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雨浓家长说 | 尊重与爱,是独立、自由选择的底气
看似水到渠成的结果
实则孩子早已历尽千帆
孟雨浓家长说
ALG4-1班
雨浓会认字之初,我给她买了一本拼音、插图版的《昆虫记》,从此,我们就常常看到她像法布尔一样趴在草地上看蚂蚁以及其他小虫子爬行。和她一起在花园里散步时,对那些我眼中的野花野草,她不仅能如数家珍般说出名字,还能说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科。
那时候,我们都只是觉得她好可爱,也就常常打趣她:雨浓将来会是个科学家啊。每次她都会一本正经地回答:是的,我将来要成为法布尔那样的科学家。
带着这个做生物学家的梦想,雨浓也因为我的工作调动,辗转在碧桂园教育体系内不同的学校里读书。
感谢课外活动非常丰富的碧桂园体系学校,让雨浓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保护了她的爱好和天性并得以发展。作为父母,看到她快乐就够了,至于能否成为生物学家,那可真没敢奢望过。
高二暑假的一天,雨浓郑重其事地向全家人宣布,她准备申请牛津大学的生物医学。当时,全家其他三口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太突然了,她不是要成为生物学家吗?不是一直要申请剑桥大学的自然科学吗?怎么又要去做医生了?我们家没有医学基因啊。
雨浓很认真地对我们列举了申请生物医学的原因,并且说她已经考虑很久了,而且也做好了申请不到的准备。
最先赞同的是姐姐,而爸爸虽然赞同但也很语重心长地分析:“专业方面要准备什么你应该很清楚,但你还要准备好应对巨大挑战,不要说面试,单单是牛津医学的bmat入学考试,在你的学校都没有先例。学校虽然会像家人一样全力支持你,但可借鉴的经验毕竟太少,你只能靠你自己,整个申请季你会很艰难,也很孤单。”
雨浓回答说:“什么事情总要有开始。妈妈不是经常说:你不试试怎么能知道呢?如果说申请这个专业在学校里没有先例,那就从我开始吧。牛津大学生物医学系有一项研究是“女性疼痛”,这项研究在目前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女性疼痛”也是我未来想研究的方向。不仅仅因为它是牛津大学我才申请,更是因为牛津大学有这项研究是我想要的,我才更想去试试。”
她说这句话时的坚定和勇敢,以及透露出来的对专业深沉的热爱,彻底赢得了全家人绝对的尊重和义无反顾的支持。
一家三口开始了默默陪伴高中三年几乎都在网课中度过,现在又要步履维艰走在漫长申请季的雨浓。在专业方面,我们都无法给予任何帮助,一切只能靠她自己,唯有陪伴和支持,别无他法。看着她无数次面对屏幕开始崩溃,又在打开书本的那一刻恢复,我们能给予她的,也只有拥抱。看着那些厚厚的犹如天书一般的英文书籍上,遍布着她密密麻麻的笔记,我们知道只要她不说放弃,作为家人的我们,就只能用温暖告诉她:我们都在,加油,雨浓。
感谢学校,感谢雨浓的升学团队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整个申请季,都给予了雨浓无条件的支持和尊重。李立校长会在每次见到她的时候说:雨浓,累了就要休息一下哈;宿舍的刘老师会在她返校后的无数个深夜默默在一旁陪着她看书,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给我发个短信:雨浓妈妈,孩子太拼了,看着都心疼。
当雨浓拿到牛津大学生物医学的预录取时,她的初中班主任杭老师连写了六个问号:那些厚厚的书是怎么啃下来的?那些连母语国家的孩子都看不懂的内容和论文是怎么读下来的?那些逻辑是怎么理顺的?那些无数个心态崩溃的瞬间或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那些面对强大机会成本时是如何保持心态和耐心的?那些嗑题嗑到崩溃的时候是如何流着泪坚持下来的?
后来我问雨浓,杭老师的六连问该怎么回答时,她说:孤独不是退缩的理由,热爱是勇气的源泉,爸爸、妈妈和姐姐,以及大家的爱,是我敢于选择的底气。
看似水到渠成的结果,实则孩子早已历尽千帆。就让雨浓继续保持着这份精神的独立和人格的自由,在求学路上执着而勇敢。
爸爸、妈妈和姐姐会一如既往地尊重她、支持她、爱着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