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年后,南安村村收入不低10万,一百人一个高清探头!

2018-02-28 商报君 海丝商报

  26日,南安市召开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大会,并正式下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在泉州市率先拉开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幕。


  南安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和谐村(社区)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计划至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至2022年,乡村振兴在2020年基础上持续推进,各项主要指标走在全省、泉州市前列。


动员大会上

和谐乡村宣传片

《和谐曲 振兴路》

跟大家见面啦

画面简直美哭

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59xr5wdn&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五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如何实现,未来的南安乡村会有哪些可以期待的变化?昨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产业兴旺建成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产业兴旺”是重点,是直接解决当下农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根本所在。


  南安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南安市的农业种类齐全,但规模都不大,还是以小农户生产为主,造成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普遍不高。5年行动计划提出了要抓紧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茶叶、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至2022年建成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5年行动计划还提出了要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互联网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增长点。要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解决好土地问题。要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承包地到期再延长30年、“三权分置”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南安还将抓好村集体这个平台,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负责人说,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村财经营性增收项目,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至2022年,基本消除年村财收入低于10万元的“空壳村”。实施“头雁”工程,力争至2022年培养100名优秀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选派100名市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社区)任职或蹲点,选拔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乡镇(街道)领导。


生态宜居实现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中心城镇每万人有3座公厕


  “生态宜居”是关键,是广大农民的梦想,生态保护建设的重点。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是乡村振兴的最基础工作,也是村民最强烈的期盼。5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3年行动、“两违”专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下大力气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市财政每年再安排2400万元用于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和1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至2022年实现全市所有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启动实施“公厕”革命,至2022年新建、改造公厕500座,基本实现中心城镇区每万人口有3座公厕,每个建制村有一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同时,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健全河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矿区集中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


乡风文明创建8个以上省级传统村落文明村建成比例达60%以上


  “乡风文明”是保障,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发展提升,也是解决亲情乡情缺失、农村不良习气盛行、公序良俗失效问题的重要载体。


  乡村则是闽南文化生态的富集区,要保护、挖掘、利用好乡土文化,留住乡愁乡韵。


  计划提出,要加大对古镇古村、古建筑、古民居、老宅、街巷等的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促进民俗文化动态传承,力争至2022年创建8个以上省级传统村落,实现“4个50”目标(即建成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50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完成50个古镇古村古建筑分类保护;扶持50个传统手工艺传承人)。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为抓手,大力推进“家+文化”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文化舞台、健身路径、文化长廊、百姓书屋等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行动,力争至2022年全市文明村建成比例达60%以上。


治理有效实现“4个全覆盖”让农民“说事、议事、主事”


  “治理有效”是基础,是破解农村基层组织虚化、自治缺失、法治失效、道德失灵问题的良方。


  乡村长治久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根基。计划提出,要以和谐村创建为抓手,创新乡村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充分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至2022年实现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社区综合服务站、乡村综治中心、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4个全覆盖”,每年再评选50个左右和谐村。要充分发挥村民监督作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加强宗教管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此外,要在实现村级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化实施“雪亮工程”,至2022年实现每百人覆盖一个高清摄像头,并全面接入公安视频专网,让群众更有安全感。要严厉打击非法上访、缠访闹访行为,以及村霸、宗族恶势力等,还乡村一方净土。


生活富裕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人口更有尊严地脱贫


  “生活富裕”是根本,蕴含着农民的最基本向往,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未来3年是南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计划提出,要更加注重“血液输入”,层层压实挂钩帮扶责任,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好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大病定点救治、低保兜底、造福安居、危房改造等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应扶尽扶。要更加注重“产业导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工程,设立市级扶贫救助基金,支持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内生动力。要更加注重“智力植入”,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抓好贫困户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让贫困人口致富有“术”,实现更有尊严地脱贫。


  “教育”也是提高生活富裕的一大关键措施。计划着眼南安教育事业,提出了统筹推动农村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提升,制定实施北部片区、南翼新城教育资源布局整合规划,有序推动一批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提升项目,推动农村教育迈向“上好学”阶段。每年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定向补充乡村学校,占当年度新任教师60%以上等。


记者:庄晓丽

编辑:林伟 商妹儿


>>>> 你可能喜欢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