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局问答:如何看待北京状元所说的“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的现象?

2017-06-30 王志安 王志安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王局 用冰冷的理性 温暖世界



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大学,而第一名都是我这种,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人。”

这话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


这些年来,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的比例的确在持续减少,但这仅仅是个现象,其原因却并不能简单归纳为重点大学在歧视农村学生。




1



首先,近些年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大量农村人口开始走出农村走向城市。

伴随这一过程,农村考生的绝对数量也一直在减少,因此,农村考生考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减少,有人口迁移的因素。





2



大量没有移民城市的农村家庭,当他们的经济条件改善之后,也会优先考虑下一代上学条件的改善。

目前乡镇一级的学校,大量学童涌入县城的、甚至地市的优秀学校上学。

父母出门打工,爷爷奶奶离家陪孩子读书,已经成为乡村社会的一景。

由于很多地区对高考考生学籍管理的规定,这些学童一旦离开,就很难在回到家乡读书,他们会千方百计把孩子的户口迁移到学校所在地。

这样一来,部分没有完成城市化的家庭,孩子也优先城市化了。在统计上,他们会被计入城市考生,而非农村考生序列。




3



伴随着前两个过程,大量乡村学校学童流失,不断合并学校,学校和教师的稳定性不断下降,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稳定的预期。

在这一背景下,乡镇一级的学校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4



城市家庭在家庭收入增长之后,会不遗余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

虽然农村家庭也会增加子女的教育投入,但由于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的基础相差很大,两者在孩子教育投入方面的绝对值反而拉大了。

现在北上广深的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拼音教育,识字教育基本都提前完成了。

许多双语幼儿园孩子的英文程度,更是农村孩子望尘莫及的。

教育是一项高投入产业,家长之间的财富差异,造成孩子之间的教育差异,是挺正常的事情。




5



一方面,城市公立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素质教育、新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而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因为受制于学童的减少、以及政府投入的差异.

这导致教育质量的差异也在扩大。

过去这种差异虽然存在,但是,在全社会普遍贫困的前提下,其差异仅仅体现于政府的投入以及师资的质量差异.

但现在,叠加了城市和乡村家庭财富差异之后,这种教育差异变得更显著了。


“ 如何解决

上述这些原因,很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趋势,比如城市化,比如城市家长和农村家长的财富差异;

有些则是制度问题,比如我们基础教育原本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

最终这一问题的解决,从长远来看,必须通过城市化的完成来获得解决。

而至于通过教育均衡化来解决,此愿景虽好,但成本却是异常高昂。




……

家庭背景&阶级固化



很多人把高考当做是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这一点当然没错。

但也要看到,教育本身的高投入,决定了家庭出身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一个财富日益分化的社会里,即便教育体系是平等的,但因为财富和家庭的差异所体现出来的教育差异,也几乎是必然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非常低。

不是因为哈佛有意歧视贫困家庭,而是因为,要想具备被哈佛录取的条件,在整个初等教育阶段,需要家庭高昂的投入。

对此,一般的贫困家庭,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财力。

英国公学的学生统计,其父辈就从公学毕业的家庭,差不多要占到一半以上。

而贫困家庭想要进入公学,除了财富的门槛之外,父辈们的经历是一个隐形的更难逾越的门槛。


当然,中国的教育体制有所不同,北大清华,包括985、211都是公立学校,更应该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尽管这种公平性也是程序意义上的。

自从总理说“重点大学应该录取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后,北大清华先后在数省制定了农村考生降分录取制度。

但即便如此,2016年北大录取的4000名考生中,来自农村的考生,也只有16%。

但如果从全球的教育比较来看,这个比例也不算低了。


 面对现实

说的残酷一点,大多数家庭的代际遗传,外界环境只能部分矫正,几乎无法做到彻底颠覆。

别说不存在完美的公正的考试制度,即便有,它的边际效益也是有限的。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现实。




iphone用户

iphone不能阻挡

你对王局的赞赏

 

欢迎关注 王志安

用冰冷的理性温暖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