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播报 | 西康189弄购物中心探班图报
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家新开的购物中心——西康189弄,并发来一些现场图片,颜值颇高,足够吸引眼球,因此近日特地前往探访一番。长寿路有点商业洼地之嫌,附近的几个商业体都做得不温不火,即使之前的免税店也只是带来一波话题,那西康189弄是否会成为该区域一股清新势力?
从官方资料归纳来看,“上海老弄堂”情结和“声音体验馆”是商场主打的两大卖点,该项目邀请到来自荷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UNStudio操刀,力图将上述两大特色通过商场本体得以呈现,效果如何,详见下文。
宣传进入地铁
乘地铁的好处在于,能看到一家商场的宣传方式做得怎样,为什么说“宣传方式”而不是宣传力度?是因为租下地铁灯箱位并不难,更重要的是看商场在海报上呈现的内容、设计、排版,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品味。
从外到内体现设计感
商场非地铁上盖,因此不论是地铁还是驱车前往,应该很容易就会被189弄这栋建筑所吸引,整个外立面都外放出一股设计感气息。
走进商场内部,让我们先对其中的品牌、店铺等选择性失明片刻,看看这家由国外设计事务所打造的商场内部空间有何亮点。
189弄给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共空间的体量之小也许能排进我所关注过的商场前三位,如果你要逛店,每个楼层的环形动线甚至简单到只要环顾四周就能基本一览该楼层所有的品牌,以至于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去到特定目的地。
除此之外,平行扶梯的设计也使得消费者在乘坐过程中被头顶上巨大的“挡板”所覆盖。总之,189弄商场内部整体空间设计给到我的感受就是——绝对是一家有“设计感”的商场,但怎么压抑怎么来。我不知道这是否与设计事务所期望打造的弄堂文化有关,难道“狭小”就是弄堂的代名词?线条感能与老弄堂的砖墙画上等号?这些我都不得而知。反倒是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感觉更值得玩味。
例如上两张图中的楼层标识,不仅采用了少见的全中文表达方式,同时醒目的大尺寸在商场的小空间中异常“张扬”。
这个小细节带来的感受其实也是整家店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身商场的主题初衷非常棒,形式上的设计可以让人理解,但却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营运主打音乐特色
年底开业的商场中,已经有一家曝光度较高的瑞虹天地月亮湾主打音乐主题,无独有偶,西康189弄同样如法炮制,甚至以“声音体验馆”为名号进行宣传。个人臆断,此前西康路的大自鸣钟曾是上海爱乐人士的淘碟圣地,如今已时过境迁,而189弄在附近建起音乐主题馆,也许是巧合,但确有缅怀该地区音乐氛围的意味,或许能引起音乐爱好者的共鸣。
但一个商场打造主题,除了在设计装修上加入音乐元素外,日常的营运才是其能否真正拥有“灵魂”的关键。
就如同K11做艺术,喜马拉雅也标榜艺术主题,后者在“形”上做到了极致,外立面的设计本就堪称艺术品,同时商场也利用自身的大体量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和演出等活动,但它为什么无法成为上海特色购物中心的标杆?除了选址招商等客观难处外,走到商场内部,其实还是很难感受到艺术氛围的“融合”;K11则有所不同,首先其标榜自己是艺术空间,是在艺术馆中加入商业元素,在对自身客群有明确“画像”的前提下,进行品牌的定位招商,他们会不断问这些问题,我们的客群会喜欢这些衣服吗?会喜欢这类体验吗?只有在这样理念下进行运营,才能把商场的主题贯彻始终,当然,你也能看到自动扶梯的夹缝、甚至类似消防门这样的细节处,都彰显着商场对艺术理念的执着。
说了一大段K11,是希望用大家更熟悉的商场进行类比,来解读189弄的音乐主题。
首先在店中,可以听到老上海的歌曲在空间中回响,非常有特色和情结;同时我在探访时,正在举办一个名为“寻找真实的声音”——载体与音乐历史浓缩展。
