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撬出了所有人隐藏的真话

2017-09-04 米仔 万达电影生活



想必大家也已经发现了,小万除了每天撸剧刷片不耽误,还经常看一些奇奇怪怪的综艺节目。


比如早些天推荐给大家的“单口相声”《见字如面》,或者是“群口相声”《圆桌派》。

 

都是以输出学识的优质内容和邀请高知的嘉宾见长。

 


而这几天,小万又扒到一部非常精彩的好节目。

 

与其说是节目,不如说是一场场的访谈;相比于访谈,小万更愿意给它定为一次次的对话、闲聊。

 

不卖关子了,今天小万要跟大家聊的,就是许知远的《十三邀》

 

刚刚更新的《十三邀》第二季,目前豆瓣评分8.3。



此前第一季的评分也同样毫不逊色。


 

许知远是谁?

 

想必大家有所不知,但小万提出另一个人的名字大家肯定就会有话要说。

 

韩寒。

 

2010年,韩寒入选《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之后,突然遭到“炮轰”。

 

而批判韩寒的,正是知名作家许知远。

 


他在撰文《庸众的胜利》中,对韩寒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进行质疑。

 

许知远的观点是:

“韩寒掀起的迷狂,衬托出这个崛起大国的内在苍白、可悲、浅薄——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或是整个民族的失败。”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知远这个名字一段时间总是跟韩寒“捆绑”在一起。

 

外界舆论对于“公知”许知远也一直存在争议, 而这一次,许知远在《十三邀》中当了一个“业余”主持人。

 

他带着三分笨拙,两分直言,一分吐槽,和李安、贾樟柯、俞飞鸿、姚晨、诺兰、林志玲等大咖对话。

 


许知远咄咄逼人和直击痛点的提问,试图引导、掌握嘉宾,控制主动权,问出不一样的东西。

 

嘉宾面对尖锐的问题,或躲闪或掩饰问题,或偷换概念或转移话题。

 

但许知远从不放过,他步步紧逼,趁热打铁,抓住嘉宾的任何一次迟疑、发愣、恍惚。

 

不给面子的直击要害,不给嘉宾任何粉饰的机会。

 

《十三邀》第二季对话马东


这也是《十三邀》最精彩的部分,很多大咖到了这儿,都仿佛变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任许知远“宰割”。

 

在这档节目中,语言,真的成为了一把尖锐的武器,在双方交锋的时候,唇枪舌剑电光火石,感觉上演了一出文斗戏。

 

《十三邀》对话“二次元”


谁会输?怎么输?

 

就在任何一方言语对垒的缝隙之间,一经发现,立即戳破真相。

 

不同于市面上任何采访,这里的受访嘉宾所展露出来的言辞更加真实、自然。

 

《十三邀》的slogan是:带着偏见看世界。


每期节目的片头,都有许知远的一段自述。

 

 

意为寻找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中国发展的切片,更是许知远对时代做的思考。

 

从人出发,回归时代。

 

小万拿其中的两期,许知远对话电影人为例,看看他带着好奇与偏见,获得了怎样的个人经验和心得。

 

先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导演:李安。

 

许知远对话李安的时候,一直偏执的试图用很尖锐的角度去探讨和提问李安人性和爆发的问题。

 


而一向温厚通达的李安则使出一记“化骨绵掌”。

 

虽然李安是外圆内方的,内心也有一个不安分的一面,但他已经懂得了处世之道,人际界限,命运安排,不对世界有任何极端。

 


当李安被直接问到“自己温和的个性会不会妨碍更深层的探索”的时候。

 

李安迟疑了一下,眼神有所迷离,大拇指稍有不自然的摸了摸鼻子。

 


随后说,艺术不是完全爆发的事情,没那么暴烈。

 

一个最好的平衡感是美感,中国人会有留白和意境,有所保留余地,给予回想空间,所以不是绝对的爆发。

 


李安更是开玩笑说:“拍电影力气不是都有你出,观众也要分一半。”

 

这样的回答本来已经天衣无缝,但是许知远步步紧逼,进一步问道“会担心这种分寸感或平衡感会压抑创造力吗?”

