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拍,请放过《小森林》

2018-04-19 阿呆 万达电影生活


 

最近翻拍自热门日剧的《北京女子图鉴》正在热播。

 

“戚哥”戚薇出马,势要为北漂女性打造一场完美的励志大戏。



刚开播时豆瓣评分7.4,如今已经跌到6.5,这已经是内地翻拍日剧的最好成绩。


但翻一翻网友评(吐)(槽)你就会发现,这部翻拍剧又扑了。


网友纷纷表示:北京不这样儿,北漂不这样儿,女性也不这样儿!


 

当然,“翻拍拍砸了”这种事儿,不止我们常在做。

 

韩国翻拍日本高分电影《小森林》,请来几位耀眼的主演:


凭借《小姐》拿下37届青龙奖最佳新人的金泰梨,《请回答1988》里的狗焕柳俊烈

 


但再强大的卡司也阻挡不住这部翻拍作品的形似神不似——

 


“世外桃源”美景不再



日版《小森林》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以明晰的时间线串起整部影片。

 

每个篇章,都以季节相应的小森(女主生活的村庄)美景开篇。

 

夏季,小森潮湿闷热,每片树叶似乎都能挤出水来:



秋季,稻田由青转黄,村里人盼来了收获的日子:

 


冬季,大雪封山,整个村庄陷入白茫茫的静谧:




最后,冬去春来,冬雪化冻,新的生命诞生。



女主市子就是被这样顺应自然的小村落俘获。


她在这里找寻生活的意义,抚慰被喧嚣都市搞得精疲力竭的心。

 

除了鲜明的时间线,日版《小森林》还充分发挥了日本电影对鲜艳色彩的运用。

 


小村庄里的山水、树林、花草、动物,都在镜头下自在舒展,美轮美奂。

 


整部电影充斥着赏心悦目的美景,随手截一帧都可以做壁纸。

 


这就是日版《小森林》让人沉迷的第一个原因。

 

而在韩版《小森林》里,原版近4个小时的时长被压缩进103分钟里。

 

这使得导演对景色的着墨大幅缩水。

 

即使在难得出现的景色里,也没有大量远景,而是用跳跃的镜头瞄准诸多细节:



美则美矣,却少了点全局的大气感。

 

这些局部的镜头也没能体现出“韩国农村”与全世界其他村庄不一样的美丽。

 


在韩版导演林顺礼的镜头下,这座村庄对女主慧媛(金泰梨饰)的吸引力就少了点说服力。

 


“舌尖上的日本”美味不再


 

日版《小森林》最吸引人的还有美食。

 

市子独自一人住在小森的老房子里,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耕种、施肥、收获,然后再把新鲜天然的食材加工成简单诱人的食物。

 

夏天,小森闷热难当,屋里要生炉子除湿,炭火别浪费,烤个香喷喷的面包吃:

 


正当季的野果摘来熬成果酱,配上意面,简直美味;

 


秋日午后,和邻居聊天,几片金黄的烤地瓜片就能带来满满幸福感;

 


冬天,用红米和南瓜做原料,做出好看又好吃的双色蛋糕招待朋友,共度平安夜;

 


春天,新鲜的花草摘回来炸成天妇罗,满满一盘春天的味道。

 


顺应着每个季节里自然馈赠的食材,市子巧妙安排着自己的一日三餐。

 

她的每一道菜做起来都简简单单,照着做一遍就会。


但导演把辛苦种植、准备料理、享受美食的过程巧妙穿插在一起。


辛劳付出后的美味更显诱人。



市子每次开饭前双手合十说的那一句“我开动了”,既是对天赐美味的感恩,也是对自己辛劳付出的认可。

 


我们总说“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看着市子用亲手做的美食填满口腹之欲,屏幕前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切身感受到了从胃到心的满足感。

 


反观韩版《小森林》,并没有像日版那样把更多镜头用来展现女主制作料理的过程。

 

对于食物,小万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狼吞虎咽和略显浮夸的享受表情。

 


更何况,韩版《小森林》里的食物吸引力大打折扣。

 


一部分食物照搬日版,米酒、天妇罗、意面、烤面包、冻柿子。

 

但与日版相比,食物诞生的过程异常粗暴,没有复刻到精髓,和食物所传递的感情。

 


没了辛苦的劳作和有条不紊的制作过程,一模一样的食物也不能带来同样的满足感。


除了这些照搬的食物,韩版《小森林》里还剩下什么?

 

白菜汤、烤白菜、煎白菜、辣白菜炒年糕。

 


看完整部电影,小万没有看饿,没有被安慰,更没有被治愈。

 

小万只是忍不住要心疼一下食材匮乏的韩国人民了。

 



“逃离都市”诗意不再



韩版《小森林》与日版设定一样,被母亲舍弃的女主厌恶喧嚣的城市,回到乡村生活,寻求对人生的感悟。

 


不同的是,日版《小森林》并没有太多起伏的情节,对话台词也很少,女主市子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着劳动。

 

偶尔跟朋友喝杯米酒,或者跟邻居聊聊无关痛痒的话题。

 


对母亲离开的思考和对自我的认知,就藏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一道道朴素的美食中。

 

观众在这样舒缓的节奏里,跟着女主的旁白,完成对电影的理解,对孤独的理解,和对自我生活的反思。

 


就像大多数日本电影一样,导演允许观众的自我解读,允许“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种可能性在韩版《小森林》里几乎被扼杀。

 

导演林顺礼照搬了以往韩国剧情片中,增加戏剧冲突、强调故事连贯和追求人物饱满的特点。


但在《小森林》里,并不适合。

 


日版《小森林》里那些隐晦的情感表达和感悟,在韩版里都被明确地通过台词表达出来。

 

在韩版《小森林》中,不管是发小朋友,还是邻里乡亲,甚至是送信的邮递员,都戏多到让人崩溃。

 


开口闭口人生哲学很符合韩国电影一言不合就说大道理的调性。

 

但在这样一部标榜“用美食治愈你”的森系电影里,说教让人出戏,甚至厌烦。

 


不止如此,韩国人民“吵吵闹闹”的习惯在这部电影里也十分不搭。

 

女主从首尔逃回村里,却还是要面对邻里乡亲的盘问:

 

你在城里做老师啊?工资多少啊?有男朋友吗?你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

 


请问说好的治愈系呢?这中国式春节饭桌的气氛是怎么回事?

 

再想起女主在电影里动不动就一脸烦躁的违和感。


啊,真是一部让人焦躁的电影啊。

 


 

 



其实看完整部电影,可以看出导演林顺礼很擅长拍韩国式的情感故事

 

单独拎出来,女主和朋友们的三角恋情就可以扩展出一部不错的作品。

 


可惜导演借了日版《小森林》的高人气,却没能带来合理的改进。

 

日本民族特有的淡漠疏离造就了《小森林》的森系气质。

 

韩国人民喜欢热闹的人际关系,习惯用絮叨来表达情感。

 

这两者的杂糅,显得不伦不类。

 


说到这小万想到了国内翻拍的《深夜食堂》。

 

借食物慰藉都市里的寂寞灵魂。


多好的题材。

 


可惜也被国内的生搬硬套弄成了不伦不类。

 

论美食,泱泱大中华不输地球上任何一个民族;



论故事,北上广深的悲欢离合配得上最好的酒。

 


好的翻拍,就是扬长避短,把水土不服的部分转化成优势,让舶来品成功落地。


否则,既生瑜何生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

点击即可阅读


击败《头号玩家》的恐怖片黑马,什么来头


现代人最焦虑的10个瞬间,看完扎心了


《行尸走肉》,自己把自己从神坛拖到泥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