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比了中美小学生的暑假作业,发现差别真的很大!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东西儿童教育 Author 逃妈

文/逃妈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


暑假朋友一家到美国玩,顺路在我家小住了几天。


她家儿子,开学上三年级,学习习惯很好。虽说是度假,每天还不忘要完成暑假作业。


其中有学校老师布置的,也有课外班的作业。量不大,但题目真心不简单。


比如下面这道题目,小家伙百思不得其解后找逃逃哥哥帮忙。



结果把逃逃也难到了,虽然他用方程式能轻松解出答案,但要给一位2年级的小朋友说清楚讲明白,也挺犯愁的。


还是我朋友厉害, 轻车熟路地画图,分解步骤,她笑道,平时常陪娃上课做作业,对各种题型和解答方法早已了如指掌。



小朋友跟着妈妈的思路慢慢琢磨,渐渐理解了。这对一位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真是有难度啊!


不得不说,国内在学科的基础教育上,钻得够深的。


这让我想起逃逃的一份暑假作业,同样是数学,而且当时已经是4年级了,难度、画风、练习的方向截然不同,差别真的很大。


贴出来让大家也来比较感受一下~


首先,作业目标是:假设你是一个数字,请设计一本绘本来介绍你自己。


绘本需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老师没有给具体要求,只给了一张Glossary词汇表,里面列出了一些绘本中可能会用到的词汇,比如“合数”、“因数”、“等式”、“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乘积”等等,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一些知识点在制作的绘本中体现。

 

(本子放得有些久了,纸张有点儿皱,大家将就着看吧)


逃逃选的数字是“24”,问他为何?他也说不上来,反正第一个蹦进脑海的就是这个数字,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常跟我们用扑克牌玩“快算24”,印象比较深刻。


下面就是他做的绘本,我们一页一页来翻看:


 封面 


封面是浓浓的男孩风,谈不上美感,但色彩还是挺丰富的。



一道应用题,引出主角


第一页,标题是“Clues”(线索,提示),用一道应用题来让读者猜猜,“我到底是谁?”



仔细读这道题设计得真够绕的,“先是把25块钱平分为5份,然后花3块钱去买泡泡糖,正好遇到泡泡糖有折扣,可以省1块,也就是说只花了2块。接着,泡泡糖嚼着嚼着还获得了*8的超能力~”


还好,最后总算绕回到24,这一页的背景画了个空心“24”的轮廓,算是给出答案了。


这么绕的题目,想必读者会眼冒金星,于是,下一页,就应景地出现了一个两眼昏花的“巴特·辛普森”的形象。



巴特·辛普森是动画电视剧《辛普森一家》中的虚构角色。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身上叛逆,捣蛋的特质深受小朋友们欢迎,时代杂志还把他评为本世纪最重要的100个人物之一。


甭说,这“24”写在巴特·辛普森的眼睛上,看着真有点头昏眼花的感觉,挺喜欢这个设计。


数学知识点


毕竟是数学作业,总归要干些正事。


所以接下来,是一些和“24”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展示。也正好回应了前面老师列出来的那些数学词汇。


比如对24进行质因数分解



列出所有能被“24”整除的数字:



“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



“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



都是很简单的知识点,要是刷题,估计也就一两分钟的工作量。


但要做成“绘本”,除了数学本身,还要选择合适的字体、配色,考虑怎么才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明白,学懂,记住,就不仅仅是数学问题了。


接下来的这一页,看起来很复杂的算式,是为了体现“运算符优先级”。算式凑得不容易,估计一开始没算对,可以明显看得到最后一个分数上下都补了个“+1”,还好,总算凑回了“24”。


我很喜欢这一页背景的交叉条纹设计,挺现代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页,就更有意思了。


 现在 


“24”在实际生活中会怎么出现呢?


逃逃举了两个例子。



左边的例子是NBA球星“Kobe科比”的球衣号码,对,就是那个非常努力,也无比励志,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的科比,他的球衣号码正好是“24”!


图片来源于CBSNews网站


对喜欢打篮球的逃逃来说,没有谁,比“科比”让他更崇拜了。


右边的另一个例子是“24”的摩斯电码(Morse code)。摩斯电码是电报时代使用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逃逃在学校里专门学过摩斯电码。尽管现在已经有更先进的通信技术,但摩斯电码的设计思想对孩子依然有很大帮助,可以让他们知道通信最初是怎么发展起来,也有了加密/解码的启蒙概念。


我查了下他画的是对的,正好对应着“24”的摩斯电码。


图片来源于reddit网站


 过去 


了解了现在,那该看一看和“24”相关的历史了。


哦,原来著名的“特洛伊木马屠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184年的4月24日。



这是在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叙述的故事,广为人知,但我从来没留意过事件发生的具体日子。


这么冷门的知识点都被挖了出来,读了这份作业,我也算涨姿势了。


 未来 


了解了过去和现在,那么,来畅想一下未来吧~



这一页,逃逃是这么写的:


“当我长大后,我想当一名急救医务室的医生,这样,我就可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帮助别人了。‘数字村’的所有居民都将受益于我……”


哈哈,理想很远大,也很正能量啊!


更多知识点


最后,因为绘本的“作者”是数字“24”,所以,逃逃列出了更多关于“24”的小知识。



比如,


24k金就算是纯金


希腊字母表中有24个字母


篮球比赛中有24秒进攻时限的规则


在中国,24是个不太吉利的数字(这应该是我们告诉他的,但凡尾号带4的数字大家都不是很喜欢)


……


读到这里,我都有点儿忘记这是一份数学作业了。


真就是一个“产品”。它涵盖了很多,数学、人文、艺术、科技、历史、想象力都有,在这个“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也都通通练到了。


很感概,我自己曾经是国内应试教育走过来的,回想我同龄的时候,也许解数学难题的能力比逃逃强,但若让我设计一本类似的数字绘本,估计远没这么丰富。


表面上看,大家都学同样的学科,类似的知识大纲,但当你深入去感受每一个教学实践,每份作业,每个老师强调的学习侧重点时,发现差别还是很大。


前阵子看了一个TED演讲《数学,是理解世界的秘诀》,其中的一段印象深刻——“很多人认为数学就是加减乘除、分数代数几何等等,但其实数学是一种用来描述各种模式、结构、规律的语言,能够帮助你认知事物的本质。”


也许,思考、理解、实践、应用,跨学科融合,才更能让孩子触摸到数学的本质,体会到“数学之美”!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用心带娃,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心得、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引。


相关阅读:

◈  中国富二代留学生杀死情敌,父母花2000万保释金,不坐牢正常上学!

◈  15岁天才少女:自由滑雪冠军,归化中国国籍,学业、艺术、体育全面开花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