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入一所好大学后,人很容易忘记一些简单的常识

喵喵学姐 美国留学那点事 2020-02-12

文/喵喵学姐

微信号:realmiaomiao


写这篇文章,源于某位读者在留言中提了一个关于“自卑感”的问题。


“周围人很学霸,都去了全美顶尖的学院。我总是会失落,莫名伤心,常常反问自己是不是不够上进,不够优秀,不够漂亮...”


本来我想直接回复的,可惜微信留言有字数限制,怕答的不够好,所以想用一篇文章,好好回答这个问题。


正在困扰她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大学整整四年,直到工作后,我仍时不时会感到低落。


我猜,大家可能会有类似的困扰,所以想把这几年来的思考,写在这里。


最近是美国大学出录取结果的大日子。我在某留学教育公司当一名新媒体小编,时常看到学员们在朋友圈,心碎地晒出梦校发出的拒信。


平日里他们是学校里的优等生、社团的领导者、竞赛的优胜者。就算撇开学术成绩和课外活动不谈,摘掉那些为了让名校招生官多看一眼的标签,他们在我眼中本就是一群有着独特思想和灵魂,正在闪闪发光的人啊。


所以,每当学员们因为申请季的挫折而看不清自己的闪光点,我会非常难过。


也不是没想过安慰他们,但作为5年前被梦校ED录取的“幸运儿”,我一方面没法完全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我怕我多说话会被打死。


但老实说,被梦校录取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之前在YouTube上看了某哈佛学生在上中国际部(SHSID)做的演讲。他有段话我很赞同,具体我不记得了,大致是:“当你被reach校录取,你一开始会非常激动,好像做梦一样。进了学校才是梦醒时分:你的reach是很多人的match也就是说,你得忍受未来四年,你的大部分同学比你优秀的事实。”


简直深刻总结了我的大学生活。


过去三年,我曾在这个公众号里写下自己在青山桃花源的象牙塔生活,写哈佛建筑学院读夏校的体验,写在牛津交换读艺术史的经历,虽看着光鲜,但阳光背后难免会投下一片阴影。


如果你进了一所好大学,且身边有一群很牛的朋友,相信你一定对这两个词深有体会:鸭子综合症(duck syndrome)和骗子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


前者源自于斯坦福大学,大意是:斯坦福的学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鸭子,表面上看着轻松,双脚却在奋力划水;后者的意思是,感觉自己像个骗子一样,混迹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群体中,周围人比自己优秀的多,自己总担心做得不够好。


前者写的正是我大学四年以来的生存样貌,后者则直指我内心深深的不安。去年5月底,我毕业了,像个逃兵一样逃离了那个我爱过哭过的地方。


现在工作了10个月,重新审视我的过去,重新梳理我的情绪,我发现,曾令我情感复杂的大学生活其实比我想的要美好。我发现,能够认识那些让我感到自卑的牛人也是一种幸运。我发现,自己看待生活的角度不一样了:


原来一直以来,我忽略了一些简单的常识。


1、我们都拥有别人没有的特权


“一个人出生的起点,是另一个人奋斗的终点。”


小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残忍。直到在上海某私立学校开始读小学,我发现身边同学的父母是事业有成的商人、跨国公司的高管,甚至有孩子一辈子都不用工作...


在我学会念privilege(特权)这个单词前,它就已经给我上了深刻的一堂课。


我的母亲那时是银行的小员工,学费是靠上海郊县仅有的一套小商铺才抵得起。我一直感激父母倾其所有供我读书,但有好长一段时间这种由家庭收入的落差带来的自卑感,深入骨髓。


后来等我申上美国大学,看到有同学得靠助学金才上得起大学,听说有朋友因为家庭变故没法读书,知道有的孩子一辈子都没出过国,我意识到:当我对着以前同学的起点望而叹兴,我的起点对一些人来说也是终点。


直到最近才明白,我能有这样的经历,首先是因为我很幸运,其次才因为我足够努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手握着相对于别人没有的特权。所以在难过的时候,我会以一个外星人的角度来看看自己,然后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2、每个人进大学的起点都不同


也许进入梦校的我是幸运的,但大学毕竟不像高中,只要我努力学就能拿个不错的成绩,在大学里,天资和努力一样重要。


上了大学后,我遇上了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中国同学。他们有来自世界各地的UWCer,有就读于私立美高的,有新加坡top3高中的,有加拿大顶尖高中的学生...虽然之前早有耳闻,但真正接触后我才意识到:我们见识、经历和能力上的差距,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拉开了。


能进一所不错的大学,说明你已经玩好申请最基础的游戏规则:平均绩点是全校前5%,标准分数到达一定基准线,有社团领导的头衔或运动队的职称,拿了竞赛的奖项,写了几篇讨招生官欢心的文书,在校友面试中对答如流...


但我现在工作后,重新开始系统化地接触美本申请,才知道还有很多规则是隐形的:各种竞赛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各种社团活动投入的经历和锻炼的能力也不同;有的夏校录取率比大学还低;不同国家的A-level难度水平不一样;顶尖大学有自己偏爱的学生类型...


当出国党真的好累哦,曾经是留学生的我光是看着学员们走一遍我走过的路就很心疼。但作为一名自己还在寻找出路的归国党,我没什么光鲜的成功经验可以分享,只能在这熬一碗鸡汤缓解一下大家的焦虑:每个人进大学的起点是不同的,尽量跟自己比就好了。


3、你擅长的不一定是体系看重的


适者生存是一个很残忍的词。它一直被误解为生物得互相不停竞争才能爬的更高,但其实它真正的含义是,那些恰好适应环境的生物的基因在千百年的自然选择中被动地被留了下来。


前者有攻击性,后者则更佛系。前者责怪那些身处于环境的生物自身不够努力,而后者把锅丢给了环境:如果体系变了,说不定人会活得更快活


我读书不开心的时候会傻傻地想:要是大学考的不是一个人记忆力有多强,读书有多快,写作有多棒,学习注意力有多集中就好了。


如果大学的考试内容是谁最擅长谈恋爱,写小黄文的本领有多强,谁讲段子玩梗最6,那我GPA应该能拿3.8吧。


真可惜大学是一个没创意的地方,考的都是几十几百年前的东西。


当然,前面这些话我是半开玩笑的。我不是想批判这个体系,它的存在一定有合理性。


可你没被好学校录取,没拿到满分的绩点,不代表你身上没有闪光点啊,只不过你擅长的不是这个体系所看重的而已。


要知道,虽然加缪说生活是无意义的,但我们活着不就是挣扎着给它赋予一点的意义嘛。也许你打游戏很厉害,也许你很会拍视频,擅长变魔术,很会写文章...也许你和我一样喜欢当一条逗别人开心的咸鱼。总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自己闪光点的眼睛,就像我们望向身边的大佬一样。


常识很重要。


虽然和我大学在读的那些艰深难懂的学术理论相比,它听起来更像是一锅煮满了陈词滥调的鸡汤,但鸡汤它好喝啊。它在我们跑的更快,飞的更高,手伸向更远的绿光时,让我们缓缓停下来,喘口气。


我们奋力挣扎,逆流而行,被自身的高要求和外界的期待改造成一台运作缜密、不容差错的机器。但别忘了,就连AI也是要充电的,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啊。


如果快乐对你来说很难,那我祝你平安。


相关阅读:

◈  如何看待26岁中国留学生斯坦福大学实验室内自杀身亡?

◈  十六岁美国亚裔:亚裔的优秀让我好不自在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