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割不断的英烈情 | 缅怀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孙占元系列报道之三

2017-04-06 安阳日报新媒体 安阳日报

提示:点击上方“安阳日报”一键关注


割不断的英烈情

缅怀抗美援朝特等功臣

孙占元系列报道之三


网络配图


江山埋忠骨英灵永存,四海齐缅怀后人不忘。孙占元烈士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英雄壮举却气贯长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多年来,安阳日报社勇担社会责任,挖掘孙占元英雄事迹,为占元村群众鼓与呼,穿针引线建设希望小学,在英雄故乡设立记者(编辑)实习基地,《安阳日报》与孙占元这个名字紧紧连在了一起。


安阳日报社与占元村结缘源于24年前记者的一次采访。1993年3月12日,安阳日报社记者冯湘平、石永峰“边界千里行”途经占元村,朴实的村民拿出特产小吃,倒上半碗水招待客人。当时的驻村干部田补栓告诉两位记者:“这是对你们的最高待遇,这里的老百姓管你吃顿饭不心疼,管你喝碗水可是够大方呢。”


两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占元村村民吃水要到4公里外的一处山泉去挑,其中2.5公里是羊肠小道,还有一段几十米高、80多个台阶的“路”开凿在悬崖峭壁上。占元村村民吃水的困境让两位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晚上,他们点燃蜡烛,满怀深情地写出了《英雄故乡吃水难》一稿。“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稿件大多数都是邮寄。”冯湘平清楚地记得,为了及时将英雄故乡吃水困难的消息报道出去,临淇镇政府派出专车,冒雨将稿件送到报社。


1993年3月19日,《英雄故乡吃水难》一稿在《安阳日报》头版刊登,仅有470个字的稿件很快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安阳市委、市政府领导,林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市、县财政、水利、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先后到占元村实地考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物质上大力支持,决定给占元村打井,解决英雄故乡群众吃水难题。


在《安阳日报》的持续推动下,1994年5月,占元村打出了第一眼深水井。在通水典礼上,村民从心底喊出了“人民记者万岁”的赞美声,学生唱起了自编的《安阳日报赞歌》。当年8月,安阳日报社将占元村定为记者(编辑)实习基地,经常组织记者前往体验生活、接受教育。从那时起,占元村就和安阳日报社结成了“亲戚”,“两家人”来往再也没有间断过。


“我们只是凭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做了应该做的事,与孙占元烈士的壮举相比微不足道,但老百姓却给了我们如此高的评价,这激励着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更多的担当。”冯湘平告诉记者,看到占元村小学破旧不堪,安阳日报社出资2450元购买新课桌30张,同时将编辑、记者的捐款7772元一起送到占元村小学。


为彻底改变占元村小学办学条件,安阳日报社记者积极奔走,呼吁社会各界向英雄故乡伸出援手,尽快建设新的占元村小学。1995年4月,由安钢集团出资10万元、社会各界捐资建成的占元村安钢希望小学正式落成。这个总投资22万元的希望小学是安阳市第一个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希望小学。


安阳日报社情系烈士故乡,烈士故乡人民也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他们朴素的情感:占元村村委会聘请安阳日报社全体同志为荣誉村民,原总编辑李保林被聘请为名誉村委会主任。


20多年来,到占元村实习、采访的记者来了走,走了来。他们继承人民记者的优良传统,通过到基层实习锻炼、深入采访,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在具体的采编实践中。


党报牵挂英雄故乡,英雄故乡群众也在用行动表达着他们对英雄的敬仰。近年,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村民和社会各界捐资,占元村修缮了孙占元烈士故居,建起了烈士纪念广场。


安阳日报社退休记者史国义在占元村调研时,目睹了英雄故乡群众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热情及遇到的困难。他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调查了英雄故乡人民20多年来自发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情况,撰写出7000字的调查报告,并与安阳日报社记者高安宁、刘剑昆等一起编写了《孙占元》一书。史国义将要把占元村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的想法及《孙占元》一书一并寄出,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林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林州市委书记王军表示,要做好规划,将占元村尽快建成林州市一处新的红色教育基地。今年3月5日,林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宝玉到占元村调研时说:“早应该让烈士英灵回归故里,要把纪念广场建设好,打造林州另一处很好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时光荏苒,英雄之名不应随战火硝烟散去,而要牢牢铭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我们相信,孙占元这个名字会像黄继光、邱少云一样家喻户晓。



记者/安阳日报高安宁 苏迅

编辑/安阳网侯杰

新闻热线/0372-2561290 2561263 2561254

投稿邮箱/ayrbwww@126.com

更多内容详见《安阳日报》《安阳晚报》

《安阳网》《河南手机报安阳版》及相关微博、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