 


很多人会觉得许知远这样质问对李安有失礼貌,但是李安还是客客气气的说“这是不太公平的问题”。

 

但迟疑半刻李安还是正面回答了许知远的问题:这是对感情的蹂躏,不想做爆发性的导演。

 


当大家以为许知远会就此收手,给李安些许缓和空间的时候,他又发问了:

 

“印象最深的打击是什么?落到缝隙是怎样的感觉?”

 

李安一时间没有回答,而是搓了搓手,可见为难到他了。

 


被逼到这个地步,李安也只好坦白如实说:“受到打击很敏感,很不习惯。电影真的不晓得,人算不如天算。”



两个聪明人聊天,注定会高山流水,擦出火花。

 

最后李安说,他做电影,希望能够搅动到一些人性的东西,同时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平衡人心的作用。

 


对于李安,许知远仿佛一个敢于质问的小记者;


而到了对话演员俞飞鸿,许知远更像是一个一心想要勾搭有故事的女同学的老司机。

 


许知远一上来就对俞飞鸿说“你真好看”

 

没过多久,第二轮攻击是“我最近梦见你两次”

 

俞飞鸿内心无论多么翻江倒海,也要装作不理不睬,像一个处事不惊,很有秩序感的学者形象。

 


面对许知远的变相撩妹,她聊的依然是自由,是寻求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突破。


她举了一个在美国的例子,有一次她差点被车撞飞,幸好对方及时刹车,俞飞鸿跑过去踢了车子轮胎一脚,呱啦呱啦骂了一堆脏话。

 


俞飞鸿觉得表达愤怒也许不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但对于她自己来说却是一种缺失。

 

对于她的自由度有了很大的锻炼,心里不再有一个恶魔占据。



当然,许知远并没有停下她的“撩妹攻势”,总想把话题引到爱情方面。

 

俞飞鸿终于回答:“最孤独的是并不渴望爱情,男人也不是扩展自由度边界的方式,不想把情感和责任放在另一个人身上。”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汲取,去经历去生活。

 


许知远一直沉浸在俞飞鸿早期《喜福会》《爱有来生》等作品中,认为她现在演的《大丈夫》是庸俗的,理想中的俞飞鸿只能演文艺的。

 

听到许知远这样的表达,俞飞鸿依旧很克制、清醒、疏离、以不变应万变,坦荡自然。

 

俞飞鸿觉得只是通俗剧而已,也表达了当下观念和情感里的问题。

 


演员不能只演一种角色,一定会做很多尝试。

 

但演员不是什么角色都能演,一定是根据 48 31434 48 15290 0 0 3659 0 0:00:08 0:00:04 0:00:04 3658自身形象、成长背景的烙印,在自己的限制范围内尽可能的扩大。




男女异性磁场交汇,交谈也变得异常感性,俞飞鸿到了最后完全放开话锋,生命、女权都依次发表观点。


到了每期节目的片尾,许知远都会留下这样一句话: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看待世界的,如果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的方式。”

 

也是对于片头slogan的注解,偏见是一种带有个人色彩的思想坚持,是人生经历的认知总和,弥足可贵。

 

《十三邀》对话罗振宇


生命的过程和曲折不同,因此每个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我们无法量化的评判谁生命更高贵更有意义,更未必会拥有一个充满冲突和戏剧性的人生。

 

我们被时代发展裹挟着前进,难以独善其身,但我们也要有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思考和偏见。

 

《十三邀》对话贾樟柯


《十三邀》没有任何命题,也没有前期剧本准备,甚至花絮NG都拿出来播。

 

在普通的聊天、不断论证、交换思想的过程中,却能向大众传达思想。

 

抵挡着商业化浪潮下的这个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流。

 

带领观众跳脱娱乐化的日常,换一个“偏见”的角度观察着这个时代。

 


《十三邀》跟《奇葩说》一样,都是观点输出的节目。

 

一边欣赏与各界高手过招,一边跟随精英高知的思想、观点,展开自己独立思考。


可能未来的综艺,不仅可以提供娱乐,还可以贩卖思想。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豆瓣和百度,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

点击即可阅读


没看过《银魂》的人生不算完整


《敦刻尔克》这么震撼,全靠他(不是诺兰)


剧烂,但不能都让陈乔恩背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