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伴手礼---记者寻找南安的味道

2016-09-07 海丝商报


  提起肉松,对于闽南人而言,几乎家家户户都习得此门手艺,炖肉、捣烂、收汁、搓松……并不复杂的步骤,每家每户做出来的味道却不一样。而在我的童年记忆里,肉松可是极为珍贵的食物,那时候,我的概念里,肉松从来不舍得被当作零食,而是一直执拗地认为它生来就是配白粥的。绵软的白粥,零星撒些肉松,夹杂着一起送入口中,那如丝絮般的肉丝完全不需咀嚼,即刻就会溶化在舌尖,那种咸中带甜、甜中带鲜的滋味,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在洪濑,杨幼卿阿嬷制作的肉松就广受好评,并远销海内外。昨日,记者驱车来到洪濑镇洪新路120号‘’富贵香‘’肉松店,一下车,一股绵绵的香气扑鼻而来。记者顺着香气走进作坊,眼前一锅又一锅的肉松正在完成美食的蜕变,引得人口水直流。本期“寻找南安的味道”将带您一边细细品味那熟悉的家常味,一边慢慢回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烘干

搅碎

150斤鲜肉只能制成50斤肉松


  没有喧嚣的车马声,“富贵香”肉松偏安一隅,而浓郁的肉香日复一日地在小街上飘扬。每天清晨五六点,小店就迎着晨光,一片忙碌景象。小店的现任掌门人张丽卿一早便出门采购食材了,精心挑选的食材是成就地道肉松的第一步。


  张丽卿采购食材的同时,店内的工人则开始清洗锅具和机器。“经过一个晚上的放置,锅具会产生铁制品所特有的味道,必须经过清水的洗涤,保证制作出来的肉没有异味。”创始人杨幼卿说,舌尖上的安全从来容不得粗心。


  富贵香肉松的成功不仅来源于严格挑选的食材,对调配比例的精准把握也是它独树一帜的原因。“最初做出来的肉松味道有时偏咸,有时较淡,我们会收集顾客意见,在下一次制作中调整。”杨幼卿说,她们只用盐、酱油和少量白糖调配确保肉松安全健康,包装时没有使用防腐剂,而不外传的独门秘方令肉香完全绽放出来,锁定人们的味蕾。


  在肉松的整个制作环节中,卤制收汁、酥油、打松炒制等几道工序都要来回翻炒长达一两个小时。没有机器的时代,这些都需要杨幼卿手工来完成。几根铁丝圈成的传统陶质电磁炉,一把凳子,一个铁锅和木铲,坐在凳子上搅上几小时肉松,杨幼卿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做肉松,对烘焙者来说是耐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一天下来,腰和手的酸痛程度可想而知。如若是夏天,还要忍受着火炉的制烤。“一天下来,经常连梳头发都抬不起手了。”杨幼卿回忆道。


  闲暇时,杨幼卿总会到广场上打上一把太极拳,一天的酸痛渐渐褪去,换来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安逸。对于肉松的制作,杨幼卿有着自己的独门秘诀,耐心、细心、恒心。在她看来,没有这些的支撑,是做不了好肉松的。


  采访时,就不断有顾客上门,零售的、批发的,不断上门的生意,让杨幼卿阿嬷满是欣慰。“每150斤鲜肉只能生产出50斤左右的肉松。炒松的过程有了机器的加盟,省了很多力气。以前一天只能制作7斤肉松的作坊,如今日产四五十斤完全不是问题。”

  

晾凉

收汤

海外侨胞返乡的伴手礼


  闽南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多是家庭作坊,而富贵香肉松可以说是闽南人热情好客的产物。1942年出生的杨幼卿,14岁开始当学徒学起烹饪,对闽南风味的烹饪之道了然于心。烹饪之余,她还喜欢自己鼓捣各种玩意儿。在家里制作肉松便是她常年在做的事情。最开始制作出来的肉松,味道远不如今天诱人,于是,她从取材、调味到火候等都经过严格调控,直到1959年才制作出这色香味俱全的地道肉松,供自家食用。


