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迎党代会 共谋新发展】南安5年民生支出134.7亿 完成21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6-07-18 海丝商报


老孙在加盖的新房前晾晒稻谷。

开栏语
    本月下旬,中共南安市第十三届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即日起,本报推出“喜迎党代会 共谋新发展”专栏,回顾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南安在经济建设、民生保障、城市建设、改革创新、党风廉政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带您一起感受南安的可喜变化,希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再创伟业。

 

    看着手机里唯一一张全家福,英都镇西峰村村民老孙笑开了花。


  这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家成功脱贫,女儿也从名校毕业,儿子懂事,帮忙还清了家里的债。家里的房子越盖越高,村子越变越美。对于未来,老孙开心地说:“会越来越好的。”


  老孙一家五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射出近年来南安在民生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效。


  五年来,南安倾力保障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本级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134.7亿元,完成了61件21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城镇就业8.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6%,超额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城乡低保累计惠及12.8万名困难群众……一项项民生保障回应百姓关切,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正逐渐织大、织密。

 

喜事1
“起大厝”住新房
再也不用担心房塌了


  老孙今年48岁,但体瘦,皮肤黝黑,脸上皱纹凸显了不符合他年纪的沧桑感。


  在他家隔壁,一幢破旧瓦房荒废着。房子用黄土和石块糊着,有些地方黄土剥落、瓦片被掀起,部分墙垣已倒塌。老孙说,以前,他带着妻儿和老母亲共五口人,挤在其中两间破瓦房,一刮风下雨,古厝也会跟着“颤抖”。


  只要有台风,村干部就要第一时间到他家进行转移安置。“每次台风天,老孙家瓦片四处飞,房子面临坍塌危险。”村干部洪维田说。


  这样破落的“家”,老孙住了近30年。看着邻里都建起了新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满心盼望能给家人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家。


  但是,他和妻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时靠种地、打零工、养家禽贴补家用,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一年下来剩不了多少钱,建房子更是遥遥无期。


  老孙家的艰难,村干部看在眼里。


  2009年,西峰村为老孙一家申请了低保。2010年,村里申报低保安居工程时,老孙成了该村第一户补助对象,靠着政府3万多元补助款,老孙拿出多年来积攒的几千元,又找亲戚朋友借了4万多元,建了新房子。


  “建好的安居房10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一卫。”老孙高兴地说,2010年年底,他们一家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老孙说,虽然家具都是旧的,但2011年春节,他打心底感到开心和幸福。


  今年3月,老孙家在原本仅有一层房子的基础上加盖两层半,目前框架已经搭起来了。看着工人们忙碌地加盖新房,老孙心里跟尝了蜜一样甜。


  5年来,南安继续实施低保户、残疾人、计生二女困难户等各类安居造福工程,超额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城乡低保累计惠及12.8万名困难群众。仅2015年一年,就建成保障性住房402套、安居工程371户,完成石结构房屋改造年度任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政策一体化,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410元。被征海农民养老纳入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2%,260名特困失能老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


喜事2

儿女成才就业

日子有盼头了


  老孙一家每月能领600多元补助,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可每年一到开学,老孙总要犯愁,儿女两个均在上学,每年学费是家里一项主要开支。


  “爸妈为了让我们上学,每天早出晚归。”在浙江打工的小权告诉记者,2011年,他见父母那么辛苦,决定外出打工。


  想到儿子背井离乡打工贴补家用,老孙心中满是愧疚。“但没办法,孩子很坚持,我们也拦不住。”老孙说。


  2012年,女儿小清考上名牌大学。捧着录取通知书,老孙满心欢喜又满脑愁绪:“上大学样样都要花钱,花销比以前大多了。”


  没多久,他心里的担忧解决了。镇民政办、村委会等通知他去领助学金。大家都说他的孩子有出息,还有基金会送来助学金,女儿读书问题得到了解决。


  “儿女都很懂事,也出息了,值了。”老孙说,今年7月,他和妻儿去厦门,一起参加了女儿的毕业礼。


  “这么多年,这张照片却是我们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合照。”老孙拿出摔破了屏幕的手机翻开照片,咧开了嘴角说,女儿已经找到了工作,这更让一家人开心不已。


  “只要肯努力,总能靠双手改善生活,也多亏了政府的帮助,让我们能够有个安稳的家。”小权说。


  “这几年,政府更加注重民生。除了低保,我们一家人现在也交了农保、医保。看病可以报销,晚年还可以领养老金。”老孙表示,儿女有出息了,他更觉得日子有盼头了。


  据悉,南安原定农村贫困户有19587户、53731人,近年来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采取产业扶贫、“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造福搬迁工程、提高低保补助标准、社会帮扶、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现剩余8106户、19163人为贫困户(人),脱贫人数达3.4万多人。同时,近几年,南安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3万人;医疗保险实现城乡覆盖,定点医疗机构覆盖到每个乡镇,共设定点医疗机构34家,定点零售药店33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新农合参合率达99%。

  

喜事3

路通了村美了

生活舒心多了


  如今,每到傍晚,干完活的老孙总要沿着家门口的水泥路散散步。


  “变化太大了,现在通了水泥路,村庄也更美了。”老孙说。


  据悉,近几年,西峰村搞起了“美丽乡村”建设,村里不仅有了专门保洁人员,家家户户也通了水泥路,主村道也装上了路灯,还建了灯光篮球场,村庄变得干净、整洁又安全。


  “现在我白天干活,晚上可以沿着水泥路到村里转一转,走几步路就能到篮球场看打球,生活丰富多了。”老孙告诉记者,逢年过节,村里还会在篮球场举办比赛,他有时候也会上场摸摸球,“不怎么会打,就想流流汗,锻炼锻炼”。


  “这个路口的监控,是这几年装的,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保障。”老孙指着村路口处的监控说,没装监控前,村里常有些偷鸡摸狗的小贼,自己辛辛苦苦养的家禽曾被偷了好几只,“但是现在不用担心了,有了监控,小贼不敢轻易上门,我们比较安心”。


  “前两年,村里还建起了农家书屋,我常去翻看农业技术类书籍。田里还修了1米多宽的水渠,引水灌溉容易多了。”老孙飞快地数着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很是激动。


  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市420个建制村全面实现村村通砼路面,乡镇街道(除向阳、眉山、翔云外)均通二级公路,实现全部乡镇通客运班车,建制村通班车覆盖率达100%。此外,南安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全市384个建制村,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并建设“大馆带小屋”延伸服务示范点近200个。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社会治安防控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不断完善,获评省级“平安先行市”。


本报记者 洪丽燕 卓晓熹

李  想 文/图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南安6所一级达标高中还有1088个剩余学位(附录取名单)

2、南安表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23人次分享5.2万奖金

3、苏州南安商会走进洪梅霞峰村 带去10.5万精准扶贫启动基金

4、市区山水花园城一业主在通风井“倒板”扩建

5、南安一中教师史双田: 独创象形文字艺术教学新模式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