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wmovier 功能介绍 岛国片总是以各种题材,多种方式,不停的刷新着影迷对鸡汤片的印象。 无论是恐怖血腥如《贞子大战伽椰子》、清新纯爱如《与君相恋100次》、还是中二热血如《银魂》等等。 最后都万众归一的将主题抛向爱之最终奥义。 说起治愈鸡汤片,在近年大火的日本导演中,无论是谁都会想起一个名字:是枝裕和。 今年4月的北京电影节上,是枝裕和的作品套票在46秒之内立刻售罄,用数据实力证明了自己在中国的人气。 然而,这位时刻腼腆微笑,憨态可掬的导演在刚回到日本没多久,就立刻奉上了新片《第三次的杀人》的预告。 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近日公布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名单中,《第三次杀人》也成功入选,将角逐金狮奖。 昨天这部影片在东京进行了试映,影迷们惊呼:这部新作十分好看,毫无之前作品中的传统治愈感。 从预告中曝光的演员阵容已经让小万喊了无数次“纳尼”。 比如曾经与是枝裕和合作过《如父如子》的福山雅治,二人还因此携手走了一把戛纳红毯; 再比如以精湛演技,连续获得七年日本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役所广司,当年与今村昌平合作的《鳗鱼》直接拿下了二十多个男演员奖。 再再比如《海街日记》中扮演小妹的广濑铃,一度让小万觉得世界欠我一个妹妹。 福田雅治、役所广司、广濑铃 《第三次的杀人》脱离了是枝裕和最擅长的家庭题材片,是一部法庭题材悬疑片。 辩护律师(福山雅治饰)在为因杀人焚尸罪遭到起诉的前科杀人犯(役所广司饰)辩护过程中,发现杀人动机尚有疑点。 在被害人的女儿(广濑铃饰)与态度激烈的杀人犯面前,真相到底是什么? 预告片一出,影迷们频频激动异常,大呼期待。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大家对是枝裕和的作品风格打的都是治愈系的标签。 电影语言 “如果作品中蕴含着称得上讯息的东西,那必定不是创作者所为,而是读者和观众发现的。” ——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的作品如同潺潺的小溪一般,温柔平静但却拥有渗入万物的力量。 作品《无人知晓》,是根据日本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 影片描绘了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和四个不同男人生下的孩子们所组成的家庭。 情节虽然松散,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转折,就连母亲的消失也如平常去上班一般自然。 但这些被遗弃的孩子们就在由明至暗的画面色调变化中坚强生长。 《无人知晓》中的妈妈和四个孩子 家里最小的妹妹小雪因为不慎从椅子上摔落,最终死去。 她曾经藏在行李箱中,被哥哥干净的双手推着,在温柔的阳光中来到这个家。 最后,她的尸体依然被放进那个行李箱中,在一个夜晚被哥哥脏兮兮的右手拉着,埋葬在了飞机场旁边。 插着小花的坟墓在1分02秒的长镜头中,传达出最悲伤的力量。 从没借着描写某个人的死亡过程,来煽动剧中人物和观众的悲伤情绪。 举重若轻的电影语言让人性主题更有张力,强烈撕扯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是枝裕和在他的新书《有如行走的速度》里也谈到《无人知晓》:“我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饰演哥哥的小演员柳乐优弥,当年以14岁的年纪成为戛纳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而且,那一年他打败的是梁朝伟。  人物塑造 “人比故事更重要,我不打算改变这个观点。” ——是枝裕和 东方民族的审美特征在于展示人物内心坚韧品质的力量。 即使渺小,但因为内心强大,就可以所向披靡,超越自我。 这点在家庭伦理片中更为适用,但是枝裕和往往点到为止,他从来不是一个给任何角色定结局的导演。 在《步履不停》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说教,没有正确与否,也没有标准答案。  