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YITOPIA: 在新世界的海洋划起共创的小船

2017-01-16 YITOPIA 天团 一起开工社区


本篇文章为2017.1.15 「一起开工社区三周年庆 & 共创日」跨界盛会上阿菜和小伙伴的演讲,分享了过去三年团队探索的成果,发布了名为「YITOPIA」的共创生态,并且开放了实时协作创意工具 Spark 的内测申请。读完文章可能需要10分钟,但要真正体验到其中的全部,需要你通过行动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 )




回顾


大家好。很开心今天又见到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作为东道主,我代表我们一起开工社区的团队,再次欢迎大家的到来。


2016年过得非常快,转眼「一起」已经在共享社区与共创的道路上摸索了三年,正准备迈向第四个年头。过去一年我们做了很多事情,除了日常运营这个社区外,主要可以总结为两件事:学习和创造。


学习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和大家分享了 Peer Learning 的魅力,也就是朋辈学习。我们认为一个开放的社区是能够让每个人向身边的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变得更加平等与垂手可得,共同学习与成长是一个社区的基本功能。


于是2016年我们社区发起了各种学习计划,无论在线上的微信群和直播平台,还是在线下空间,从设计到编程、从摄影到心理学、从插画到创新教育…




创造

过去一年我们的创造主要在三个方面:


社区设计与社群共建


去年我们把自己积累沉淀的社区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带到了更多的城市,与志同道合的空间伙伴分享。比如在上海我们与国内两大联合办公品牌「创邑」与「We+」一起,与当地的年轻社群合作,共同探索美食、设计、创意以及新的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我们的青年培养计划DNA还在线上线下发起了各种campaign,激发年轻人社群的创造力。



就在一个月前,我们在全国11个城市发起了「搞事儿」共创行动计划,联结了一群爱折腾的好奇人类一起在中国的地图上搞了点动静。11个城市的年轻人分别领到了各自的任务,这个任务1个人完成不了,需要去召集小伙伴共同协作。这次共创行动非常成功,全国各地的小伙伴的积极程度超出我们预期,不同的联结和洞察逐渐生长,填充这个容器,最终让这些美好有趣的行动在地图上开花。


点击图片了解“搞事儿”


我们试图将社群与社区带出原有的物理空间限制,更广泛地联结有创造力的青年群体,共同探索和创造属于他们的“意义”。


旧城改造与社区营造





自2015年我们与在地街区金花街道一起成功地共建「息息相关」社区营造计划后,去年又与荔湾区政府以及万科的云工坊团队合作共创「永庆坊」项目,对广州老西关恩宁路片区进行旧城改造和社区营造。「一起开工社区」作为社群运营顾问团、总策划,与万科通过「无边界协作」的方式组建跨领域项目共创团队为这个老街区注入新活力,该项目目前受到不少广州市民的关注与期待。


与企业和品牌共创




这一年来,愿意相信年轻人的力量并尝试与我们社区进行共创的企业和品牌越来越多。它们有的想升级品牌、有的想针对青年群体做营销、有的想激活内部的创新,更多的是想转型。我们一起剖析问题,组建跨界团队,一个个问题攻破,探索新思路新机会。


在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将发布三个工具包,分别是:“社区设计”工具包、“社区走起”社区游戏化探索工具包和“搞事儿”工具包。我们希望将这些我们在社区与社群方面的沉淀与经验,免费开放给更多有需要的组织和个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外部给予的一些荣誉:


去年10月份在北京举行的 GCUC 全球联合办公峰会上,我们荣获年度“全国联合办公行业社群运营奖”。在上周,我们刚获得了“首届广州社会创新奖”的十佳社会创新项目和最佳人气奖。同时,我们也被评为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荣誉。




三年,1177天。三年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是个关键转折点。最近我听到有朋友和我感叹说:“我才发现原来你们真的不是在做空间”。当然也有别的朋友问我:阿菜你们搞了三年,我还是不知道你们在搞什么。我就想你告诉我,第一,你们是怎么赚钱的;第二,你们想解决什么问题;第三,你们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


这个问题其实在过去三年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答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最新的版本(笑)。对于我们这么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变化再正常不过。我们当然想赚钱,但我们也想同时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接下来我要再一次回答这几个古老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最新的思考以及送给大家一些新鲜出炉的东西。


成为「共创」的先行者与引领者


我们选择了「共创」作为我们的内核与业务方向。


为什么是「共创」呢?稍后我会讲到。但在讲「共创」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到底什么是「共创」。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几个我们的好朋友,他们分别都是活跃在各地的共创先锋,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理解中的「共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66amv2ox&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大家都看到今天这个共创日的主题了:一起做爱做的事。没错,我们对「共创」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一群人一起做爱做的事,并创造价值。


那为什么选择「共创」这个方向?


