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传统产业走向新生!南安石二代接班有一套

2017-02-23 海丝商报

新升级的澳盛大板市场。


在生活中,人们常用“围城”来比喻婚姻。不过,“围城”又岂止是发生在婚姻这个情境里,放在继承家族企业上,也再合适不过了。很多人看来,比起一般的创业者,富二代不用艰苦创业就可以继承家产,令人羡慕。但对于继承了家族企业的二代甚至三代来说,这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福建省泉州市利源石业有限公司的王华伟在全盘接手父亲毕生的事业时,正是石材行业发展的巅峰,利源石业主营的花岗岩在业内也颇有名气,销售点更是遍布厦门、西安、哈尔滨等主要城市。然而父辈们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王华伟虽然敬佩,但他觉得自家能够生产的产品,别人家也能做到,彼时产品同质化已相当凸显,企业要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带传统产业走向新生


对于王华伟来说,回家接班是命中注定的、逃不掉的归宿。从高中时,王华伟就被父亲送到澳大利亚读书,直至大学毕业。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接管家族事业,他在澳大利亚一家商学院主修会计和管理,辅修金融和法律等学科。


如父亲期待的一样,王华伟一毕业就回到国内,做起父亲的左膀右臂。他深入一线生产里,学习了整整两年,熟悉了所有的加工流程,还独自一人奔赴国外采购。


2011年,在掌握了企业乃至行业的大部分信息后,王华伟向父亲提出了一个方案。他分析了市场的现状及趋势,还提议缩减普货的进货量,引入新奇特产品。这一方案得到了父亲的采纳,并由王华伟去执行。果不其然,这一年,虽然销售总量没有太大提高,利润却唰地往上涨。同年年末,父亲把所有的管理权全都交给王华伟,正式退休。


“利源石业是水头最早从事花岗岩生产的企业之一,而且大部分花岗岩都是巴西进口,早期借助信息不对称及人工差价等两大因素,得以快速发展。到2010年的时候,便已发展成为一家专注花岗岩生产的大型石材企业。然而,随着外界知识分子的不断涌入,国外采购不再成为难题,原材料也变得不再有优势。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比较茫然的,不知道怎么去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王华伟继续补充道,直到在国外的一次展会上,无意中看到许多外国人围观一家巴西当地的企业,并对其展出的色彩斑斓、纹路变幻无穷的板材啧啧称赞。这激发了王华伟把这些新奇特的产品带回国内的想法。


最开始,王华伟并不清楚国内对于新奇特产品的接受度,他不敢一下子引进太多板面花哨的产品,只是挑选了几款相对符合中国人审美的产品回来,放在花岗岩的仓库里,一起摆着卖。而利源经营的传统花岗岩也就在300到600元之间,这些花纹复杂的板材,价格却要翻一番。从无人问津,到慢慢地被买家赏识,放了数月的新奇特产品,终于等来了“出阁”的一天。这也坚定了王华伟做差异化产品的决心。


到2014年,利源开始全力推广奢石产品,并利用厦门展的机会,把利源闺中的当家花旦,都拿出来亮了一亮,从而打响了利源奢石的名号。2016年,“利源奢石”品牌正式推出。王华伟租下水头最贵的门面,亮出了奢石的名片。


王华伟很清楚,要想做奢石品牌,名气肯定不及英良和东星的大,地理位置则显得尤为重要。“承租下澳盛临街的1000多平方米店面,仅一年租金就得100多万元,这样的价位,完全可以媲美厦门的高级写字楼了。”王华伟说,位置对于行业人士来说或许不那么重要,但是对于外地人、终端消费者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卖奢石的就那么几家,行业人都知道,可是初次来水头的人就不甚了解,就只能去最核心地段寻找。”


而当选择做奢石以后,磨难注定不会少。水头几家早期卖奢板的企业,都是从国外直接进口原板回来,鲜少自己加工,这也导致了水头奢石加工工艺的不足。为了控制奢石的成本,王华伟立志要攻克奢石的加工难问题。他跑到国外的加工厂里学习,并购置了一台几百万元的多股绳锯,不断研究,一一攻克了抛光、修补、刷胶等工艺难题。


