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妇女节?女生节?女神节?

青春宝安 2022-12-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春北京 Author 青春北京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不知道各位女性朋友们昨天有没有过“女生节”,或者是今天收到“女神节快乐”之类的祝福。三种节日叫法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个节日?



有一部分女性在7号过 “女生节”,认为自己年纪还小、尚未婚嫁,不愿被称之妇女;有一部分女性在8号过女神节,认为女生节是小孩子过的节日,自己仍然选择8号过节,但也不想用“妇女”的称谓;还有一部分人呢,可以坦然接受“妇女节”,认为商家宣传的“女神节”是在讨好女性,为消费主义推波助澜。



 ▲往年妇女节当天商场抢购很疯狂

 

被污名化的“妇女”一词

 

也清楚知道,尽管相对来说我国女性权益有了很大提高,性别平等的思想也更加得到推广,但还是有很多女性朋友不愿意过妇女节,或者说不愿意被称之为妇女。就比如在去年央视的一个采访中,一些女性工作者们仍然存在对妇女这个词的心理阴影。



为什么呢?不妨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在中国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的社会地位低得令人发指,在能够看到的历史、文化资料里,对女性的贬低更是屡见不鲜,什么“妇人之见”“长舌之妇”“泼妇骂街”等等等等,这样的成语、典故深深影响了汉语的语言环境,甚至在《三国演义》里神一般的诸葛亮,在对阵司马懿的时候,也会想到送去一套妇人穿的衣服羞辱司马懿,不光是辱懿,诸葛村夫“辱妇”实锤。

 

由于历史局限性而产生的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糟粕,要毫不犹豫地摒弃,但说到这些文化的负面影响,恐怕也很难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方式。加之近些年节日娱乐化的倾向和一些商家的推波助澜,妇女节的其他变体看似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现阶段在努力消除“妇女”这个词的被污名化影响、鼓励大家去认同“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同时,大家还是要理解为什么一些女性不喜欢“妇女节”,转而去过“女生节”“女神节”,不要急着去归类、划清界限,更不应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妇女节不该被抛弃

 

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有些冒昧,笔者还是在此祝各位女性朋友们“妇女节快乐”。众所周知,妇女是指“14周岁及以上的女性”,并不单指已婚女性,“妇女”一词本身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

 

1791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启,第一批女性工人的经济基础开始发生变化,她们发布了《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性平等意识的崛起,开始争取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利。虽然很快便被拿破仑扼杀,但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布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她们开始找到真正的群众基础和理论武装,从此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随后成立了第一个纺织女工工会,不仅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还得到了全世界此起彼伏妇女运动的呼应。

 

中国庆祝三八妇女节,始于1924年。这一年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初期,当时庆祝这个节日,大家发出了革除陋习如缠足、童养媳、一夫多妻等呼吁,激励中国女性为谋求自身解放而斗争。

 


毛主席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从妇女节诞生到现在一百年过去了,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们国家,女性普遍有了受教育权、工作权,婚恋自由也成为社会共识,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其中,有平等的工作权、经济上独立自主,是实现女性价值的基础。

 

前年,央视主播海霞在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及“女神节”时称更喜欢“三八妇女节”。她觉得“女神是别人附加给你的色彩,远不如奋斗得来的女性平等的地位让我更自豪更自信。”


 

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权?

 

再发散说一点,“女权”或者说性别这个议题,近几年真是一点就着,不难想象的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肯定也会有网友十分关注这个议题。


“女权”这个词其实和“妇女”有些类似,不甚了解的人都因字面理解而对词语本身有些误解,妇女不是指已婚女性,女权也不是女性专权,而是“平权”。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歧视、压迫妇女的法律,并赋予了女子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同志在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进了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女性争取权益的核心诉求。


真正的女权,是像申纪兰这样为女性争得社会经济地位,是像张桂梅这样为女性争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致力于脱贫攻坚让女性走出贫困。




来源:青春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共青团中央、平原公子



往期推荐
宝安6支青年先锋队获市级荣誉称号!

区委书记姚任: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宝安正式发布2021年十件青少年民生实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