正因为在过去这两年多近三年的社区探索与共创合作中,我们看到了共创作为一种能力以及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方以及年轻人的重视。


我们有两个洞察


第一个洞察关于年轻人


在无数的共创项目中,我们发现年轻人享受这种学习与创造的方式。


我们也发现越来越难以简单地用职业化的或技能的标签去定义一个年轻人。有个词叫「斜杠青年」(Slash),本来很好的,但这个词后来被人嘲笑,说「斜杠青年」无非就是样样行无样精。其实「斜杠青年」鼓励的是多向能力的发展,但并没有否定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我们也称之为「多向分化潜能者」(multipotentialite)。


有创造力的青年群体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共创日上充满了「斜杠」的「通缉墙」


这些有创造力的青年人(以90后为主),他们对工作的理解和选择已经在发生改变。他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不是工资最高的工作,他们所在的职场或工作场域已经不仅是工作的功能,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大学校,工作也慢慢变成为了个人实现而服务,它是兴趣驱动,而非勉强的妥协。


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被一家公司长期的雇佣,他们不希望长期服务一个公司,他们希望更自由的工作,更希望减少工作跟生活的分裂感,而不是打卡, 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只是不想上班,不代表他不想工作,他只是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代表他排斥工作。 


创业、自由职业者正在成为主流,有能力的个体并不需要依赖一个雇佣关系,而是从组织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自由的年轻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无论这个项目是两周还是三个月,完成之后获得回报,他可以去旅游,去做其它好玩的事情,甚至边旅游边干活。他不需要担心老板炒他,也不需要担心找不到事情做,因为只要有技能,永远有合适他的项目可以参与共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平台赋权青年个体更灵活地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投入自己的时间与技能,从而得以最大化地释放创造力,同时能够实现对“工作”的重新定义。


第二个洞察关于企业和组织


和我们合作过的企业和组织,也感受到共创带给他们创新的价值。同时我们也看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


  • 公司这种传统的组织形态与结构某种程度上在阻碍创新的发生。 

  • 企业想变得更轻,想保持公司的小而美,渴望可以按需去购买一群有创造力的共创者的时间与技能。 

  • 企业想要转型,需要突破原有的行业边界,需要与外部大脑更多的联结与协作。

  • 创新有风险,企业更愿意尝试低成本试错的方式。


所以,当这两端需求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其实新的工作契约或新的工作模式要出现了。而且它的出现,一定是伴随着共创文化的兴盛以及个体共创能力的提升。 我们对共创的趋势非常乐观,于是,在今年8月份团队的年中会议时,我们确定了公司有史以来最清晰的战略定位:成为共创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推动共创文化的发展,建立基于共创的工作与创新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我们梳理出了三种角色:「共创者」、「共创官」和「瀹笃者」。


共创者(Co-Creator)



我们把认可共创文化,具备共创思维方式与能力的人称为「共创者」。说得直白一点,只要是参与了一个跨界项目,在项目中发挥你的个人特长与其他人充分协作,你就是这个项目中的一名共创者,所以在座的每一位都可能是共创者。


在过去的项目中,我们的共创者有设计师、开发工程师、公益人、摄影师、广告人、音乐人、插画师、政府官员等。


共创官(Co-Creation Officer)


在「共创」生态中,有一群以共创能力作为自己核心能力的人,在共创项目中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是项目中的乐观推进者,我们称他们为「共创官」。


简单地说,共创官就是那个把合适的共创者们拉到一起解决问题的人。可能有点抽象,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66gy7dk9&width=500&height=375&auto=0


  • TA有超强感知力,能够洞察用户行为,深谙人本设计的研究员;

  • TA能够通过讲生动的故事向外界传播与沟通;

  • TA是能够远距离联想,极富思考力与创造力;

  • TA是跨界整合资源的连接者;

  • TA能够设计共创流程,并引导跨组织协作产生创新的引导者;

  • TA还能够对项目进展了然于心,用敏捷的方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我们坚信,这是一个在当今以及未来都非常珍稀且值钱的新职业。


瀹笃者(YueDuZhe)


「瀹笃者」指的是瀹智笃行的人: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在我们的语境里,「瀹笃者」特指有远见、认可「共创文化」、愿意与年轻人共创,敢于突破改变的企业家。他们可以提出当前企业想解决的问题,由共创官协助梳理问题后发起共创项目,与年轻的共创者一起击碎难题,探索企业新机会。


梳理完这三个重要角色,结合我们对「未来」的洞察和过去「共创」的实践与探索,在去年的下半年,我们快马加鞭,搭建出一套连接企业和跨界人才的「无边界」共创生态,也就是我今天想介绍给大家的——YITOPIA。



共创新世界 - YITOPIA


之所以要重新创造一个新名字和新品牌,是因为「一起开工社区」已经无法承载和阐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显然,YITOPIA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


YI:「一」,既是「一起」,也是「归一」。万物归一,共生共长

Utopia:乌托邦,理想中的美好新世界


我们希望 YITOPIA 是大家都在一起,共生共长的美好新世界。


那这个新世界里面有什么呢?


