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主爸爸一停工,全国的甲方乙方都慌了!
文 | 国际能源网 团队
疫情下的上海,正在经历一场大考。
在保民生方面,上海做的如何大家有目共睹,我们不予置评;但在保生产方面,上海试图交一份高分答卷。
4月16日晚,上海发布首批666家复工企业“白名单”,让这些企业在4月20开工抢先投产。时至今日,这666家企业已有80%实现了复工复产。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疫情这么严重,动态清零尚在打持久战,上海还要决定“动态复工”?
截至2021年底,上海的企业超过了267万户,合每千人拥有企业数107户,全国第一。
再不复产复工,这些企业将会有一大批死于现金流,我们格外重视的高端制造业也将停摆,尤其是新能源、半导体,这不是危言耸听。
本文就从新能源角度告诉你疫情下的产业正面临怎样的风险,“动态复工”到底能缓解哪些压力?
上海引领中国高端制造业
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不止有满大街的灯红酒绿,更有遍地的高端制造车间。
这里有全国第一的半导体产业,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产业的产值 2289 亿元,约占全国的22%,和硕、台积电、中芯国际、紫光展锐等多家企业都在上海有工厂。
这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去年生产了63万辆新能源汽车,占了全国产量的六分之一,产值达1700亿。
在产业链上游方面,集中了博世、采埃孚、安波福,以及宁德时代、地平线、翌擎智能等百余家供应商和研发机构,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动力电池、芯片等诸多环节。
这也难怪蔚来、小鹏、华为都先后表示,如果上海不能“动态复工”,中国所有的整车厂可能在5月份都要停工停产了。
上海的新能源产业,不止有电动车,还有风电、光伏、氢电等等。
在风电上,风机叶片的重要原材料——叶片胶黏剂的主要供应商康达新材就在上海浦东。
在光伏上,有重点企业航天机电、海得控制。
在氢电上,上海是中国氢电产业重镇,曾是第一个宣布通过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审核的城市,也是第一个宣布示范城市群工作启动的城市。
在储能上,上海有龙头企业派能科技,依托上海港,公司业务常年以海外为主。
最重要的是,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都是新能源大省,一旦上海物流出现问题,这些邻近省份的企业必然受到影响。
当然,上海的高端制造业远不止这些,像生物医药制造业、石油化工等不一而足。
最重要的是,上海更是全球供应链中关键的一环,其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疫情已经影响到了海运和陆运,物流一旦出现问题,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随之而来。
新能源供应链受阻
首先,风电装机增速放缓。
据行业数据显示,一季度3月份及4月份,因为上海疫情的严重影响,风电装机容量明显出现了下降,给行业市场恢复确实增加了一分压力。
当前中国风电大多采取的是丰田的JIT供应模式,也就是无库存生产方式。这波反复的疫情,无疑对风电厂商发出了警告:未雨绸缪十分必要,要想如期完成订单,供应链上必须提前做好库存。
不过,从另一角度看,正因为疫情导致风电整机出货困难,自2022年初风机价格低迷的现状,已经逐渐开始恢复性反弹,价格逐渐回归理性。
其次,光伏原材料缺口进一步变大。
光伏电池的化学品厂商主要集中在昆山,疫情导致物流受阻发货困难。而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原料、辅料等,也由于物流不畅,到货速度变慢。
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硅料十四连涨,业内人士预计,这一波涨价将会持续到5月中旬,待物流恢复,弥补缺口后,硅料价格才会趋于平稳。直接波及到相邻的江苏、浙江这些光伏大省。
晶澳、隆基、晶科、天合、阿斯特等企业产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阿特斯的江苏基地不得不减产,光伏行业辅材企业海优新材位于上海金山区的工厂已经停产,部分产品将延期交付。
此外,原定于5月24-26日的2022上海SNEC光伏展被迫延期到12月27-29日。
第三,氢能成本大涨。
我们前面提到过,上海是中国氢电产业重镇,产业链方面聚集了燃料电池系统、空压机、膜电极、气体扩散层等环节的54家企业,占全国产业链企业数量的16%。
2021年全国燃料电池产值为53亿元,仅上海的产值就达16.37亿元,全国占比31%。
受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涨了10-15倍,很多企业即便能小规模生产之前未完成的合同订单,但上涨的成本,只能自己承担,更多的则是直接停工。
上海周边城市也受到牵连,比如位于浙江湖州的华容科技,虽然没有停摆,但比平时涨2-3倍的物流,再加上日渐上涨的原材料,令该企业压力倍增。