其实在二层的展览现场,商场只是利用围板,以贴画的形式做了“最伟大专辑精选展示”以及“爵士乐发展史”两个主题介绍。
客观地说内容不错,但对于一家主打“声音体验馆”为主题的商场而言,仅仅在一个楼层利用围板空间进行音乐主题呈现略显干瘪,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商场都或多或少会办展,而类似这样的音乐主题展,放在任何一家商场都可成型,所谓音乐体验馆,除了播放与其他商场差异化的复古乐曲外,需要在各个环节来体现音乐细胞,这点是189弄所欠缺的。
当然可以预见,周末及节假日,商场必定会举办各种音乐相关体验互动活动,但做主题商场,不能仅仅把它以市场推广项目的形式去做。K11每次全馆主题装饰,都会有一个故事,有集中呈现、有橱窗陈列、有品牌合作、也有细节体现,你能感受到K11把项目本身当做一件艺术品在对待,189弄有一个好的话题,但后续营运也需要跟进。当然,189弄的选址不是淮海路,你不能指望它能获得淮海路的优质客群,目前的情况,想必也是难以吸引到真正的音乐爱好者自发前来,但你既然做了这个不错的主题,理当努力贯彻。
品牌招商上下各有一处亮点
招商层面,先看189弄的底层和顶层。
商场招联合办公业态,从积极的角度看,是一种业态创新,而后者也能为商场提供稳定的客流,189弄由于单层面积有限,因此6、7两层相对而言属于高楼层,外加从B2到7层全部贯通,更让这两个楼层“海拔”显高,因此放弃传统业态也不失为一次有趣尝试。
但从传统招商角度来看,我还没有见过任何强势的商场拥抱联合办公业态,毕竟回报率较低,这只是一种新兴的办公模式,但效益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整体招商情况
除了上下两个亮点之外,商场从B1层到5层的招商业态及品牌就相对套路了。这里按常规方式给大家稍作介绍。
不论怎么看,这样的品牌组合定位都是稍显奇怪的,1层就已经做成的餐饮主打,整家店的零售氛围基本就支离破碎了。可能是商场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招商困难,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好现象。
▼ 2层依旧有一些零售业态,但绝大多数铺位目前都处于空置状态,也就成为了上文提到的音乐主题展的主要空间。
由于无法放在高楼层,因此3层基本以儿童业态为主,正值假期,游乐场还不乏周边家庭客群。
4、5两层主要以餐饮及体验类大店为主,一个楼层五六个品牌就差不多能填满。
但总体而言,这是一家非常非典型的商场,以至于我很难找到一个完善的逻辑来对其进行介绍。189弄在构思上做足了功课,在设计上舍得投入,最后的呈现效果,只能说各人观感不一,我的感受是,招商层面有所脱节,甚至达不到一个商场的开业标准,营运上是否能与商场的初衷合拍,需要时间来检验。
我为什么要分享这个案例
这是一个非常难写的商场,因为从专业角度,可以推荐的点并不多,但如同它的体量一般,189弄就像当今很多商业体的缩影。知道传统没有亮点的购物中心难以俘获人心,因此有意识地去制造主题,打造话题,并通过设计至少做到“形”上的标新立异。
但在实际招商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如今商业体碰到的问题,选址、规划、竞争等各种因素,导致开业率不高。虽然已经宣布“GRAND OPENING”,但实际上似乎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经常看到文章说上海去年有多少家商场开业,今年又会新开多少家,但真正能做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然后开业的,又能有几家?
商场有好的主题,必须配合深入骨髓的运营才能将其形成标签,否则,主题街区类设计仅仅只能作为消费者尝鲜拍拍照的地方,但并不会产生共鸣,这主要是因为如今商业体太多,行业内不乏知道要怎么做的人,但缺乏有sense懂得如何去执行的人。
K11的陈总说,K11做艺术,其实很难的。消费者或者同行,看到的表象都是既成事实,结果不错,所以大家膜拜,但为什么K11难以复制,因为你看不到他的运作过程。即使你看到了,也没用,因为它需要庞大的资源体系和底蕴作为支撑。对于189弄这类的商场,一样的道理,提出了一个好的概念,要做,其实也是很难的,但不管这个案例以后走向如何,都还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