CAMPUS

服务于「跨界共创者」的学习社区




我们结合团队的经验以及在跨领域的创新先锋的支持下,开发了一套共创能力的线上课程,帮助更多年轻人掌握共创时代的超能力,跳出传统职业束缚。面对越来越多跨文化、跨领域、跨组织的项目协作,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我们需要一双「共创力」的翅膀,在正在生成的未来里翱翔。


这套课程旨在提高六种维度的能力:场域构建力、感知 & 洞察力、沟通力、创造力、问题解决力和组织力。跟其它线上学习不同,「共创力」的提升更需要社群化的学习方式,并且有线上线下的共创实践,学员可以选择自发项目、加入到平台上的商业项目或社会创新项目里去实践。 


ISLAND

人才部落




完成了共创学习的课程后,你就可以进入 Island 人才部落。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丰富的共创经验,你可以直接注册登岛。Island是由跨界多元的人才组成的一个个垂直的社群和岛屿,比如创意、设计、写作、开发、新媒体等。你可以加入合适的岛屿,在学习型的专业社群里提升个人技能;你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获得商业回报,享受跟全球各地的共创者无边界协作的乐趣。


BOAT 

面向企业的仿真创新实验室



当企业(瀹笃者)有一个问题想解决时,他可以把问题交给 Boat,无论这个问题是品牌升级还是市场策略,无论是商业模式或企业转型。「共创官」会与瀹笃者沟通,帮助梳理问题,并根据需求召集来自各个人才部落合适的「共创者」,和企业一起共创协作,共同探索。


通过 Boat,企业就可以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平行实验」,以较低的成本、风险,获得更多创新机会。我们不叫它「试错」,而叫「试对」。 


它有几个优势: 


  • 更大程度地调用内部智慧并在实践中催化团队成长

  • 通过共创工具获得更多的灵感

  • 低成本开始试验

  • 更灵活与外界跨界人才协作

  • 测试转型业务的落地可能性

  • 置身其中,全流程可见可控


而这一套共创的流程背后的行动方法论,叫做「CPRs」,基于我们过往三年的项目经验提炼总结而成。


点击视频了解 CPRs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66o2ic2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工具

FLOW 和 SPARK


基于 CPRs,我们开发了一套线上共创工具 「FLOW」。共创的过程也需要工具的支撑与承载。目前仍在我们内部试用和测试,正式版会在年后的三四月份才发布。 




同时我们又把其中一个大家在共创中最常见的场景——头脑风暴,独立成一个产品,叫「SPARK」。我们把它定位为:轻便简洁的多人实时协作创意工具。它可以让你邀请小伙伴们远程线上头脑风暴,非常轻便。在后面我们具体介绍。


一起

空间社区品牌



而「一起开工社区」,就是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空间和社区,则作为 YITOPIA 旗下的空间社区品牌,仍然会联结其它空间合作伙伴,为共创提供充满创造力的环境,因为大部分的共创场景还是需要线下空间。



YITOPIA 全貌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创造了更加适合共创的工具和方法,系统的推动创新和改变的发生,我们也见证了企业和个人的一次次蜕变和成长。YITOPIA 就是在共创和协作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一个新世界。


既然是一个新生态,业务闭环上的设计对可持续发展自然很重要。但是在此之上的价值主张以及世界观,才是决定我们想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以及支撑我们去到想去的远方的方向和动力。从我们为这个生态起的名字 YITOPIA 就可以看出,我们还是有一点理想主义情结的,想要构建一个自由释放创造力与美好能量的新世界。


所以接下来我的搭档,「一起」的联合创始人 Fido 将和大家分享一下 YITOPIA 在设计里面埋藏的世界观。


在大海上划起共创的小船


阿菜刚刚介绍了一起这这三年里所做的事情,我们的洞察和对新世界的构建和理解,后面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更加详细的介绍新世界这个生态的构成,以及在品牌和设计上的重构。


为什么是海洋的意象?


