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具体行动!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见原文)!
编辑 | 国际能源网团队
国际能源网(微信号:inencom)获悉,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图源:科技部官网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据悉,《实施方案》共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等10项具体行动。
具体而言,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方面,《实施方案》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到 2030 年,大幅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化石能源有序替代,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
高效转型。
原文如下: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2—2030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等领域碳减排,对于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提出支撑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目 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通过实施方案,到 2025 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 比 2020 年下降 18%,单位 GDP 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到 2030 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 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单位 GDP 能源消耗持续大幅降。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
聚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任务,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是我国低碳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
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各类创新主体作用, 深入推进跨专业、跨领域深度协同、融合创新,构建适应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针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迫切需 求,加强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为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新能源并网消纳、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以及煤制清洁燃料 和大宗化学品等提供科技支撑。到 2030 年,大幅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化石能源有序替代,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
二、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
针对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工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和数字化转型。瞄准产品全 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加强高品质工业产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键 技术研发,加快跨部门、跨领域低碳零碳融合创新。到 2030 年, 形成一批支撑降低粗钢、水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碳排 放的科技成果,实现低碳流程再造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三、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
围绕城乡建设和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推进 绿色低碳城镇、乡村、社区建设、运行等环节绿色低碳技术体系 研究,加快突破建筑高效节能技术,建立新型建筑用能体系。开 展建筑部件、外墙保温、装修的耐久性和外墙安全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加强建筑拆除及回用关键技术研发,突破绿色低碳、建材、光储直柔、建筑电气化、热电协同、智能建造等关键技术, 促进建筑节能减碳标准提升和全过程减碳。到2030年,建筑节能减碳各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支撑实现新建建筑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明显提升。
突破化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降碳、非化石能源替代和交通 基础设施能源自洽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系统能效管理与提升、交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先进交通控制与管理、城市交通新业态与传统业态融合发展等 技术研发,促进交通领域绿色化、电气化和智能化。力争到203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 电耗大幅下降;科技支撑单位周转量能耗强度和铁路综合能耗 强度持续下降。
四、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
围绕碳中和愿景下对负碳技术的研发需求,着力提升负碳技术创新能力。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全生命周 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当前以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为重点, 开展 CCUS 与工业过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术研发及示范;着眼 长远加大CCUS 与清洁能源融合的工程技术研发,开展矿化封存、 陆上和海洋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单位二氧化 碳捕集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20%,到 2030 年下降 30%,实现捕集成本大幅下降。
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碳汇核算技术和标准研发,突破生态系统稳定性、持久性增汇技 术,提出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空间格局,促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 升。加强甲烷、氧化亚氮及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监 测和减量替代技术研发及标准研究,支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 放下降。
五、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
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国际碳减排科技前沿,加强前沿和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新能源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前沿储能等重点方向基础研究最新 突破,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 标为导向、有力宣扬科学精神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研究模式,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建立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和评估预警机制,定期更新碳中和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部署。
六、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
以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为目标,开展一批典型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范,到2030年建成 50 个不同类型重点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 范工程,形成一批先进技术和标准引领的节能降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在基础条件好、有积极意愿的地方,开展多种低碳零碳技术跨行业跨领域耦合优化与综合集成,开展管理政策协同创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平台网络,综合提升低碳零碳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低碳零碳技术转移转化。完善低碳零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前沿低碳零碳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促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七、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
研究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和 规律等重大问题。开展碳减排技术预测和评估,提出不同产业门类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监测、 计量、核查、核算、认证、评估、监管以及碳汇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支撑保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决策支撑。研究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动态方案以及履约中的关键问题,支撑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相关规则和标准制定。
八、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求,国家科技计划着力加强低碳科 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人才协同,推动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 展联盟,推进低碳技术开源体系建设,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创新 体系整体效能。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机制,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资本联动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和重大示范工程落地。持续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全 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体布局,优化碳达峰碳中和 领域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体系,培养壮大绿色低碳领域国家 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研育人。
面向人才队伍长期需求,培养和 发展壮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 队、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建立面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的可持续人才队伍。
九、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
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优化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创新创业生态。遴选、支持 500 家左右低碳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企业积极主持参与国家科 技计划项目,加快提升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提低碳技术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立低碳技术验证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和支撑。依托国家高新区,打造绿色低碳 科技企业聚集区,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化发展。
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
围绕实现全球碳中和愿景与共识,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绿色低碳创新合作,拓展与有关国家、有影响力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的绿色低碳创新合作,组织实施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建设区域性低碳国际组织和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参与清洁能源多边机制,深入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与示范国际合作,探讨发起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论坛。适时启动相关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发挥香港、澳门科学家在低碳创新国际合作中的有效作用。
为做好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科技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按程序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部际协调机制,协调指导相关任务落实。组织成立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跟踪评价国内外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动态,对国内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趋势和战略路径进行评估和研判,为决策提供支撑。
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考 核评价机制,建立重点排放行业碳中和技术进步指数,将碳中和 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投入作为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迭代。创新财政政策工具,形成激励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的财政制度和政策体系。
加强对全民碳达峰碳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认识,引导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要求,持续推进科研 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释放创新活力,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持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来源:科技部
光伏2GW+风电185MW!广东肇庆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见原文)
光伏装机达407万千瓦、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约5%!上海发布相关通知(见原文)
鼓励建设氢能专业孵化器!北京发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