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48小时——南安防抗台风“鲇鱼”纪实

2016-10-08 海丝商报
  


      继台风“莫兰蒂”之后,9月28日,“鲇鱼”来袭,半月内,南安连续遭遇了两次强台风袭击。


  29日早晨6时-9时,水头镇3小时内降雨量达148.7毫米,向阳乡,暴雨倾盆,“莫兰蒂”和“鲇鱼”共在向阳降下了近1000毫米的雨量,而南安市一年的平均降雨量也才1200-1600毫米。
  风声雨声交织成万众“集结号”。交通、公安、国土、市政……众多部门、乡镇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指挥下,提前准备、全力救灾,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抗击台风的家园保卫战。


 9月29日,水头鸿兴小区,救援人员乘坐冲锋舟接应被困群众,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  

  雨过后,天空放晴。南安人经受住了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受住了应对灾害的考验,共同升华了充满正能量的“南安精神”。

  

一天三道急令
实现防台“零伤亡”

  9月29日12时,市区积水快速消退,路面上依旧是车水马龙。此时,随着台风强度减弱,“鲇鱼”逐渐远离我市,当天上午解除防台工作。
  但从“鲇鱼”登陆前到登陆后的48小时,南安全市上下严阵以待,共同防台。
  这是与时间赛跑的48小时。9月28日,“鲇鱼”在泉州登陆,当天一早,泉州、南安市领导风雨兼程、马不停蹄深入10余个乡镇检查指导防台救灾工作。群众转移安置情况如何”“安置点群众生活保障如何”“有新排查的隐患点吗”……每到一处,南安市领导连连发问。“人命最重要,要学会做好安全防范,确保生命安全。”检查中,南安市领导一再强调。
  这是与生命赛跑的48小时。29日凌晨5时,“鲇鱼”登陆后12小时,一条强降雨带从金门过来,横跨南安全境,全市普降暴雨。一大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一阵忙碌,市委、市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发出紧急动员令,由此拉开“一天三发急令”的序幕。
  一个上午发出三份急令,这在南安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一道又一道的“令箭”,对南安防台抗灾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科学的部署,人员开始有序撤离,抢险救灾物资提早预置、水库开始提。
  而南安市防指发出的指令,要如何做到有效下达、快速落实?
  “各位村民,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可能在28日凌晨在泉州登陆,登陆时海边风力较强,会有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请各位村民注意安全,地势低洼的村民要转移到高处的亲戚家或到村委会居住。”27日,石井镇奎霞村,这条广播通过无线报警设备即“村村响”传播到家家户户。
  奎霞村党支部书记林长岩告诉记者,奎霞村处于沿海,每次台风靠近福建时,奎霞村最先感受到台风威力,海边风高浪急。“有了‘村村响’,我们对着话筒喊话、敲铜锣,大家都听到了,转移很及时。”
  “目前南安418个建制村都分发有手摇报警器和无线报警设备,可以快速实现上令下达。”市防指负责人告诉记者,群众听到警报声音就会提高警惕。

  

