺锚定国际、绿色、精致、智慧“四个客厅”定位,高标准建成了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


向潮而立,建设“国际客厅”

建邺十年磨一剑,砥砺成为世界了解南京的窗口,南京接轨国际的前沿。

南京金融城、国金中心、双子塔、南京眼等城市新地标云集;江心洲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批国际化公共配套设施成为展示“城市中心”开放包容形象的重要窗口,“国际客厅”实至名归。

生态优先,绘美“绿色客厅”

PM2.5年浓度均值大幅下降,绿色节能建筑不断增加,公园绿地覆盖率不断扩大;夹江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成超10公里最美滨江风光带。

精管善治,提升“精致客厅”

全面开展雨污分流管网普查;提前完成“十三五”棚改任务;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无尘街区”先行先试;建成全市首个“沉井式”停车场;喵喵街、银杏里、“南湖记忆”等一批网红街巷成为南京热门打卡地;先后完成南湖片区、茶南片区、国泰民安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玉兰里等50个老旧小区改造。

开放场景,打造“智慧客厅”

2018年,建邺制定“智慧客厅”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发布首批12个应用场景征集解决方案;2020年,首条无人驾驶巴士线路在生态科技岛升级改造完成;未来,生态科技岛将加快中运量智轨电车方案研究,实现全岛道路智能网联全覆盖。


浦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农业经济稳进提质,现代农业加速升级。农业经济大幅增长,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农业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

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全域农村面貌美丽蝶变。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品打造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水平。

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民生活美好可期。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全部提前两年脱贫摘帽。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未来五年,浦口区将进一步完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高质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振兴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高淳: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发展新貌

全面展开“美丽布局”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和“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空间格局,着力打造东部山慢城片区、中部文慢城片区、西部水慢城片区,因地制宜奠定美丽高淳可持续发展基础。

全域塑造“美丽形态”

坚持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水美乡村和美丽庭院“五美同建”,美丽乡村实现全域覆盖。

全力培育“美丽经济”

不断推动固城湖螃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创建了全国首个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长三角最大的螃蟹原产地交易市场,构建了全产业链产值近百亿元、跨度20余类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河蟹产业链条,获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全速推进“美丽变革”

创新乡村建设模式,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已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7.3万㎡、闲置宅基地11.9万㎡,出让7个地块、48.5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创新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分红股金“三金富民”模式,联农带农、富民增收也取得了有益成效。


未来,南京将加快推进 “协同高效中心城市、城乡融合示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绿色低碳公园城市、内外兼修魅力城市、全龄友好宜居城市、健康安全韧性城市、共治共享智慧城市”八个方面建设任务,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现场直播

图片来源: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

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朱丽敏

金陵锦色 | 藕荷·大暑,莲影对分红

绿动一夏,好一幅“青绿江山图”!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南京邀请国内外嘉宾建言献策

寻找优秀的你!南京市属国企夏季专场招聘会来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