一起从一开始就像是生命起源的那片海域:


生命起源于海洋,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但面对新的挑战和新时代的交替,创造力需要一片新的海洋让其成长进化,所以新世界我们也将会从一片海洋开始,在新世界的海洋里埋下共创的种子。



YIOCEAN



「一起」在前三年的探索就像是在一片万物起源的海洋上的一座灯塔,一起的会员和伙伴就像鱼群和海洋生物,我们和会员一起探索这片未知的海域,不断地洞察周围的变化,在探索中所做的创新的项目是海上的船,面对挑战的同时探索未知的新大陆。



Co-Creation Officer ISLAND


一种新的角色在探索中成长起来,这也是我们的第一个岛屿——共创官岛(Co-Creation Officer ISLAND),岛上的居民(共创官)就像是目光敏锐而又拥有各种能力的猛禽,为解决问题而穿梭在海洋与岛屿之间,找到合适的人和资源,推动新世界的运转。


说到岛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魔岛理论:


在古代的水手传说中认为有一种魔岛存在。他们说,根据航海图的指示,这一带明明应该是一片汪洋大海,有时却会突然冒出一道环状的海岛。更神奇的说法是,水手在入睡前,海上还是一片汪洋,第二天早上醒来,却发现周围出现了一座小岛,大家称之为 「魔岛」。后世的科学家知道,这些「魔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珊瑚经年累月地成长,在某一个时刻,量变变成质变,突然升出海面。


广告学大师詹姆斯·韦伯·扬(1886-1973)则认为,创意的产生,有时候也像「魔岛」一样,在人的脑海中悄然浮现,神秘而不可捉摸。灯泡一亮,灵感一来,创意于是诞生。


ISLAND



ISLAND 人才部落就像魔岛,三年的酝酿和成长给了岛屿足够的养分,拥有技能而又渴望协作与思维碰撞的会员早已跃跃欲试,最终他们浮出水面,准备好和共创官们一起用创造力和技能面对和解决新的需求和挑战。



CAMPUS 新世界目前最大的岛屿


当学习和互动成为常态,我们就需要更系统的方式和规则让后生的新世界成员们快速成长,所以 CAMPUS 就是新世界的怪兽大学,他也是最大的岛屿,在 CAMPUS 岛上有各种技能的训练区,在学习的后半段也有机会和我们的共创官一起出海,应对真实的项目和挑战。对于想要成为共创官的成员,CAMPUS 也是他们必须要学习和修行的场所。


BOAT



BOAT 不仅是冒险的小船,也是新世界的船坞,就像充满探索精神的大航海时代,在 YITOPIA,共创官和勇于创造和尝试新事物的岛民在船坞集结,和我们的瀹笃者们一起组成探索新世界的水手团,一起乘风破浪,探索新航路和新大陆。




我们把新世界的探索活动比作大航海时代:


在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1522年9月横渡大西洋,穿越了美洲、太平洋,抵达亚洲,又绕过非洲,历时3年重新回到西班牙港湾。从他的冒险之后,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真正认识世界。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欧洲人如麦哲伦真正走出的小圈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航海让世界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环绕着世界的海洋,终于在此时因为有了大航海时代的出现而焕发出篷勃的生机,它展示着人类的智慧、勇气、团结和协作,用行动去验证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以独特优势将人类文明从某一处传到另一处,这些精神也是我们今天想要传承的精神。



连接岛屿和人的海底隧道 SPARK



为了让新世界的岛民可以更高效的协作,SPARK 就像是连接岛屿和人的海底隧道和光纤,让思维和想法可以更快速的碰撞,利用新的工具、用新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


下面我要请一位老板上台,大家都叫他蔡老板。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当老板,所以大家就一直这么称呼他,于是他在「一起」就算圆梦了。蔡老板是我们新世界产品的产品经理,下面蔡老板将会详细地介绍 SPARK 这个产品。



来自新世界的邀约



蔡老板真的长这样


在介绍我们新推出的产品前,我想先分享两个小故事。 


前阵子我和朋友吃饭,他吐槽说他公司新来的总监有一个习惯,如果她在微信群里说完话后,如果没人跟着回应,她就会很生气,甚至破口大骂。后来在公司各个大微信群里,就会看到一个特别的现象,总监每次说完话之后,后面会跟着几十个「收到」「收到」「收到」... 