闻风而动冒雨前行
基层干部冲在第一线

  其实,在“鲇鱼”尚未登陆前,南安已开始打响防台战役,全市上下取消休假,领导干部沉入一线指挥工作。
  28日上午,洪濑镇区,上次台风“莫兰蒂”带来的狼藉损害尚未清理干净,洪濑人口大转移已拉开帷幕。
  “咚咚咚”在洪濑大街小巷,响亮而又刺耳的锣声回荡不绝,随处看到镇村干部敲着防汛锣,挨家挨户提醒群众尽早搬移底层物资,及早转移。
  “阿婆,台风快来了,你们赶紧转移到亲戚家或到洪濑镇安置点!”“老板,店里的物品尽量往高处移”……当天下午2时,洪濑镇完成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共计3136户16323人。
  为了防抗这次台风,南安市范围内的安置点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洪濑镇扬美村安置点设在该村的居家养老活动中心,扬美村党支部书记徐争红告诉记者,他们已提前储备好足够村民食用的材料,让村民们放心居住。“市领导一再强调,要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
  视线转移到地处南安北部山区的向阳乡。从台风来临前到台风到来的24小时内,乡、村干部联合村民组成的应急抢险小分队不敢有一丝松懈,安抚转移群众、排查险情、疏通道路……工作一直都没停过。
  “师傅,你中午有空吗?村里的一个排水沟堵住了,要赶紧疏通。”“你知道哪里还能叫到工人吗?”26日下午1时许,在泉州参加党代会的向阳乡坑头村村支书林红珠电话一个接一个打。27日下午,林红珠放心不下,请假赶回村里,一起加入防台工作。
  在丰州镇埔头村,28日凌晨5时,受“鲇鱼”带来的雨水影响,埔头村埔头渠连涨一米多,漫过路面四五十厘米,彻夜未眠的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10人冒雨到路面牵起警戒线、立起警示牌,提醒过路车辆注意安全,一直忙到上午11时,水位退下后才离开,确保了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
  在南安,你可以看到冲在一线的是我们的基层干部,蹚进积水中的是我们的基层干部。在灾害面前,全市干部齐出动、共战斗,危难之中与群众在一起,用坚守换来零伤亡。暴风雨的洗礼,检阅了这座城市的应急能力,也淬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风骨。雨过天晴,人们看到一座力量之城、希望之城。
  “这个9月对南安人来说是痛苦的,我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这个9月对南安人来说又是幸运的,我们感受到了镇村干部的力量,感受到全市上下共克时艰的力量。”今年80多岁的陈明成大爷为南安的基层干部点赞。

  

冰冷的风雨中
传递温暖的正能量

  百余名群众扛上锄头铁锹帮忙加固堤岸、蹚水推船第一时间转移独居老人、暴雨中为伤者撑伞20分钟……在台风肆虐、暴雨来袭时,这些互帮互助的感人情形在这座城市中不断涌现,温暖着大家。
  水头镇上林村大半个村子被淹,独居老人被困家中,万分紧急。暴雨中,积水越来越深,10多名村民、志愿者主动参与救援,分成3组淌着1米多高的水,手推橡皮艇、冲锋舟,在狭窄弯曲的村道中艰难前进,解救出一个个独居老人。
  在巡查中,上林村的村民主动接邻居去他们家。“放心,食宿我都包了。”热心大姐的话很暖心。
  9月29日,天下着大雨,在省新双安高速桥下,2辆摩托车发生相撞,一方被撞昏倒地。正巧,巡逻的省新派出所民警苏剑辉经过,他将伤者上身托离潮湿冰冷的地面,蹲下身用腿撑住其背部,将伤者的头靠在倒地的摩托车软垫上。为了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他撑着伞蹲在伤者身旁,直到救护车赶到。此时,苏剑辉已坚持了20分钟,这暖心的一幕被路人拍下,照片取名“温情的20分钟”发到网上,获得网友点赞。
  在九都镇转移群众安置点中,一家饮食店的老板陈分水将店铺腾出来,一楼安排灾民吃饭,二楼供灾民居住。每日凌晨4时,陈分水起床煮大锅粥,6时左右到洪濑镇买食材,近80名灾民三餐他掌勺,一天下来他要洗上200多副碗筷。“都是同村的,我就是给大家烧个菜而已。”陈分水朴实地说着。
  大灾面前,海内外南安社团、异地商会上演了一场场爱心接力,乡贤们纷纷慷慨解囊,助力家乡灾后重建,奏响了南安人爱国爱乡的赤子之歌。截至目前,南安各类灾后重建捐款已超过2800万元。
  沈阳南安商会会长卓布国说,其实从台风来的那一刻,远在沈阳的南安乡亲就一直关注着老家的受灾情况,每天通过微信、电视新闻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灾后重建,就是要靠南安广大乡亲、海内外乡贤一起克服困难,共创一个新的家园。”
  如今,台风远去,南安已拉开了“1+11”重建家园序幕,党员群众延续风雨中共克时艰、携手同行的精神,必将建设一个美丽的新家园。




本报记者 庄晓丽 卓晓熹 李想 文/图

本期编辑 周海文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市领导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2、风雨中+在路上=温暖❤❤❤

3、“鲇鱼”卷走南安5.74亿元

4、“鲇鱼”甩尾,暴雨直下,军民合力忙抢险…

5、紧急扩散!国庆前后,收到以下短信请立即删除!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