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峡2040年实现碳中和!五大电力、两网、三桶油为碳中和定下怎样目标?

国际能源网团队 国际能源网 2021-11-25

文 | 苏衡 辛靓 编辑 | 国际能源网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举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在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过程中开始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制定具体的目标规划。



各家能源央企行动则更加迅速,已有多家能源央企规划了自身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三峡集团确定2040年实现碳中和,比国家既定目标提前了20年;大唐集团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国家电投则把碳达峰的时间节点提前了2年,要在2023年实现目标。实际上除了发电集团,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以及三大石油公司也有各自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和计划,依靠氢能、绿色债券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成为重要举措。



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碳汇


国家能源集团本身是由神华集团和国电集团合并而来,神华集团作为煤炭类集团,给国家能源集团的基因带上了浓重的“黑色”。国家能源集团要实现绿色转型,从两方面出手,一是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另一个就是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汇,最终让企业的碳排放和碳吸收实现动态平衡。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集团将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预计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大力推进“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建设,计划新增造林10万亩以上,矿区生态与碳汇减排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化石能源低碳减量可行先进技术,稳步推进全产业链效率提升、节能减排、用能电气化替代,加快终端用能零碳排放。多措并举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率先引领煤基综合能源企业低碳转型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的方式为项目筹措资金。第一期债券规模不超过50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金额为100元,按面值平价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太阳能热利用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华能集团:确保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0%以上


华能集团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提高新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比,全力打造新能源、核电、水电三大支撑,加快提升清洁能源比重,积极实施减煤减碳。截至2019年年底,华能集团电力总装机为18278万千瓦,排名五大发电集团第二,但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仅为34%,处于五大发电集团中间位置。



华能“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发电装机达3亿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形成风电、光伏、水电、金融四大百亿级业务板块。到2035年,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


除了上述措施,华能集团还通过成立碳中和研究所和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针对碳中和目标展开技术研究和为绿色能源项目争取20亿的资金支持。



大唐集团:积极参与碳市场


在今年1月21日召开的2021年工作会上,大唐集团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在此过程中,大唐集团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在2030年前后,实现电代油,第二阶段,在2060年前后实现电代煤。


唐集团另一张减碳的王牌在于积极融入碳市场建设。自2013年中国首个试点碳交易市场启动以来,中国大唐下属专业公司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试点地区的建设。2016年,中国大唐成立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大唐实现碳资产统一、专业化管理的机构,并建立了专业化的碳交易中心,这是电力行业的第一家碳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搭建了辐射中国大唐全部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碳交易信息实时传递与整合需求,实现了对碳排放、碳配额、碳减排和交易等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配额盈亏预测等功能,为中国大唐在履约交易期内抓住市场机会、降低履约成本、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中也不乏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的身影。目前,大唐碳资产公司形成了以碳为核心,集低碳规划、绿色服务、国际市场、绿色金融、定制化服务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业务体系。



国家电投:首家明确公布“碳达峰”时间表


目前,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接近55%,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的企业。光伏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风电稳居世界第三,也是国内较早布局储能、氢能的央企。



2020年12月8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在在一次论坛上宣布:“我们在编制国家电投‘十四五’规划和2035一流战略时,初步测算,到2023年将实现国家电投在国内的‘碳达峰’。这是国内能源央企首家明确公布“碳达峰”时间表。


这个时间表确定后,国家电投还有若干布局在积极推进。除了把“发-储-输-配-售-用”产业与智能化、信息化联系起来,国家电投已经连续发行绿色债券,累计募集至今11亿元用于清洁能源电力项目开发。国家电投还发力打造综合智慧能源,在青海等地,国家电投已经建成了一批水风光多能互补的示范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了初步探索。



华电集团:着力打造新能源航母


“十四五”,华能集团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公司重点任务之一。今年1月28日,华电集团官网透露的信息显示,集团正在抓紧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努力于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这是第三家宣布碳达峰时间表的能源央企。



华电集团的主要方式一个是是加快旗下新能源资产重组,另一个也是通过专项发行绿色债的方式给公司的清洁能源项目筹资。


截至2020年12月25日,中国华电26个区域154家单位、总装机逾1600万千瓦、总资产过千亿的风光电资产已完成向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整合,标志着中国华电新能源资产重组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今年2月华电成功发行了15亿元的绿色债券,用于碳中和项目筹资。由此可见,华电集团计划集中精力和财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项目,以期待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峡集团:提前20年实现碳中和


3月11日,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力争于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首家宣布碳中和时间表的电力央企,比国家提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前了20年时间。



三峡集团与其他电力央企的能源结构不同,因为其水电资源非常丰富,也最有底气提前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目前三峡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比例高达96%以上,三峡集团可控、权益和在建总装机规模达到1.38亿千瓦,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


在水电方面,三峡集团是毫无争议的巨无霸。围绕金沙江下游,三峡集团建有四座世界级千万千瓦时巨型梯级水电站,分别是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总装机4646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总投资约5000亿元。


在支撑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上,仅有水电还不够,三峡集团还在大力发展其他新能源。2020年,其新能源新增装机超500万千瓦,总装机突破16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突破900万千瓦,光伏装机突破700万千瓦。


先天优势+后天努力,造就三峡集团敢于提前2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他们在发行绿债方面也是颇有王者风范。据了解,今年三峡集团发行绿债20亿元,主要用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这种大手笔支撑下,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67.79 万吨,替代化石能源量 1847.76 万吨标准煤,协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794.19 吨。三峡集团定下204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肯定不是临时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这背后应该已经经过缜密地计算,最终才有这样的目标出现。



