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化腾英语最差,但在美国打法最专业"

2014-10-31 杨琳桦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独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观察,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最近很忙,但我还是会定期约老朋友出来聊一聊,聊他们最近关心什么,或者我正在思考的事,甚至包括聊点儿八卦。


这一次,我和 F50 天使创投创始人 David Cao 聊的是:腾讯、百度和阿里,即 BAT 三家公司在美国打法,以及中国资金风暴般涌向硅谷的几种类型。很有意思,从西方,反观中国机构动作的一个局外视角。以下是我整理的 David Cao 主要观点,Enjoy the insights from Silcon Valley!





BAT 里的腾讯


腾讯是做得最扎实,也是最美国化的。那首先,腾讯招聘的投资部门人员全是老美,领头人是 David W.,一个犹太人,讲非常流利的英语。


腾讯打法,我认为在 BAT 里是属于最“高大上”打法,就是说它:Hire 地道美国人;Hire 美国团队;完全本地化;做美国大基金的 LP;投资美国初创公司。


腾讯现在是硅谷最厉害的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的 LP。这支基金由马克.安德森和本.霍洛维茨成立,它刚刚宣布:已经在美国投了上百家初创公司。


而且大部分腾讯这些海外投资,国内人是不知道的,甚至在网上,你也看不到。因为它不会去说,只有可能像投了 Snapchat 这样的案子,它会被看到。


也就是说总体上讲:腾讯做得非常隐秘,然后又很高大上,同时也很本地化。我认为这是真正的“美国”打法。


那马化腾我们知道,他其实是 BAT 里英文最差的,我还给他当过翻译。第一他不讲英文,第二他没出过国,所以马化腾他很敢用人,也很会用人,当然 David W. 的加入,和腾讯股东有一定关系



BAT 里的百度


其实 BAT 里,李彦宏英文是最好的。这里就很有意思,这个东西可能,还真跟一句老话有点关系。


就是有时候,“人的优势,就是他的弱势。”举例子说,因为马化腾不会说英文,也没去过海外,所以,他找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人。那李彦宏在美国呆过,而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百度美国业务,在 BAT 里反而最保守


你去看,百度目前在美国,基本是招很多人,包括从谷歌挖人,但主要做研发,支持中国市场,然后投资非常少。这个和阿里及腾讯打法,完全不同。百度现在在美国扩张业务,没有像腾讯和阿里那样激进,战略投资非常保守


我认为这可能是百度自己不想做。李彦宏应该很懂美国市场,英语也说得非常流利。但可能也正是李彦宏对美国太熟,所以觉得没什么可做,或者不感兴趣。




BAT 里的阿里巴巴


那讲到阿里,就真的是“土豪”了。阿里在美国做法,基本是大规模投资公司,而且通常直接上 C 轮,它在 C 轮方面投资,要比腾讯还 Aggressive


阿里巴巴打法,基本和中国打法比较像,就是找快要上市公司,然后冲进去。这是一种土豪打法,因为投后期成本高,投早期相对成本低,那反正我有的是钱,我不在乎,我等你们都打出来,我就……,直接一个亿美金冲过来,就是拿钱砸,跟别人抢。


相比,腾讯打法更扎实一些。就是相对说,它更像是个真正的投资公司,在估值等各方面,它不那么 Aggressive。而且腾讯在美国投资,它进早期


腾讯其实有好几个项目,投的资金规模不是很大,比如在洛杉矶一个项目,大概只有几十人公司。这就说明,它打法相对稳健、务实和混合拳。那如果是阿里,可能直接上来,就是一个亿美金。


阿里巴巴最近以 2.8 个亿美金,投资了视频通话软件 Tango Me,这是一个俄罗斯公司。它们还想投资 Line,并四处寻找 Message 公司,基本所有 Message 公司,阿里巴巴应该都有接触。


不过反过来说,阿里现在上市,在美国名声确实大震,而且投资方面,以“土豪”方式砸了几个案例后,声势也做得不错,已经砸出品牌,大公司现在都希望和阿里合作。从市场角度讲,那我认为,阿里至少也已经达到它目的。




第二梯队


除了 BAT ,还有一些中国二线上市公司到美国,比如奇虎 360,人人网等,还有一些是中国智能硬件的上市公司。


它们策略基本是:做基金的 LP,然后做孵化器的投资人。这个策略,所需资金量比第一梯队小很多,我还没见过第一梯队,投任何孵化器或第三方平台,因为它自己已经非常强大,不需第三方平台帮忙。


同时第二梯队公司,也在用自己战略基金做跟投。中国有好几个公司,有在硅谷参与孵化器和加速器,这些公司主要目的是:一般不做天使轮,但希望能和天使轮机构有接触,这样他们要做 A 轮跟投时,确保能有优先权


那再往下,就是更早期公司,基本表现就是个人比较多,和小的一些天使基金。这一些,基本就是参加各种活动,不出钱,而是出力,做各种各样活动的评委。



“创新工场”模式


说到“创新工场”,我觉得它是真正实打实机构,到美国做投资来了。就是说:它是到美国来做真正的天使,给早期美国公司提供资金


从中国机构角度看,这已经非常创新,首先:它招了个老美,然后直接在美国本地做天使,那为什么说创新?因为中国很多基金做法是:派一个中国人来,然后投的,其实也是华人项目。


但“创新工场”模式,也有它问题。就是我们说天使投资,它最后靠的还是机构品牌,和背后资源支持。它往往得要有个“灵魂人物”,或“灵魂人物们”。比如孵化器 YC,它以前灵魂人物就是 Paul Graham。


这是因为做天使轮,人很重要,这个人的光环及他眼力精准度。天使轮,只给钱是不行的,很多情况下,天使要靠他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创业者;然后再通过他网络人脉,去帮助创业者。


那灵魂人物这件事上,“创新工场”在美国可能缺一点,我想如果真的是李开复自己来跑一跑,效果会比其他人更好。


也就是说,它目前这种打法,其实是在从底层往上做,那它所需要时间,相对就会长一些。另外“创新工场”已经是一个很本地化打法,但真要跟一帮美国人“打”时,它还是一个非常一般的 Plan。与之相比,腾讯在美国找的 Team 就很强。



中国市场资源


另外讲到很多天使基金,都会提到一点,说我的竞争力是:能提供美国公司中国资源。比如你去很多大会听演讲,你都会听到中国投资人在说:我在中国有资源,我可以帮你拓展中国市场。


关于这点,它可能也会有被 Argue 的地方,就是:一个企业,它刚刚开始时,如果在美国没成功,那它去中国,肯定是成功不了的


因为天使轮投完后,这个企业在美国不一定能成功。就是说,在天使轮进入后,考虑中国资源这件事没意义,因为天使轮资金太少,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就考虑中国,反而会分创始人的心


所以,我经常和我创始团队讲,我反对你们去中国,但是,我热烈欢迎你们拿中国投资人的钱。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实施转载。


输入“Lynn”或“杨琳桦”,查阅作者道德声明和个人简介。




“云适配”专注网站移动化适配技术,为近 10 万客户提供网站跨屏适配,包括:联想、微软中国、W3C、美国 Bellevue 市政府、光明网以及“中国第一网”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