这个事情很小,但反映出一般线上的讨论交流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话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由于职位、辈分等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说得上话)、效率低下(我们不知道别人正在做什么,可能在吃饭、看电视,开车,甚至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封闭且无法沉淀信息(无法让更多人参与会议,并且讨论的内容会被其他消息刷走,很难找回)。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线下会议。 


另一个小故事 是,上个月「一起开工社区」有几个小伙伴参加了一个关于小程序的活动。原本想着边听分享边加班,连电脑都掏出来了。结果到场才发现那是一个类似黑客马拉松的比赛,需要现场组队出方案来 PK,当场一脸懵逼。但是,他们最后在五分钟内出了个方案,还拿了个最佳团队奖。 


在「一起」,这样的会议效率的来源就是工作坊。 


在需要解决问题的工作坊中,通常有一个有一个问题提出者,他带着问题和需求找到共创官,共创官是一个流程设计者与会议引导者的角色,他会邀请一群跨界协作者与问题提出者,在设计好的框架及流程中进行发言、讨论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常见的工作坊场景,我是引导者,周围是跨界参与者,而桌面上摆放的使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便利贴。 



我们会用这样一个小工具去表达观点。因为他很小,你必须在在有限的空间内用单词、短语来描述清楚观点,而且易于移动、分类、查看。 


这是在清远的小北江,有便利贴我们就能开工作坊了。 



便利贴上的想法,就像火花一样不断涌现。于是我们想把工作坊的方式搬到线上,做了一个工具,并给它命名为火花——SPARK。 


在 SPARK 上,你可以在多种样式白板里,选择最经典的款、定义好一个问题、根据流程设计创建不同的栏目、定向邀请或公开让所有人参与讨论。


大家可以通过贴便利贴的方式发表想法,可以贴文本以及图片,用颜色对想法进行分类,移动它去到合适的位置,也可以评论别人的便利贴。 


除了用来发散,到一定阶段,引导者还可以根据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将每一次的讨论保存、分享给别人。所以在这里,每一次讨论的输出都是集齐众人智慧的结果。


SPARK 已经上线 ,正在开放内测。由于产品的使用是基于独特的工作方法设计的,我们希望第一批的参与者是与我们的工作方式相近的伙伴,可以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它。 




在未来,SPARK 将更开放、更共创,你可以只是在自己小圈子进行交流,也可以选择把自己的白板开放给 SPARK 平台上的其他人,让大家帮你。我们也将提供更多的工具模板,像商业模式画布、波士顿矩阵……帮助你梳理,解决问题。同样,你可以邀请别人参与。 


这个星期有一个好消息,知乎拿到了新一轮一亿美金的融资,大家都在说内容的春天开始了。这句话我们是认同的,但在我们心中,好的内容、想法不应只来自某个平台上的专家/KOL,好的内容更有可能来自你身边的同事、领导、朋友、甚至跨界的陌生人。这种参与式的相互讨论、互相激发,才是推动我们亲自思考和做出改变的力量,也才是真正的共创。


这些产品和服务,虽然说是新鲜出炉,但其实在过去的一两年,我们已经有无数的项目实践与探索,不断打磨推敲,梳理模式。在外部比较浮躁的创业大潮中,我们之所以不紧不慢地实践,是我们希望把共创文化做扎实,植入我们的 DNA。现在我们准备好,希望能够开放与更多同行者联结。



我们正式邀请你

加入 YITOPIA,成为新世界的居民


打开下面的链接

使用 YITOPIA 各项产品

一起做爱做的事



SPARK

轻便简洁的多人实时协作创意工具

内测申请入口,建议在电脑端打开:

http://spark.yi-gather.com



CAMPUS

聚集跨界共创年轻人的学习成长社区

  • 「共创能力课程」希望能够和各青年组织或社群、高校、求职平台或企业人力资源合作,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共创能力的学习中来。

  • 同时我们希望邀请有内容生产能力的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开发针对共创者的学习内容。


报名学习入口,建议在电脑端打开

http://campus.yi-gather.com



ISLAND

跨界多元的人才部落

  • 欢迎想参与共创项目的年轻人成为我们的会员登岛

  • 我们也期待跟人才类组织、各垂直领域或技能类社群合作,共享人才


登岛入口,建议在电脑端打开

http://island.yi-gather.com



Boat

面向思进型企业的创新共创实验室

期待更多企业和企业主成为“瀹笃者”,与年轻人共创


上船入口,建议在电脑端打开

http://boat.yi-gather.com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的团队,大家都非常给力也非常辛苦。团队里每个人都是非常棒的共创者,他们也会在Island人才部落里面,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联结。我们自己构建的新世界,我们首先要在里面玩。也希望我们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能够成就每一位团队成员。

在新的一年,与我们,一起划起共创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新世界。



扫码直接登陆 YITOPIA 新世界




*文中照片摄影师:Mo、美瞳、Chelsea & Jason

*目前我们也正在招募前端开发工程师。(hr@yi-gather.com)


新世界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