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光伏产业链的“惊涛骇浪”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作者:清竹音
当2019年光伏企业受“降本增效”驱动,千方百计钻研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时,一定想不到,未来两年对光伏行业影响最大的不仅有技术,还有价格。
2019年,我国光伏行业正式开启竞平价并行时代,在“平价上网”的主旋律下,光伏产业迎来重要转变,光伏市场成功实现单多晶产品占比切换,单晶PERC组件单瓦价格成功降至2元以下,光伏电站端也逐渐走出“531”阴影,装机需求开始回升。
但市场的诡变总在转瞬间,度过2019年平稳降价期后,光伏产业链在2020-2021年间掀起了一场价格的“惊涛骇浪”。
硅料环节:三波“涨价潮”
硅料环节,2020-2021年间共出现了三波“涨价潮”。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
时间回溯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发与迅速蔓延打乱了整个行业的生产节奏,国内疫情管控、工人返岗延期、交通受限以及4月份全球疫情走向失控等多因素叠加下,光伏行业在经历过传统淡季后未能成功转热,下游市场需求不振。如上图所示,2020年7月前,上游硅料价格整体呈现“先稳后降”走势。
进入7月,硅料环节迎来第一波“涨价潮”。一方面,2020年度竞平价项目名单确定,激起了下游光伏电站装机热情,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新疆两大多晶硅料供应厂商在该时间段内接连发生事故,不能满产运营,且当地疫情反扑,产品运输受限,让硅料市场“供不应求”局势加剧,硅料环节按下“涨价按钮”,开始大幅上涨。
直至9月中旬,单晶硅料最高价一度逼近100元/kg。以9月份硅料价格最高值计算,单晶复投料由60.9元/kg上涨至99.4元/kg,涨幅63.2%;单晶致密料由59元/kg上涨至96.8元/kg,涨幅64%;单晶菜花料由56元/kg上涨至95.3元/kg,涨幅70.2%;多晶用料由32.5元/kg上涨至68.6元/kg,涨幅高达111%,猛涨一倍之多。9月下旬,随着新疆地区硅料大厂恢复正常开工运营,产业链供需矛盾逐渐缩小,上游硅料价格才开始止涨企稳。
第二波“涨价潮”出现在2021年2月。一方面,“30·60”国家战略目标制定,迫使传统电力央国企能源转型加速,光伏装机需求爆发,硅片、电池片、组件企业纷纷扩产,产能错配加剧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供需错配环境下,硅片大厂纷纷采用签订长单形式提前“锁料”,约85%以上硅料被提前瓜分,无货可售直接导致市场散单价格疯涨。有业内人士透露,5月中旬甚至出现了部分企业囤货待沽现象,市场“缺硅”情形进一波加剧。
第三波“涨价潮”发生在2021年9月。9月下旬,随着国内限电规模不断扩大,出台停电、限电措施的省份、自治区数量扩大至20余个,中西部地区及云南、四川等多晶硅、硅片主要输出地区限电措施升级,使得本就小幅短缺的硅料雪上加霜,多晶硅价格徒然上涨,由9月底的每公斤220-250元跳涨至10月初的每公斤250-270元,之后的整个10月-11月多晶硅均处在超高价格区间,直至12月份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硅片企业受困“高库存、低需求”的窘境,对硅料采购意愿不强,硅料价格终于松动下调。
硅片环节:两个价格“高峰”
硅片环节,2020-2021年价格出现了两个小高峰,分别发生在2021年6月和10月。
(数据来源:PVInfoLink)
将两年硅片价格视为整体,如上图所示,前半部分价格相对平稳。2020年国内硅片价格虽在4月中旬到8中旬受硅料价格影响有跌涨起伏,但整体上依旧延续2019年小幅降价趋势。
以2020年12月31日价格计算,多晶硅片由年初的1.56元/片降至1.27元/片,降幅18.6%;单晶硅片M2由G1、M6取代,其中,G1硅片由3.31元/片降至3.12元/片,降幅5.7%;大尺寸硅片M6逐渐成为主流硅片后,价格由2.87元/片小幅上涨至3.22元/片,涨幅12.2%。2020年12月,市场开始出现M10、G12硅片报价,彼时,M10硅片均价3.9元/片,G12硅片5.48元/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尺寸、薄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大尺寸光伏设备的更新换代,硅片市场在2020年完成了M2向G1、M6硅片尺寸的过渡。
进入后半部分,2021年受制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硅料价格暴涨,硅片承压,3月下旬硅片也进入到涨价节奏,并在6月、10月出现两个“高峰”。