如果疫情持续蔓延,整个中国的氢电产业会面临资金短缺、供应链停滞等考验。
而新能源汽车,则是除了服务行业之外,遭受重创的行业之一。
截至2021年底,上海一共有13293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处于停工停产或者半产状态。
比如,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从3月28日开始停产,直到出了“白名单”才重启,据粗略统计,每停产一天,损失的毛利达83亿元。
4月9日,李斌扛不住了,蔚来宣布停产。
从4月中旬开始,全国多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就已经开始因为上海疫情导致供应链断供而停产了。
不过,此次的动态复工,只能算是稍微缓解压力,毕竟只有666家企业复工复产,其中汽车产业链有219家,这对于上海新能源产业链中的1万多家企业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带着“镣铐”的复产
首批“白名单”的666家复工复产企业中,除了重点的城市运营类、防疫物资保障类等保供企业之外,最多的就是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链,二者占了一半,能源相关的电力和成品油企业只占4%。
可见,风电、光伏、储能等产业,最早需要到5月中旬,才能回归常态。
即便是上了“白名单”的企业,想要完全复工复产,也是要克服重重困难,《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列出了五大项,共计21条,需要企业和地方政府一一落实。
具体到了企业操作层面,则要更为严格,因为存在太多变数。
返岗人员首先得有48小时核酸证明,这个比较简单。其次是要得到街道镇、社区、居委等防疫工作人员的认可,这就需要费一番功夫,因为基层出于谨慎态度,不愿意为员工开绿灯。
即便最终顺利返岗,也要坚持坚持一日两测,早上做抗原检测,晚上做核酸检测。同时实行“两点一线”管理,所有人员在指定岗位工作和住宿,真正的24小时吃住在厂,以厂为家。
图:复工人员打地铺
白名单是一项利好上海复工复产的政策,确实能缓解当前供应链紧张的燃眉之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疏通各方信息,确定统一的执行标准。
让复工人员,不再被“实际情况以所在居村委会要求为准”这句话卡住。
总结
对内而言,疫情的反复已经影响到了GDP。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7万亿元,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3%,距离全年5.5%左右的目标有差距。
图:国内GDP同比增速(%)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指出,尤其是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交通物流受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困难加大,部分地区企业出现的停产减产现象,制约了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
对外方面,上海的供应链中,既有国产企业,也有像特斯拉这样的合资厂,还有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共同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企业,尤其是外企,选择了上海,大多是出于追求最佳资源配置的目的,而上海有核心的产业集群和高效的物流中转。
但是,封城到了现在,不光国内企业艰难维持,多国的外企已经通过商会,要求上海政府弥补他们的损失。
外企来上海就是为了赚钱,如果上海疫情不能短期内动态清零的话,他们会第一时间选择跑路,毕竟越南那边举双手欢迎。
所以,有了这次“白名单”。但仍未能解决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停顿困局——物流受阻。
图:困在疫情中的高速速运
疫情下的货车,本是物资输送的中坚力量,却不受待见。很多地区不接受来自上海的大货车,要么下高速直接把货车司机连人带车隔离起来,换板车一点点的把货物运进城里。
要么干脆直接劝返。
这就导致上海生产的上游零部件,向外运出的成本居高不下,运输费甚至比产品本身都高。
现金流是企业存活的关键,而物流则是保证企业现金流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上海一边坚持动态清零,一边推出动态复工,两手抓的政策,会是一个艰难的平衡,但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已经刻不容缓了。
你说,保生产这个大考,上海能否交出满意的答卷?
推荐阅读→
电力政策汇总!2022年4月全国电力政策精编!61条!23省市!【领取资料包】 21.7GW!最高4.96元/W!一季度光伏项目解析:国电投、南方电网、华电… 用户侧全面参与交易!两部委发文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