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洲乡贤丨黄涤岩:有幸为香港回归尽绵薄之力终身无憾

2016-12-28 海丝商报

  他从小崇拜爱国华侨陈嘉庚,大学第一志愿报考厦门大学;他是著名慈善家黄仲咸好友,为福建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管理尽心尽力;他在香港回归的关键时期,被国家委派担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兼港澳管理处主任,为香港顺利回归、稳定香港金融作出贡献;他爱国爱乡,以父亲黄世伟之名,在家乡金淘设立“南安金淘黄世伟教育基金”;2015年10月,他应邀出席“北京国际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合影。



▼▼▼

他就是定居北京的南安籍乡亲、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黄涤岩。不久前,86岁的黄涤岩回乡召开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年会。近日,记者在金淘镇中心村,有幸与他进行3小时长谈,听他讲述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
艰辛坎坷的求学路

  1930年,黄涤岩出生在金淘一个普通华侨家庭。父亲黄世伟年轻时曾在家乡当小学教员,后来只身前往印尼谋生,在一名老乡的店铺当会计,母亲带着年幼的子女在家乡靠父亲侨汇过日子。


  “1941年日本打到南洋,侨汇中断,母亲靠卖首饰、衣物等养家糊口。”黄涤岩说,好长一段时间,一家人靠吃地瓜、渣粥度日,他当时还年幼,家人心疼他,会多给几块地瓜尖。


  1942年,黄涤岩小学毕业,由于家里穷,继续读书对黄涤岩来说是一种奢望,幸亏当时泉州泉中中学内迁南安,在金淘办了一所分校,在乡亲的帮助下,黄涤岩得以免费入学。他说:“如果没有这所分校,我是不可能继续读书的”。


  1945年,黄涤岩初中毕业,对继续升学不敢抱任何希望。幸运的是,位于永安的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正在招生,不仅免学费,还管吃住。虽然每个县的录取名额很少,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但收到通知书时,他高兴不起来,当时永安疟疾严重,通知书要求学生自带一顶白色蚊帐,家里东借西借,就是借不到一顶蚊帐,求学之路再度梦碎。


  不久之后,日本投降了。1945年末,侨汇终于恢复了,次年他如愿考进福建省立晋江高级中学(现在的泉州五中),并于1950年考入厦门大学,成为厦大在新中国成立后首届大学生。“中学时就读过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也听闻他倾家办学的动人事迹。”黄涤岩对陈嘉庚的爱国爱乡高尚情怀十分崇敬,所以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就是厦门大学。“能够上大学,原来想都不敢想。”说到这,黄涤岩一脸自豪。


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艰难的求学路让黄涤岩对生活充满感恩。父亲对他的影响,亦是极其深远。很多人一见到黄涤岩,会情不自禁地问他名字的含义,黄涤岩笑言,表面看是“洗涤岩石”,若从他四兄弟泉岩、涤岩、华岩、夷岩的名字联起来看,便可看出父亲的思想境界。


  “泉是泉水,涤是洗涤,华是中华,夷是外国。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父亲看到国内外社会中存在许多龌龊、肮脏现象,希望有朝一日有一种力量能用清澈的泉水把这些肮脏之物洗涤一遍。”黄涤岩说,这是一个老百姓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


  1965年,印尼排华,黄世伟要回国。当时黄涤岩在北京工作,建议父亲入户北京,虽然家乡生活条件差,上个厕所都要到户外茅坑,但黄世伟执意要回家乡,落叶归根。


  1995年,93岁的黄世伟过世,为了纪念父亲高尚品德,垂范后世,黄涤岩在旅港乡亲吕振万、黄克立,旅印尼乡亲黄种波、黄正泉等人的热心赞助下,以父亲名义设立“南安金淘黄世伟教育基金”,起始资金70余万港元。


  这笔资金存在香港银行,每年产生的5万多港元利息全部用于斗南小学、侨光中学、金淘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的奖教助学。


  持续运作多年后,由于香港银行利率大幅下降,基金运作难以为继。黄涤岩就将多年省下的积蓄20万港元,以及乡亲捐资、基金会资金,合计230万港元,和斗南小学合作,建起“斗南小学黄世伟教育基金宿舍楼”,然后租给侨光中学作为学生宿舍,以租金收入进行奖教助学。


  自此,基金会便有了长久稳定的收益。19年来,黄世伟教育基金已累计发放奖教奖学金80多万元。


  对慈善公益,黄涤岩很慷慨,对自己却极其简朴。“我二哥二嫂在香港期间,除了因公应酬,从来没有一家子到外面餐馆吃过一餐饭,在北京也是如此。长年累月,一日三餐都是在家里简单用餐。”黄涤岩的弟弟黄夷岩说。


  如今,每年清明,远在北京的黄涤岩都会带儿孙回乡扫墓。虽然身体愈发不能承受长途旅途劳顿,但他依然坚持着。用他的话说,“要尽量让下一代多一点家乡观念,多一点感恩之心”。