国家电网:着力电网减碳


国家电网于近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承诺“十四五”期间,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其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国网提出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


国家电网将持续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作为电网发展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推动配套电源加快建设,完善送受端网架,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已建通道逐步实现满送,提升输电能力3527万千瓦。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


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开辟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确保电网电源同步投产。加快水电、核电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支持四川等地区水电开发,超前研究西藏水电开发外送方案。


此外,还要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南方电网:新电气化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3月18日,南方电网公司对外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21项措施,将大力推动供给侧能源清洁替代,以“新电气化”为抓手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全面建设现代化电网,带动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到2025年,将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1.5亿千瓦。到2030年,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再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由2020年的56%提升至65%,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的53%提升至61%。南方电网公司将助力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32%提升至38%以上,支撑南方五省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在电网侧,南方电网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方案提出要推动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入区外清洁电力。2030年前争取新增受入2000万千瓦区外电力,新增区外送电100%为清洁能源。南方电网跨省区送电规模由2020年的5800万千瓦提升至2030年的7800万千瓦左右。


此外,南方电网还在推动绿色电力消费方式、发行绿色债券方面发力。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各个领域加快推动“新电气化”进程,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持续开展节能服务,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



中核集团:实现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


中国核电是以“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与我国碳中和目标相统一,深度契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战略。一方面发行绿债,一方面收购新能源公司,双轮驱动实现绿色转型。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本期债券发行总规模不超过30亿元(含30亿元),债券期限3年,债券票面金额为 100元。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不低于70%金额拟用于徐大堡核电项目前期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及偿还风电和光伏发电绿色低碳项目前期金融机构借款(其中工程建设比例约80%,偿还机构借款约20%),其余部分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


2021年1月6日,中国核电完成收购中核汇能的股权交割,至此,中核汇能成为中国核电全资子公司。这是中国核电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股权收购项目,完成了中国核电对新能源产业投资的关键布局,将加快中国核电以“核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核电完成对中核汇能收购后,控股在运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28.69万千瓦,其中风电178.64万千瓦,光伏350.05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170.24万千瓦,其中风电34.00万千瓦,光伏136.24万千瓦。



中广核集团:重点布局在海上风电


“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与各合作单位共赢发展。按照新增投运容量保持每年3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速度,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广核境内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中广核集团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侧重于海上风电的布局。



相较于“十二五”末,在“十三五”期间,中广核国内新能源资产总额由2015年底的984亿元增长至2112亿元,资产总额增长115%;装机规模由2015年底的1208万千瓦增长至2400万千瓦,装机规模增长99%;营业收入增长77%;利润总额增长79%;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有效利用小时数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数4.5%以上。


中广核海上风电全面布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广西等沿海多地。目前在建海上风电项目中,福建平潭项目已完成12台风机吊装,已实现8台风机并网;江苏如东H8#项目已完成2台风机吊装;汕尾后湖项目,已完成3台风机吊装,计划1月份完成首批风机并网。惠州港口一期项目已完成首台基础沉桩开工。


作为以“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的中央企业二级单位,中广核国内新能源多年来聚焦并深耕主责主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是平均每年新增投运400至600万千瓦,到2025年在运装机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利润总额突破100亿元。



中国石油:实现“气超油”


今年年初,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外发布消息,2020年,集团公司国内油气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其中天然气当量突破1亿吨,达到1306亿方,首次超过原油产量。“西气东输”“北气南送”“陕气进京津”……中国石油将清洁的天然气开发出来,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正不断向外涌溢。



2019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达到18.4亿吨,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11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在我国天然气产量占比达70%。同时,中国石油全力配合国家管网改革,组建专业化天然气销售公司,构建天然气销售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和投融资平台。


进入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各大油气田天然气开发捷报频传:塔里木油田实现油气当量超过3000万吨,其中天然气产量超过300亿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产量则达到318亿方,成为西南地区首个300亿方大气区;特别是长庆油田,油气当量更是攀上6000万吨高峰,其中天然气产量达到448亿方……这使得中国石油2020年国内油气产量突破2亿吨,其中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原油,总计达1306亿方。


中国石油低碳天然气资源超过重碳石油资源,标志着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中国石化:发展氢能绿


中国石化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着重突出了氢能产业。中国石化作为国内最大产氢企业,提出了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将新能源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业务进行谋划和发展,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加快推动氢源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从2020年以来,中国石化密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中国石化正推动氢源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真正实现碳减排,打造绿色洁净、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国石化年产氢气超300万吨,并具有布局建设加氢站网络的天然规模优势和产销运营经验,现已建成多个油氢合建示范站,可形成全氢能产业链,建成“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未来可期。


中国石化年产氢气300万吨,拥有相当数量的制氢装置,原料涉及天然气、炼厂干气等;也是用氢大户,生产的氢气用作炼厂加氢装置的配氢、聚烯烃装置的辅助原料等。


除此外,中国石化侧重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课题研究。2020年11月23日,中国石化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3家单位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课题研究,制定中国石化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路线图及保障措施。



中国海油: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


1月15日,中国海油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将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绿色低碳是中国海油五大发展战略之一,中国海油将统筹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助力我国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月22日,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在津揭牌成立,中国海油致力“碳达峰、碳中和”的专业公司落地成型。该公司由原海油发展管道公司、新能源技术项目组整合而成,两者整合优势资源,转型升级为一家以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为主的新能源公司,重点培育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探索分布式能源、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该公司的成立,是中国海油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落子。标志着海油发展由传统油气能源技术服务向清洁能源技术服务迈出了关键一步。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