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一三甲医院关闭院内药房,会是药品改革的下一站吗?

郑洁 界面新闻 2021-04-2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郑洁

编辑 |谢欣

近日,一份《广州市博惠大药房关于提前解散的公告》在业内流传,据公告,这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会全资设立的药房将自今年5月1日起进入清算程序,与员工劳动关系也将在4月30日全部终止,药房表示,将依法对员工进行补偿。

公告称,博惠大药房解散是由于国家卫生领域出台的政策和文件导致无法继续经营。4月23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多次电话联系了广州市博惠大药房,但电话均未能接通。

广州市博惠大药房的解散公告

院内药房一般开在公立医院内或者旁边,名称中往往带有“便民”或者加上医院的名字,但并非医院体系内的药房。许多医院药房没有的药可以在院内药房开到,但只能自费结算,同时院内药房也不是零售药店纯粹市场化经营模式。

实际上,院内药房多为公私合营,一种是开在医院内的自费药房,前身是医院的自建药房,医药分家政策实施后,医院将其托管出去;另一种是由医院成立的公司开的药房,开在院内或者紧邻医院,和医院都存在利益关联,这在业内也是“公开的秘密”。

而随着近年来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占比”考核,禁止药房托管,医院自身药房从以前的创收部门变成了成本部门,这也使得许多药品加速流向院内药房。

但是,由于不能医保结算、定价和收费体系混乱、存在利益输送等因素,院内药房被越来越多地投诉和质疑。广东是院内药房价格沉疴的重灾区,2019年,人民日报发文《便民药房成“宰民药房”,到底谁在牟利》,质疑院内药房的盈利模式,其中记者暗访的地区就在广东珠三角一带,但显然,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存在。

今年年初,因为发现父亲肺移植术后自费在院内药房购买的50多万元药物其实是医保目录内药物,一位患者家属将江苏无锡市人民医院告上了法庭。

这些年来,不管是医院药品零差价、还是医院严控药占比,包括两票制和带量集采,国家医改的一大目标是消除“以药养医”,从这个层面来说,院内药房在药品价格上若有加成,则是违背了目前政策初衷,属于打政策“擦边球”的状态。

不过,对于院内药房现象目前实际上还并没有最新政策出台进行治理,但对于存在多年的“药房托管”现象,就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江苏、河北、北京等12个省市出台了最新文件相应国家政策,明确禁止药房的承包出租和托管,药房托管被明确禁止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而这一趋势未来或许也会拓展到院内药房上。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