“为了实现奢石的自我生产,前期交了不少学费,仅材料费都浪费了200多万元。”王华伟坦言,奢石的工艺仍有许多需要精进的地方,但做奢石的决心绝不动摇。他认为,产品差异化、工艺差异化,营销差异化,才是企业新生的突破点,为此,他在淘汰普通产品,精选差异化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注入新型营销人才,为企业转型添砖加瓦。


然而,在走向新生的道路上,利源并不孤单。同为海归的仁寿集团旗下致尊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遵,亦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以后接手家族企业。为了打破产品同质化壁垒,2015年,致尊连同跨界设计师、艺术家们组成产品开发中心,在为期半年的市场调研后,从消费者最受欢迎的五大空间风格倒推入手,明确了极简、雅致、艺术、禅意和简欧五大石材产品线。


在周晓遵看来,拥有一支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团队,是致尊突围的根本。在生产加工方面,致尊聘用的则是拥有丰富石材加工经验的人才;在品牌和营销推广上,则以80后、90后新生代互联网原住民团队为主。这样一来,团队同时拥有了70后、80后的经验值、领导力和90后的创新力。在专业技术和设计研发方面,致尊采用内外脑结合的机制,聘请专家学者作为企业顾问,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外部链接,形成品牌合力,内外结合,占领市场。


周晓遵认为,在新的时代,品牌传播和渠道壁垒已被打破,老品牌积淀的“硬件”不再坚不可摧,新品牌通过好的产品、精准的品牌形象和快速的网络口碑传播,超越老品牌的线路变短,弯道超车不再是难事。



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产业升级


水头的石材产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石材生产企业,另一部分则是石材大板市场经营企业。这两者有交叉,又彼此分开独立。在成长起来的二代中,有一部分带领着企业做品牌、做不可替代的产品;而另一部分则是要把这个父辈留下的大板市场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大平台。


作为石材大板市场的老大,澳盛大板市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行业关注的焦点。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澳盛大板市场外观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耸入云的玻璃外饰面,仿佛把人带入一个大城市的超级shoppingmall,此外,澳盛旁边还矗立起一栋20多层的高级写字楼。


“水头大板市场不少,而且发展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一个汇集办公、吃、住于一体的综合体。以澳盛为中心,我们在福山工业区建立一个大型综合体。”自5年前正式接手澳盛大板市场的招商项目后,蔡华斌就已做了一个全盘规划,并一步步去实践。


今为澳盛集团副董事长的蔡华斌,时刻洞悉着行业的一举一动。去年至今,一大批打着“去传统大板市场”的石材互联网平台崛起,很多人都问蔡华斌:“你觉得互联网真的可以去掉大板市场吗?”而信息管理专业出身的他肯定地回答了一句:“大板要实现互联网销售,还早着呢。”


“不管是从石材的特性,还是运输方面来讲,石材要谈互联网销售,未免过早。”蔡华斌坦言,与其来谈那个还没有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不在服务好商户方面多下工夫呢?


很多人不解,近几年来,福山、滨海两地冒出不少专业性与服务俱佳的超级大板市场,但始终无法撼动澳盛在行业里的老大位置。蔡华斌认为,除了地理位置优越以外,就是对“不能有二房东”的坚持。


他告诉记者,早期大板市场太好做,很多市场方贪图安逸省事,直接把市场划分几大块给几个大企业,让其再去分块经营,管理的不统一,导致各种乱象丛生。而澳盛从一开始就是实行统一管理,对市场内的每一个商户负责。虽然现在大部分都已实现了统一管理,但第一个尝试的往往可以分得更多一点的甜头。


“不可否认,现在一大堆后继的市场开始紧逼,澳盛升级刻不容缓。”蔡华斌说,作为行业窗口,澳盛不仅仅产品种类要多,更要去服务好这些奋力扎营的商户们,以及由他们带来的人流。因而澳盛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商户们的一站式采购,更要为商户里流动的人员的吃住负责。提升市场功能配置,让商户们轻松赚钱,让采购商们快速找到理想的板材,就近就能好好歇息,便是市场升级的终极目标。