6月初迎来了第一个小高峰。原因在于5月上旬,云南、青海接连发生地震,西半部单晶拉棒生产受到影响,两大硅料龙头影响较大,据PVInfoLink统计,彼时地震约影响到全球1GW左右的硅片产出。硅片紧缺情况加剧最直观的市场反映便是硅片价格一路飙升,6月2日,多晶硅片价格上涨97%至2.5元/片;G1硅片上涨57%至4.91元/片,M6硅片上涨55.6%至5.01元/片;M10、G12硅片分别上涨52%、51.4%至5.93元/片、8.3元/片。
第二个价格高峰则发生在10月。多晶硅片方面,由于印度市场出现短暂没有惩罚性关税的期间,多晶硅片需求回温上升,多晶硅片单价得以长时间维持在2.4元/片以上。单晶硅片方面,除了承压硅料价格之外,四季度硅片企业同样受限于双控双减限电限产措施,开工率持续低迷,相应的价格始终处于高位。数据显示,10月份,G1硅片价格涨至5.67元/片,较第一次“高峰”上调15.5%,较年初上涨81.7%;M6硅片价格涨至5.75元/片,较第一次高峰上调14.8%,较年初上涨78.6%;M10涨至6.87元/片,较第一次高峰上调15.9%,较年初上涨76%;G12上涨至9.1元/片,较第一次高峰上调9.6%,较年初上涨66%。
电池片环节:夹缝求生
在硅片、组件的双重压力下,电池片企业承压最为严重,反映至价格层面,反而成为2020-2021年间光伏产业链上价格变动幅度最小的一环。
(数据来源:PVInfoLink)
如上图所示,2020上半年电池片延续降价走势,下半年由硅片价格带动进入波动上升阶段。
直至2021年5月底到6月初,多晶电池片价格涨至最高峰,均价达到0.859元/片,彼时,虽然多晶硅主要需求市场印度受疫情影响开工率缩减,但基于硅料环节价格居高不下,多晶电池片价格上浮很大原因在于转嫁成本。
单晶电池片价格高峰期出现则在2021年10月份,166mm、210mm电池片均价在1.12元/片,182mm电池片均价达到1.16元/片,158.75mm单晶PERC电池片均价则高达1.18元/片。
光伏玻璃环节:“几”字走势
光伏玻璃环节在2020-2021年间经历了两个“几”字走势,分别出现在2020年下半年与2021年下半年。
其中,2020年最让人印象深刻。因疫情关系,2020年国内部分光伏玻璃产能提前冷修,部分在建光伏玻璃项目推迟点火;同时,随着166、182、210大尺寸双面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加深,直接带动光伏玻璃用量大幅增加;此外,工信部对于光伏玻璃产能置换政策收紧,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光伏玻璃供需矛盾。由此。光伏玻璃均价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一路飙升至43元/㎡,最高报价一度超过50元/㎡,“一片难求”成为2020年光伏玻璃市场常态。
2021年下半年,光伏玻璃小幅上涨则是受中上游产业链价格上涨带动,均价短暂维持在30元/㎡后缓慢下调。
组件环节:重返“2”时代
光伏组件环节,价格看点集中在2021年第四季度。2021年1-9月,基于产业链价格传导影响,组件价格虽有上浮,但尚处可控范围,单晶组件单瓦均价维持在1.6元-1.8元之间。
(数据来源:PVInfoLink)
进入四季度,面对材料供应严重短缺、限电停产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组件价格开始“失控”,10月初组件价格“垂直上升”,单晶组件价格径直冲破2元/W。数据显示,与2020年7月价格低峰期相比,单晶常规组件均价最高峰时涨到2.03元/W,涨幅40%;182、210组件均价最高至2.1元/W,涨幅26.5%。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惠星曾表示,当组件价格在1.9元/W左右,如河北三类区域、上海、江苏、安徽区域不具备经济性,个别地区如湖北、湖南区域组件价格高于1.8元时不具备经济性。2021年光伏组件价格上涨,虽然无奈,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下游光伏装机积极性,此前光伏行业协会曾预测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55-65GW,后续下调至45-55GW,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53GW。
展望2022年,多晶硅价格方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预测,需求决定价格,从2022年装机需求有望冲破200GW来看,多晶硅供需上半年基本平衡,2022年下半年以通威、协鑫、新特能源为首的传统多晶硅企业的新扩产能将密集投产,供需紧平衡随之结束,2022年国内外多晶硅产量将达82万吨,足以支撑下游220GW装机需求,但未来随着产能持续释放,多晶硅价格或许可以降至10万元/吨,但继续向下将是不可持续的。
对于下游组件环节,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晓斌则表示,随着2022年硅料新增产能的释放,预期组件价格将逐渐回调至1.7元/瓦左右,但受高装机预期刺激,价格继续下行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