  幼卿牌肉松香脆津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也因此常常请杨幼卿帮忙加工肉松。热情的幼卿从不拒绝,有朋友过意不去,主动请缨帮幼卿推广肉松,为幼卿牌肉松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后来,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幼卿的儿子周斌打算赠送给朋友一些肉松。那时的周斌已经有了包装意识,他借来压包机、食品袋,将肉松装袋送人,第二天便有朋友询问购买渠道,随着顾客数量的逐渐增长,幼卿肉松打响了品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周斌和妻子张丽卿继承母亲的工艺开设了商铺,注册“洪濑富贵香”商标、成立经营部,开始了商业化的运营。


  自小目睹母亲制作肉松的辛苦,周斌管理企业后就开始琢磨如何将机械化引进传统手艺中,降低负担。旧时,炒碎肉松用的是家用面条机,面条机工作时需将四周围起来用火烘,保证肉松的温度。目睹此景的周斌便开始研究机器,最后改造出了有加热功能的炒碎工具。而原本只按一个方向搓松的机器也在周斌的改造下,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运转,更快更彻底地搓松。


  5年前,杨幼卿将手艺传给儿媳妇,也将肉松全权交给儿孙辈管理。如今,第三代传承人周媛媛也参与到肉松的制作及门店的管理中。这位90后女孩还紧跟潮流,利用微信开起了小店,销售自家的肉松。


  如今,南安各个乡镇都不乏富贵香肉松的身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也经常有顾客要求邮寄。而许多在美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海外侨胞,每次回来都会带上一份肉松,在异乡回味家乡味。

 

出炉

成品

50年传统工艺成就独特口感


  与一般的肉松相比,富贵香手工肉松更为香脆津香。这份独特口感的背后,是杨幼卿50多年来烘焙技术的积累。


  夏日,天微亮,洪濑的早市已有了繁荣的气息。周斌夫妇得赶早以获得足够的食材。“每天要采购上百斤的猪肉,得走上10多家猪肉摊。而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度,肉松也仅在早上才有制作。”周斌告诉记者,原材料全部选用猪后腿瘦肉,后腿瘦肉纤维长、纹理粗,能够撕出足够的肉丝,是制作肉松的不二之选。而每只猪所产出的后腿瘦肉有限,仅要瘦肉,卖家也不乐意,所以必须以高于市场价格的金钱才能买到他想要的食材。


  由瘦肉到肉松,需要经历一段奇幻之旅。煮肉是第一步。将切成约莫半斤重的后腿瘦肉加入些许清水放入高压锅煮熟,香味开始弥漫之时也是出锅之际。煮太烂或是时间不够,都会影响肉松的口感。而后,将煮好的肉连同溢出的汤汁一同放入铁锅,再加入食盐、糖、优质酱油,配以调制的家传秘方,用小火煨,进行人工捣烂、收汁,直至调味料的味道和肉汁渗入肉松的丝丝缕缕中。煮肉时溢出的汤汁是肉松的精髓。不少肉松制作商会偷偷减少肉汁的添加。而富贵香肉松的香脆得益于全部正汁的添加。


  采访时,记者进入到肉松的制作间,热浪席卷全身,轰隆的机器声告诉我们现代工艺与传统手艺正在进行完美配合。最后一步是通过机器搓松肉松。依靠物理作用,肉中的水分被蒸发,鲜肉实现由块状到蓬松状的转化,形成酥香松软的肉松,晾凉后即可包装。


  采访结束,伴着落日的余晖,来一碗糯糯的白米粥,零星撒些肉松,儿时的记忆再一次被慢慢拉近了镜头,好像从未走远……






本报记者 王小清 黄睿超 陈晓萍 文/图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全城PK 骰王争霸!】中秋博饼今日盛大开博啦!来抢赢苹果、小米、品牌洗机衣…

2、卧床八年,手术三次,他终于可以下地体验“脚踏实地”。昨天,他给本报发来感谢信,赶紧戳进来,看看他都说了什么....

3、2010年购买小车的注意了,免检期已过,不去年检可要罚款记3分了!

4、花三个小时,就可以快速拼装你家的卫生间,南安有家公司就是这么牛!

5、父母不要,外婆报警称是“走失儿童”,这个外表帅气,样子呆萌的3岁半小男孩到底遭遇怎样的事情…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