除了澳盛,由家族二代们合力打造的盛达石材城,也在这接班热潮中,表现出势如破竹的态势。2016年年初,毕业于厦大金融系的吕联煌,在结束了两年的北漂以后,回归到了家族企业中来。而彼时,正是家族企业大力调整的阶段,归来的吕联煌刚好参与其中。


撤去老厂,改市场,优化企业结构,这是盛达转型的着力点,也是盛达破局的关键一环。吕联煌坦言,一个石材企业做市场,要说没有私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盛达是水头的老企业,经过20多年的沉淀,已具备成熟的花岗岩、大理石、奢石加工工艺,其工程承接能力,也是众所周知。但作为一个工程型企业,要想继续做大,必须要先去完善产品,这也是我们老厂转型做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吕联煌说,这是个抱团发展的时代,而盛达要做的就是去搭这么一个平台,去整合众人的力量,来推进产业的升级。


在水头,每一年都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市场开张,可过了没多久,就有一大批的市场被淘汰。吕联煌认为,这与其定位有关,很多人都靠着复制别人的东西,没有加入自己的东西,很难不被市场洗牌。


而在盛达石材城正式投建之前,吕联煌则与家族的几位兄长,考察了全国各大石材集控区里做得较好的市场,也总结了部分运作模式不错的市场快速消亡的原因,从而制定出了一份符合盛达发展的方案。


“过去的市场,很多只能算是仓库,没有色系划分、没有品类划分,更不要谈什么购物环境,就像是逛杂乱的菜市场一样,而买板就好像淘货,也许要逛个一整天就只能找到那么一两个品种。如此形象,给石材行业戴上了一顶粗犷的灰帽,摘也摘不下来。”吕联煌说,市场形象就是行业的脸面,如果市场功能没法提升,行业升级从何说起。


正是吕联煌这样的决心,盛达石材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制造舒适的角落。不但打造了行业的首个“五星级卫生间”,还在市场内开辟了小花园。同时,盛达石材城也是一个社区。不仅引进了安保公司提供24小时专业保障,同时计划建设羽毛球场无偿提供给商户和附近居民使用。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石材不夜城。附近居民区可能存在停车问题,但来到盛达石材城,不仅可以和朋友喝茶聊天,还可以打球健身,这里不只是卖板买板的地方,还是一个社交平台。”吕联煌如是说。


记者手记

接班是“持续创业”而非“守成保业”


在接受采访的几位石二代中,记者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但都不抗拒去继承父辈的事业。而他们的顺利接棒,更离不开父辈的放手和宽容。


在石二代中,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海外留学回来的,如果创一代企业家想要“一步到位”,令其立马接手全部家业,对于石二代来说,着实为难。如果“曲线救国”,允许这些受过良好教育、对商业有一定想法的接班人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创新创业,鼓励他们由“富二代”成为“创二代”,并在此过程中锻炼自身能力,带领家族企业转型升级。


客观而言,创业本身存在很大风险,如果富二代继承人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创业,成功概率难以把控。此时可以考虑让企业接班人在家族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链上,或者某个领域进行创业尝试,这样既可以锻炼能力,也可以做到风险可控。


在家族企业传承接班过程中,接班人们最重要的是跨代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光大,是“持续创业”而非“守成保业”。如果只守业肯定是不够的,作为二代继承人的使命之一是带入一些创新理念,让公司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当然,还有部分二代,并不愿接手家族企业,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自身经验和能力不足,觉得成为接班人压力太大。还有一些二代,在接触社会中,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不愿放手。这都是可以理解的,父辈们只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鼓励二代们在家族企业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给予必要指导和足够的试错空间。相信,水头的石材产业定能得以传承,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记者 蔡静琦 文/图

编辑 黄睿超 周海文


海丝商报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海丝商报nanandaily
海丝小记者团hsxjzt
南安经济报道nanannews987
长按微信号复制,搜索即可关注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这两个月,南安27个乡镇(开发区)都在干这些事……

2、南安四企业获第三届市长质量奖 每家奖励30万

3、五洲乡贤|郑道聪:研究两岸文化 帮丰州开展社区营造

4、速来围观!乐峰镇潘氏有着怎样的家风…

5、春运收官,这些数据告诉你南安人民更喜欢搭乘怎样的交通工具出行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