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跳涨、续保被拒,新能源车主为何养不起“电动爹”?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吕文琦
近日,驾驶习惯良好的北汽新能源车主李先生被自己新能源车的续保保费吓了一跳。
在今年人保财险给出的商车险报价中,他在人保财险投保的2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涨价最多,涨幅超30%。“如果去年有出险的情况下涨价我就认了,但是去年整年中只开了2000公里,而且保持了零事故、零理赔。” 李先生无法理解这样的涨幅。
李先生的情况在新能源车主中不是个例,甚至是幸运儿,来自湖北的罗女士更是被原保险公司拒保困扰。
2024年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弥漫的降价大战正酣,消费者在享受到了低价买车的实惠之时,部分已经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却面临着保费贵、续保难的新难题,车险甚至成为不少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上最大的一笔支出。
保费跳涨、变相拒保,新能源车险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
新能源车主遭遇“保费刺客”
李先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今年人保财险给出的商车险报价中,他在人保财险投保的2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涨价最多,报价3440元,而2023年的200万第三者责任险保额的价格则是2603元,涨幅超过800元。
人保的车险业务员向李先生解释,由于新能源车理赔较多,修理费昂贵,整个市场80%的车主都面临涨价。同时,新能源车的保费计算除了考虑上一年是否出险,还需要考虑车主年龄、车辆品牌、使用年限等因素。
另一位来自湖北的罗女士却面临着原保险公司拒保的烦恼。罗女士对记者表示,在第一年为刚买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购买了4500元左右的商业险后,一年时间内两次出险,共计赔付约3万元,今年在临近续保时间内却因为被标记为频繁出险的高风险客户,而被人保拒绝续保。随后,罗女士不得不在多家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辗转寻求其他保险公司的报价。
在上述私家车之外,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近年来,保险公司对于营运性质新能源商用车拒保概率也在增加,这类营运车辆包括了城市送货、网约车等类型。拒保的主要原因在于非营运性质的新能源商用车出险率也较高,价格也更加昂贵。一款新能源商用车为例,购买非营运性质车辆保险(交强+商业险)费用在5200元/年;如果按照营运车辆投保,保费则直接翻倍,汽车金融服务商们面临着高昂的综合成本。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个汽车行业论坛上了解到,被“限制承保”的除了高风险客户之外,由于零部件缺乏、维修困难,部分已经退市的老款车型,如小鹏P5等的拒保率也较高;比亚迪秦的部分车型也因承保机构难以区分是否为营运性质、出险率过高,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续保难问题。
一些已经购买超过四、五年的新能源汽车车主也普遍反映,由于电池折损严重、维修成本已远超车辆实际价值,出现了车辆价格与保险金额出现价格倒挂,而被保险公司告知不能购买保险,如果要续保,则被告知要搭售座位险等附加险。
面对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出现的承保意愿不高、限制承保,乃至于违规拒保等愈发突显的问题,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有关财产保险公司等加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新能源汽车承保的车险机构进行指导。
《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险承保服务工作,重申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此外,还要求对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开展全面排查,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要求险企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新能源车投保难续保难问题,同时对违规拒保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一边面临监管部门“愿保尽保”的新要求,消费者喊贵的普遍不满;而另一边,却是保险公司叫苦不迭,新能源车险业务越做越亏。
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交流获悉,虽然新能源汽车保费相较于同等保额下的燃油车平均价格高出80%以上,但2023年车险新增保单的综合成本率基本超过100%,甚至有公司综合成本率高达130%。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也显示,2022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已经达到了650亿元,商业险签单数量达1118万件,商业险件均保费4139元,较燃油车险高81%,赔付件数达199万件,案均赔款达4953元,比传统燃油车高出600元。
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在2023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车出险率高出燃油车出险率近一倍,加上2023年汽车出行较2022年大幅提升,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险成本超过了100%,这些都对新能源车的承保成本构成了一定压力。
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亦透露,受出行强度回升和新能源车占比高的影响,上半年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同比上升了2.7个百分点。
诸多中小险企在新能源车险上的表现更是不佳。现在的新能源车险都是总对总合作,没有三十个省就无法开展业务。但小公司既没有财力购买数据,又没有这么多分支机构,做新能源车险很难,但放弃新能源车险也不行。”资深财险人士陈越表示。
车险承保的“旧地图”与“新大陆”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发布,成为新能源汽车承保改革的重要开端。从保险责任来看,专属条款突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构造特征,并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一些车身三电系统、充电等特定使用场景,尤其是将充电桩等一些车外设备也首次纳入承保范围。
但在两年多的市场实际承保过程中,“一个专属条款走天下”却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各类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承保需求。例如,在该条款下,换电类新能源汽车并未包含在内。此外,在定价机制上,新能源汽车仍然沿用了传统车险定价方式,远远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投保的个性化需求。
“各家保险公司是在用冷兵器与热武器作斗争。”一位车险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这样感叹,与面对传统的汽车这样的保险标的不同,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的是整个车生态的变化,人的风险、车的风险都不一样了,保险机构对待这些风险的办法却停留在还是简单的条款、价格、手续费、退款折扣这方面,是完全没办法深入解决这些新风险的,“就像拿着旧地图,根本无法找到新大陆”。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承保的“新大陆”上,保险机构面临的汽车标的、车主群体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曾历任多家财险公司车险负责人的专家尤敏捷表示,新能源汽车的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均与传统燃油车不同。
从车的的静态因素而言,除了新能源汽车包括最重要的三电系统,在制造中,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往往使用了车身一体化工艺,还有分布于车身四周的传感器、雷达等精密仪器,这类新的造车方式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也导致轻微碰撞事故带来的新维修难题。
车的动态因素则对行业更为关键,新能源汽车在数字化车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丰富的动态数据,如何运用这些数据进行风险识别是车险企业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数据方面,目前,除了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的多个公共开放平台之外,还有多项新的商业数据也已经被运用到承保风控中,例如,部分保险公司将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等数据加入风控,可以有效把网约车从私家车类别中剔除出来,进行承保风险识别和分类。
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车主群体,一位财险公司车险产品经理表示,新能源汽车投保中,可以看出女性群体占比显著高于燃油车,年龄也显著年轻化,集中于20岁至40岁年龄段;首辆车为新能源汽车的新手司机占比相当高,这类人群对于驾驶车辆熟练程度较低,出险概率增加;而对于曾经有过驾驶燃油车经历的老司机,也对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需要一段适应期,出险率也有所升高。
“由于新能源汽车加速显著高于燃油车,这相当于新能源车的每一个车主突然变成了跑车车主,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就能享受到加速时的强烈推背感,但部分司机却没有对这种驾驶习惯准备好,导致碰撞追尾事故大幅上升。”她表示。
面对当下新能源汽车承保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矛盾、新问题,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改革已经被迅速提上日程。
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接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
多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车险定价改革可以期待的方向已经比较明确,由于新能源汽车数据丰富,可以对保险客户更加精准画像,探索建立根据驾驶行为等动态评分机制,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保险服务。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承保风险规模明显增加,车险价格或将获得更多灵活调整的空间,例如,对新能源汽车承保进一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等,都可以成为解决保险机构承保意愿不高的重要改革方向。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