倔强的父亲会因为心情不好,在一家人合照留念的时候扭头就走。 厨艺高超的母亲在要求乘车去超市,却发现儿子不仅没有汽车,连驾照也没有,从而说话异常的刻薄。 长子的意外离世,让次子陷入子承父业和追求梦想的夹缝中动弹不得。 看起来每个人都在和生活较劲,和自己拧巴。 但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让每个人拥有了抗争一切的勇气,让一个家庭有了凝聚的力量。 《步履不停》中次子一家与母亲 之所以选择家庭片 “家庭的矛盾意味着一种美好的存在。” ——是枝裕和 20世纪80年代,日本民族的巨大社会压力显示在家庭问题愈演愈烈,离婚率激增,因而许多不完整的家庭形式出现。 是枝裕和将关注的重点就放在了家庭题材之上。 2011年的《奇迹》,讲述了离异后又重组的两个家庭,跟随父母被分开的兄弟俩对家庭的不同理解。 2015年治愈世界的《海街日记》,呈现了无长辈家庭中,四姐妹的吵吵闹闹,彼此照顾。 以及2016年顺势大热的《比海更深》,则是指向更具代表性的家庭典型——一个社会Loser的家庭关系。 是枝裕和总是爱用家庭成员的合照来作为海报 正是对家庭题材如此密集的注目,让大家将是枝裕和视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 但在小万看来,也许他们都愿意关注同个题材。 但小津安二郎展现更多的是生活的禅意,而是枝裕和则是在展露家庭中隐藏最多也最深的人性。 1995年,是枝裕和完成了自己的处女座《幻之光》,故事讲述了一个因丧偶便带着儿子改嫁到乡下的女人。 虽然日子过的平凡幸福,但前夫毫无预兆的自杀成了她心中最大的谜团与执念。 本就因为小时候外婆离家出走的事故,而使得女主角一直心生障碍,前夫的不辞而别更加重了她的心病。   是枝裕和坦承《幻之光》是一部向自己的偶像侯孝贤致敬的作品,如同学生结业时的论文一般。 也正是承袭侯孝贤的视角,是枝裕和关注的其实并非是家庭题材,而是在家庭中最普遍存在的生与死。 是枝裕和的电影总能在结局给出明朗的画面以及人物感情的释然,一家人终究会发生一些无法阻挡的受伤事,但回味中的都是爱。 撕掉所谓的标签吧 其实,在《第三次的杀人》之前,是枝裕和就借由许多旁类题材表达过他对于生死和人性的理解。 在《下一站,天国》中,他构建了一个死亡后的世界。 和普通的写字楼一样,死亡中转站中也有许多职员。 然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服务死者,将死者生前最宝贵的一段记忆拍成影片的形式。 死者们将会带着这段宝贵的记忆通往天国。 遗忘与记忆,生与死,亲情与自我,这些需要人毕生衡量的问题就幻化成了每一段胶片。 中转站的入口处 除此之外,暴力的题材,是枝裕和也能发挥成为温情系的启迪指向。 《花之武者》中,背负着杀父之仇的武者,在贫民窟中被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们感化,不再去复仇。 其中的反武士道精神和反战情绪很好的消解在了日常生活的记录中。 是枝裕和在拍电影之前,拍摄过大量的纪录片。 这一点让他在片场习惯了没有剧本的工作。 与他多次合作的演员广濑铃就在《第三次的杀人》预告发布会上说:“这是第一次在开拍之前可以拿到是枝裕和导演的剧本。” “拍摄《海街日记》的时候,都是导演给了场景命题,姐妹几人就按照自己最自然的状态去生活而已。” 这场烟花戏就是导演的即兴发挥 是枝裕和一直都在贯彻着他的人性母题。 《第三次的杀人》预告片中,除去悬疑的因素,法庭的题材。 我们能看到役所广司与福山雅治辩论的剑拔弩张,也能看到隐藏秘密的痛苦和寻求真相的迷茫。 我们能看到广濑铃深切的悲痛与怀疑,也能感受到她在不愿面对的真实和已然残酷的结局之间徘徊不定。 “平静之下,波澜尽显”用于评价是枝裕和再好不过。 他从未如大众所言一般,被圈在家庭与亲情的题材中埋头创作。 他清楚的明白:“自己是在如实的看待人类。”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豆瓣,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 点击即可阅读 这部「余罪前传」同样让我欲罢不能 跪求《极限挑战》,别作死 上帝想看丧尸片,把“丧尸之父”带走了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