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湿气除了让你变胖,还有这么多坏处!祛湿方法→
——大夫你说我平时明明胃口不好,怎么又胖了?
——让我看看……因为湿气重。
中医有“肥人多痰湿”之说,生活中也常有人说“湿人多肥胖”。
最近正处于黄梅天季节,让人很不舒服。今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湿气,以及怎样远离湿气、保持健康↓文末有菜谱推荐噢!
本期名医面对面
嘉宾介绍
茅建春,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湿气有“外湿”及“内湿”两个概念。
“外湿”即外界环境的潮湿。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处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充沛,最近正处于梅雨季节,可谓是湿上加湿。
“内湿”即平时我们说的“身体湿气重”,中医也将其称之为“水湿”或“痰饮”,是因津液代谢障碍引起的病理状态也是致病因素。(通俗的讲,就是“津液”在人体内旅途不顺。)
外湿主要是由于天气及所在地点的潮湿产生的,我们并不能改变,我们主要来谈谈内湿的成因。
先看一下身体里“津液”是怎样循环的👉津液循环是由肺、脾、肾三脏一起完成的三步曲。
1
第一步,由脾脏将我们吃下的食物等运化为津液,并将其输送到肺。
2
第二步,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在肺气宣发肃降作用下,将津液进一步向上向外布散于头面肌表(出汗),向下、向内输布于内脏,并下达于肾(尿液等)。
3
第三步,肾为主水之脏,通过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将其中清者上升复归于脾脏而再次敷布周身,浊者通过呼吸道水汽、汗液、尿液、粪便的形式排出。
所以,祛湿需要健脾!让脾脏有足够的活力,带动身体的“湿气”寻找到出口,通则不痛!
1.头身沉重: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
2.关节症状:中医认为“无湿不成痹”,每于梅雨阴天,也是风湿关节痛好发的季节,主要是湿邪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致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
3.食欲欠佳:湿邪困扰脾脏,影响其正常运化功能,会使人表现出腹胀、食欲欠佳等。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4.小便及带下增多: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双腿沉重、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是典型的湿邪作祟表现。
5.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
6.面部头发冒油,脸上长痘,头汗较多(蒸笼头):常见于中焦湿热蒸腾于头面部。
7.口气重、将军肚:湿气蕴结于腹部,上蒸于口。
8.舌苔: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经典表现,它常在各种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出现。如果怀疑自己湿邪为患,请来中医院让中医医生观观你的舌。
中医有“肥人多痰湿”之说,生活中也常有人说“湿人多肥胖”,这里的“胖人”多指那些脾虚之人,他们的肥胖是一种“虚胖”。
1、脾虚使得脾失健运而造成痰湿内生,痰湿在困阻脾胃之后又加重损害脾的运化功能,从而湿气更重,不仅病人自觉困重,外形也显虚浮。
2、“湿属阴邪,易损阳气”,湿气重的人比较怕冷,身体就会囤积更多脂肪来保温,也容易发胖。
因此这类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了恶性循环,变成了一个明明脾虚吃得很少却还是显胖的委屈“胖子”。
脾虚湿重者属于易胖体质,不建议通过节食来减肥,下面是“排湿”的几个生活方式注意点↓
1.居住环境避免潮湿
中医里常说“长夏防湿”,在长夏季末,居住环境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保持空气流通,让室内环境清爽、干燥。
2.清淡、适度、均衡饮食
肥甘厚味等油腻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容易损伤脾胃。凉性蔬果,会让肠胃吸化能力停滞,不可以常食用。
红豆薏米、莲藕、冬瓜等都是利尿消肿的食物,平时多吃这些食物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湿气,排除多余水分,达到减肥目的。
3.坚持一定运动量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法,能使身体大量出汗直接将湿气排出体外。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非常有益。建议快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舒展全身,微微流汗的运动。
4.保持心情愉快
一般来说,湿气重的人头身沉重、食欲不振,身体不舒服,心情当然很难“美丽”。然而越是心情不好,人体气机越是不通畅,影响体内津液运化功能,使津液停滞积溜,进一步加重湿气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特别需要自我调节。可以约上好友喝喝茶聊聊天,或是去滨江吹吹晚风来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
喝保健茶、按摩穴位是常见的祛除湿气的小方法。
01
保健茶1.陈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陈皮2克。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3.木棉砂仁饮
做法: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春夏季感受暑湿后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饮用。
2
按摩穴位1.丰隆
作用:丰隆穴有健脾化痰,舒经活络等功效。特别是梅雨季节里多揉此穴,健脾祛湿作用尤佳。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
2.三阴交
作用:三阴交有健脾利湿,调和肝肾,宁心安神之功。
位置:内踝上3寸。可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钟。
3.阴陵泉
作用: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10分钟以上即可。
4.中脘
作用:中脘穴可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具有健脾和胃之功。脾胃健康,湿气自除。
位置:脐中上4寸。取穴可采取仰卧姿势。可用手指指腹或掌根在穴上按揉,每次2-5分钟,或者将撑心搓热,再摩擦本穴约5分钟左右,至局部有胀热感即可。
薏米红豆粥
做法:把薏米和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喝的时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红糖。
功效: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养血又祛湿。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山药红枣粥
材料:山药、白扁豆、红枣、去芯莲子、山楂条、葡萄干。
做法:将白扁豆、红枣浸泡一会儿,白扁豆去皮,红枣去核,山药切丁备用。白扁豆、山药和莲子一起入锅炖煮,煮至酥软。最后放入山楂条、葡萄干再煮三分钟即可。
功效:这款粥可益气补血,保肝健脾,清热祛湿,使人面色红润,精神气十足。经常喝可调理人体肠胃,改善代谢功能,排除多余废物,起到减肥效果。
栏目介绍
上海发布的健康栏目“名医面对面”由上海发布联手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宣传处联合出品。每期一个主题,邀请上海市在该领域的权威医生为大家讲解小科普,每周日发布,谢谢关注,小布欢迎留言提出建议噢!
本期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漫画支持:小大夫漫画等
编辑: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