最崇敬的两位乡贤

  父亲的高尚品德潜移默化影响着黄涤岩,而陈嘉庚、黄仲咸两位老前辈的崇高精神更让黄涤岩敬仰万分。


  “陈嘉庚先生是弘扬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崇尚教育美德的杰出典范。”在11月12日举行的侨光中学第九届董事会就职会上,黄涤岩再次宣扬了陈嘉庚、黄仲咸两位前辈乡贤崇高人品。


  黄涤岩说,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厦门大学念书时,能在校园里看到陈嘉庚戴着草帽、穿着白衫、拄着拐杖,在工地和工人谈笑风生的场景。


  1953年厦大毕业,黄涤岩被选调到位于北京的中国银行总行工作。他说:“当时,陈嘉庚担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侨联主席,国家分给他一幢小楼,他常常会约一些厦大学生到他住处聊天。”


  有次,陈嘉庚下楼用闽南话对他们说:“你们说究竟是赚钱难还是花钱难?”学生一时没绕过弯来,有个同学轻声说:“当然是赚钱难,花钱还不容易。”陈嘉庚立即说:“你说的不对,赚钱虽不易,但只要你肯吃苦耐劳、勇于拼搏,总能赚到钱,只是钱多钱少而已。但花钱就不简单,关键是你把钱花在哪?这才是大学问。”


  几句简朴的话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钱要怎么花,是门大学问,不光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是如此。”黄涤岩说,几十年来,他一直在琢磨、深思、理解:陈嘉庚就是悟透了这个道理,才能把全部家产用来兴办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千千万万人才。


  黄涤岩说,我也很敬佩南安乡贤黄仲咸。黄仲咸年幼失学前往印尼谋生,上世纪50年代事业稍有所成就热心公益。上世纪80年代,他将海外资产逐步变卖,回到国内,并成立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他们夫妻立下遗嘱,作了公证,把全部家产注入基金会。


  如今,基金会资产已超10亿元,历年捐赠金额超5亿元,赞助的老区学生几万人,“他出门只乘经济舱,住普通旅馆,常常对员工说:我们多节省一点,就可以多帮助些需要帮助的人。”黄仲咸这句通俗的话语,至今仍在黄涤岩耳边回荡。


  黄仲咸为了基金会福利事业长期发扬光大,生前邀请了我省一些离退休的老领导参加组建理监事会,黄涤岩也应邀参加。黄仲咸2008年过世后,黄涤岩被推举为理事长,继续将黄仲咸的精神在八闽大地发光发热。2015年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被授予“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捐赠奖”。


  “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之所以成为全国十大获选单位之一,并非他捐款最多,而是他的精神高尚。”黄涤岩说。


终生难忘的记忆
 

  1953年厦门大学毕业,黄涤岩和在大学的同班爱侣被选调进入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学习半年的华侨政策后,到中国银行总行海外行管理部工作,从办事员到总经理。


  1995年,黄涤岩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银行副董事长、港澳管理处主任,掌管祖国在香港、澳门的13家银行。


  在黄涤岩和香港中银集团2万多员工拼搏努力下,短短几年内,在众多国际银行激烈竞争中,香港中银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成为香港第二大金融集团。


  在此期间,黄涤岩亲历了1990年香港中银大厦这座70层标志性建筑的崛起和1994年中国银行开始在香港发行港币钞票,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大大提高了中国银行的国际形象和香港同胞对前景的信心。


  香港中银一直把为祖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作为重点任务。“我们利用中国银行的品牌优势,组织国际银团贷款,支持内地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核电厂、海洋石油、机场、铁路、港口、桥梁、高速公路、涉外宾馆等。”黄涤岩表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引进的外资大部分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几乎都是通过香港市场安排组织的。可以说,当时的内地凡是利用外资的大型建设项目,都能看到香港中银的身影。


  1995年,随着香港回归日期的临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香港有关人士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筹备委员会”,黄涤岩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任命为筹委会委员,参与中英香港政权交接准备工作。


  黄涤岩说,在他一生的工作中,最难以忘怀的是有机会参与香港回归的全过程,特别有幸参加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一历史性的盛典。当在香港会展中心交接仪式大厅,看到英国国旗徐徐降落,中国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紫荆花旗冉冉升起时,他和在场的许多同胞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盛典后,黄涤岩想起了这些年来一直激励自己的历史故事: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盼望祖国统一,苦苦等了几十年,直到85岁临终时,还只能给儿孙留下遗愿,在祖国统一时,“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说:“我盼望香港回归,也是苦苦等了几十年,但有幸在有生之年终于看到香港回归。并能参加这一工作,尽些绵薄之力,已是终身无憾。”


记者 苏清彬 李想 文/图

编辑 周海文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市领导带队开展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拉练检查

2、石井郑成功神驾首次赴台巡境

3、元旦期间,多趟加开列车经停泉州,来看看有您乘坐的那班吗?

4、姚炳炬:“凭良心做医生,治好患者最重要”

5、没钱又不想工作,一男子竟想出另类牟利方式,通过网络搜索各地动漫城的电话……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