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摇啊摇,摇到外白渡桥……

2018-04-01 上海发布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在上海你可能找不到外婆桥,但有一座桥老上海人一定知道。TA影响着几代上海人的生活出行,TA是上海的标志建筑之一,TA见证了老上海的车水马龙和繁荣兴盛,TA就是“外白渡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17h292ro&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外白渡桥在上海人记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外白渡桥在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的桥,也是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 


关于桥名由来存在着许多的争论,最早的一种说法是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对原先木桥的称呼。那么为何不叫“内白渡”,一定要叫“外白渡”呢?因为河流的上游称为“里”,下游称为“外”。桥是处在下游的。


外白渡桥最早是由外国人建造的,因此中国人过桥要被收取过桥税,引起了老百姓抗议,外国人没办法,只好让中国人免费过桥,逐渐称为了“白”渡桥。


消失的“头摆渡”


说起白渡桥还必须要提一提“头摆渡”。在近代以前,苏州河上并没有渡桥,需以摆渡过河,所以河边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渡口。当初苏州河北岸只有“虹口港”和“引翔港”,所以当时最早的渡口就在苏州河东面黄浦江入口处,也就是今天的乍浦路桥东面。


后来在头摆渡的两面又出现了第二个摆渡口,大概位于如今的江西路河南路。渡口被叫做“二摆渡”或“里摆渡”,那么这些摆渡口后来怎么没有了呢?道理很简单,苏州河上面造桥了,渡口自然没了。


虽然现在摆渡口没了,但虹口地区仍有一条叫做“头坝路”的小路。就是原来头摆渡的地方。

头坝路


从木头桥到钢筋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桥了,那第一代桥是什么时候造的呢?在1856年,名为“韦尔斯桥”,这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韦尔斯和宝顺洋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集资成立的“苏州河桥梁公司”建造的。当时还有吊桥,船开过还要把桥吊起来。

19世纪50年代建成的威尔斯桥


1875年,工部局强行收购接管了出现倾塌险情的威尔斯桥,并出资重建了一座木桥,该桥因为靠近当时的外滩公园,故被称为“公园桥”,这就是第二代外白渡桥。

19世纪70年代建成的公园桥


1907年,为了能够让有轨电车通过这座桥,工部局决定将苏州河的木质结构外白渡桥拆去,建造一座钢筋结构的桥,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看见的第三代外白渡桥。

1906年正在架设中的外白渡桥


2008年3月,已近“百岁高龄”的外白渡桥正式封闭交通。同年4月,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大桥受损部件被更换,剥落的油漆被除锈,并涂刷与原本色彩没有偏差的防水油漆。2009年3月,大桥以原貌回到原地,桥的寿命将再延长50年以上。

如今的外白渡桥

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变迁,外白渡桥不仅经历了外观和材质的改变,更是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如今的外白渡桥更像是一个景点,人们或在这里散步,或在这里拍摄婚纱照,或在这里欣赏美景。褪去了往日的熙熙攘攘,倒是增加了TA的幽静之感。来到这里,倚靠在栏杆上,欣赏着上海的美景,别有一番风味。

资料:上海音像资料馆官方微信

编辑:刘丹、余文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