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痛哀悼!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原公浦逝世 享年87岁!

编辑 | 国际能源网 团队

2021年8月22日6时57分,入选中国核工业功勋榜的技术工人代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原公浦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原公浦是山东掖县人,是国家二机部在上海选调到西北参与原子弹研制的优秀技术工人,后被选为原子弹关键的核心部件加工人员,入选中国核工业功勋榜的技术工人代表。

他曾是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优秀技术工人,历任上海汽车底盘厂车工,四〇四厂四分厂二车间书记、三车间书记、工会主席等职。

原公浦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曾称他为“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中核集团表示,原公浦经过大量练习、精心操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心脏”——铀球的精细加工,成功车出最后关键的三刀,核心部件各项数据全部达到设计标准。这个核心部件装进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是铀235,提取铀235是个宏大工程。

据报道,1959年,原公浦被调参加“保密工作”——在戈壁滩的原子弹研制基地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负责原子弹关键部件铀球的加工。

1964年1月14日,中国原子弹研制生产到了最后一关,中国的第一瓶丰度达90%的高浓缩铀诞生了。接下来,就是要将高浓缩铀精加工成铀球。这个任务落到了当时年仅30岁的原公浦身上。那时,原公浦是404核基地的机械加工班班长。

鸵鸟蛋大小的铀球是20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了10年的成果,原料只有一颗,加工要求“三刀”解决问题。铀球的生产工艺水平要求极严,只要一点差错,所有人的劳动就付诸东流。

1964年4月30日晚上8时,原公浦走向操作台,1964年5月1日凌晨3时,原公浦完成了铀球加工,由此得名“原三刀”。

2004年10月,《工人日报》刊登原公浦的自述写到,从铀矿石中提取的铀叫作铀238。其中只有0.735%才能使用,这部分称为铀235。铀球是原子弹的核心,铀235的每一克要比黄金贵几百倍。

原公浦写到,“只剩下最后关键的三刀,车多了,整个铀球就要报废;车少了,达不到标准,那再也加工不成了,原子弹也不能爆炸了。车完最后一刀,我几乎是瘫倒在地上。当检验员报告核部件各项数据全部达到设计标准时,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一直到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我才松了一口气。”原公浦称。

1991年,原公浦和妻子从甘肃回到上海,1994年正式退休。2011年,他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甚至出现骨转移,长期以来只能依赖药物治疗。

2020年1月15日,原公浦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

今年6月17日,原公浦在上海闵行区华漕镇作题为“我和原子弹的故事”党史讲座。

据报道,其家属8月22日下午透露,原公浦癌症复发导致多器官衰竭,出现了很多并发症,今年7月曾在家人陪伴下前往北京瑶医医院治疗,8月7日突发昏迷,还出现了脑梗,被转入北京解放军307医院救治。

中核集团称, 原公浦生病和住院期间,该公司积极协调治疗相关事宜,并在原公浦及其家属意愿下及时协调安排救护车将其送回上海。原公浦逝世后,中核集团党组第一时间慰问其家属,并安排相关部门、单位全力协助做好后事安排。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