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宅家焦虑怎么“破”?这些问答教你不被疫情“烦心”
封控日子久了难免情绪波动,此时的大家应该如何提升心理免疫力?市精神卫生中心整理了一份问答,教大家自我调整。详见↓
答:你现在存在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焦虑往往源于未知和不了解。
你可以:
1.主动学习防疫知识,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在出门时做好防护,减少被感染的可能性。
2.要改变“出门就一定会被感染”的认知模式,建立“出门被感染存在一定概率,有效防护可以减少这种概率”的认知。
3.学习一些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如正念、冥想、运动、倾诉等。
答:日夜颠倒、睡得过多或过少等睡眠紊乱都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你需要制定一张每日作息表。规定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并严格执行,无论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晚,第二天早上都按时起床。
你可以养成一些好习惯,如睡前不玩手机、不做剧烈运动、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以通过呼吸训练等方式帮助自己快速入眠;睡不着时先离开床,有睡意时再上床等。
当然,白天请让自己有事做,每天完成一定工作任务,做一些居家运动,同时给自己留出放松时间,例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答:心情不好时再接触负面信息,的确会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
首先,你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摄取的信息量。
其次,你需要了解这些情绪的产生是否存在应激原,当应激原消失后,否能够很快缓解?
最后,如果负面情绪持续存在、很难自行缓解,并且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时,你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情绪波动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短暂出现,那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自行调节情绪,如改变认知、合理宣泄、放松训练、适当倾诉等。
答:这确实会让人感到沮丧、不安。
你可以:
1.摆正心态,理解这是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小波折,但并不影响总趋势。
2.可以尝试做放松训练等来改善情绪。这些简单的训练在APP里都能找到,每天坚持两三次,每次十几分钟,可以逐渐让我们获得平静。也可以做一些适量运动,都能很好解压。
3.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益于应对压力。尝试跟家人、朋友等多产生链接,当我们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后,封控的时间就不那么难熬了。
答:封控在家,很多计划难以实现,但不必自责,要理解疫情是突发事件,是不可预测的,甚至属于不可抗力。
古话说:“祸兮,福之所依。”凡事都有两面性。暂停键按下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陪老人和孩子;平时无暇顾及的事情正好提上日程,健身、学习充电、提升厨艺……你可以将这些“小确幸”“小成就”用图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会增加获得感。
当然,疫情打破了我们固有的生活规律,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吃饭、学习、工作、娱乐。规律、健康的生活节奏对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都很重要。
答:随着居家隔离时间延长,有可能会逐渐产生疲劳感、厌倦感。
如果只是短时间不愿做事,可以通过充分休息或自我调整,比如享受轻松的电影、舒缓的音乐,或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等来改善。
同时,可以跟家人讨论,是真有情绪问题,还是受生活、工作一时困扰?如能找到不良情绪的诱因,予以排解,可以提升兴趣。
如果发现自己的情绪低迷、兴趣减退改善不明显,持续时间2周以上,同时出现睡眠、食欲减少等改变时,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答:志愿者“团长”们工作繁琐,可谓烧脑和费劲。但众口难调,有时吃力不讨好,会被吐槽。网友说:“干了6天团长,已经瘦了6斤。”往往责任心越强的“团长”压力也更大。
首先需要做好身心调试,合理安排组织团购的工作时长和工作量,切勿太过疲劳,可寻找热心邻居搭手、协商分担等。
不要因为少数吐槽就否定自己。相信“团长”会收获多数人的理解和感激,这是最大的肯定。
当然,如果压力过大时,可以尝试休整,暂时放手。
答:当我们看到别人不断进步,而自己止步不前时,就会出现着急、自责。此时,若不断放大别人的成就,缩小自己的价值,只会进一步增强消极情绪。
我们需要做的,是探索自己的优势和目标,然后进一步细化成每天切实的行动。例如,如果你是“美食家”,希望在封控期间学会做饭,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跟着菜谱尝试做一道新菜。半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慢慢达成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尝试放下自己的焦虑,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
答:当下的居家办公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你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节奏,完成生活、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平衡。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所有的事情分为重要、次重要、普通三个等级。尝试先完成重要的工作,这会让你感觉轻松而有成效。
当然,即使居家,保持规律的作息也非常重要,制定一个稳定的工作时间表,尽量模拟封控前的生活节奏。
你也可以对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说“不”,给自己减负。这些都是有效的手段,尝试一下吧!
资料:市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