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向的我,该如何在美国社交游戏中存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Stoooges三士渡 Author 匿名投稿

文/Stoooges三士渡

微信号:StooogesEducation


我猜,打开这篇文章的你,应该和我一样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也许你正在担心“我很内向,不具备社交能力”、“中国高中只要求学生好好学习,我的交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中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让我没法和美国人深入交往,成为真正的朋友…”


不管你对社交抱有怎样的恐惧和怀疑,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你并不抗拒它,你只是不太擅长罢了。


内向的我曾一度对社交感到绝望,在美国大学逼自己做了很多不想做的傻事。


比如一定要成为最会控制话题的人,最会炒热气氛的人,在派对上成为众人的视觉焦点…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就成为那个最会讲笑话的人,至少这样能用幽默掩盖自己的不安和不适。


然后我记得在某个派对上,有一个美国朋友跟我说了句:Don't feel like you have to hang out with us if you don't want to. (你不必勉强自己跟我们呆在一起。)


一开始我听到这句话内心是很尴尬的,会胡思乱想:是不是人家下意识想赶我走。后来发现朋友说这话时根本没多想,他们其实挺欢迎我在身边的,只是不想勉强我做不想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用悲观厌世的角度去看待和美国人社交这件事,别让不安全感把自己推的更远。



另一些时候美国人开的有关中国的玩笑让我不舒服,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而不是出自完全的恶意。


就像在我没上非洲经济课之前对非洲各个国家的民生情况浑然不知,刻板印象仅仅停留在一片蛮荒大陆一样,我清楚美国人对中国的片面想法也同样源自于无知。


所以遇上这种时候更需要我站出来耐心解释,哪怕对方不是很理解或认同,至少改善一点点对方的刻板印象也是好的。


其实和美国人交往就像与任何人交往一样,“美国”它只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地域概念,它所涵盖的差异是有局限性的。


比方说,美国南北方人有宗教差异,纽约客和湾区人生活节奏截然不同,洛杉矶贫民窟和富人区居民的成长背景和阶层认知也不一样…


人和人的差距可能比人和狗还大,哪怕这两人生活在同一个街区。


如果你只是因为人和人的差异而产生社交恐惧症,那么大概除了平行世界中你的同卵双胞胎,没有人能做到严格意义上的“真正与你感同身受”了吧。


然后你会意识到,你所恐惧的只是假想敌而已。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在“找不同”,那你将在交朋友这件事上寸步难行。


总之,在美国生活文化差异和随之而来的冲突碰撞肯定是有的,但它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一旦我们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拥抱这种差异反倒能丰富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其实,内向的人也能在美国社交场合找到舒服的打开方式。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点社交技巧和心得,亲测有效。


01

分辨可参与和避免的场合


人是群居动物,适度地与人接触和交流对你的身心和成长都是有帮助的。然而身为内向者,强行社交会反噬我们的精力,因此学校里有些场合我们是可以避免的。


比方说,远离全是陌生人的派对。


既然我们无法在吵闹拥挤的环境里享受愉快的对话,不妨去有更多熟人氛围更轻松的地方,通过认识朋友的朋友慢慢地拓展社交圈。


另一些场合是我们应该尽量参与的,比如校友回学校做的求职讲座,你亲近的朋友举办的小型聚会等等。


在美国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职场和私人生活是分开的,要区别对待。哪怕你平日再怎么自闭,遇上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事还是请严肃对待。也许你没必要每一场求职校招都打卡,但对于感兴趣的公司,至少你还是要提几个问题,刷一下存在感的。


美国大学每周末不论是社团还是学生个人都会举办很多活动。假如有同学朋友邀请你去小型聚会,你应该抽时间参加几次。哪怕作业很多,呆上半个小时也是好的。


因为身为留学生的我们难免会学业压力大,这种时候转移注意力做点别的事,和朋友聊聊八卦扯扯段子再回过头完成剩余的任务,整个人的状态会更轻松一点。



02

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


每次参加活动的时候,不妨在心里给自己布置一个小任务:和2-3个人聊上几句,认识至少一个陌生人,和party上最好看的靓仔和妹子打一声招呼之类的。


我知道这建议听起来很蠢,就像你去食堂买个三明治,还要事先写个to-do-list一样蠢。


但是你知道吗,内向的人之所以在社交场合格格不入,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来不及处理过多的外部信息,所以才会面对嘈杂的音乐、闪烁的灯光、陌生的面孔感到无所适从,巴不得想找个角落原地自闭。


一旦我们给自己设立了小目标,大脑就能在具体的指示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无视那些不必要的干扰信息。



03

给自己留一段安静时光


内向者和外向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社交精力是有限的——电池容量就这多,用完了就得充电。外向的人可以通过聚会和聊天来获取能量,而内向的我们得独处一段时间才能重新积攒精力。


当你打算参加一个派对,不如给自己预留个20-45分钟的安静时光,看一会儿书、出去散个步、刷刷Netflix最新的番剧,总之做些让你放松的事情。


派对结束后也别忘了给自己准备一段安静的时光,让自己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



04

多认识一些朋友的朋友


如果你不擅长在陌生人面前介绍自己,不如让你的朋友先开口介绍,你可以在他们的对话中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实在不行当个礼貌的聆听者也可以。


另一种更有安全感的方式是,和两三个朋友围在一起聊天,然后等新人加入你们的话题贡献自己的观点,没准新加入的那位朋友也恰好是个内向的人。


总之,如果一对一认识陌生人对你来说很难,不妨先从了解朋友的朋友开始。



05

重新认识small talk


美国的small talk就跟中国的“你吃了没”、“最近天气好冷”一样常见。它就像一句话中的语气词,可能本身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少了它这对话就没内味儿。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蛮反感small talk的,有时会想:“明明你根本不关心我,为什么要扯这些有的没的?”


然后我看到reddit上说,美国人的small talk像是对话前的热身运动,你回复对方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同学上来找你搭话,肯定是对你和你的生活感到好奇的。如果完全不感兴趣,人家根本懒得理你好伐。


后来在美国生活时间久了,我发现small talk也没那么难了。聊天天气、吐槽作业、谈假期的旅游计划都是不错的话题。


一个比较好用的方法是,找到对方的一个具体的优点,一顿真诚地猛夸。比如坐在你旁边的同学,今天穿了一件好看的外套,你就可以夸她的穿衣品味不错。


老实说,留学几年下来,别的说话技巧我没怎么学会,夸人的功力倒是与日渐长,词汇量也丰富了不少。


06

事先准备一个逃跑计划


作为内向的人,最糟糕的事莫过于,身处于热闹中却倍感孤独,想离开又怕自己不合群,然后感觉自己被困在原地,眼睁睁看着精力一点点消耗殆尽。


如果此时你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借口),能帮你离开这个派对,比方说去另一个正在举行但快要结束的派对,或者某朋友喊你去宿舍看电影。


哪怕你离开派对后中途溜回自己的宿舍,也不会因为不跟身边的人解释就贸然提前离场而感到愧疚。



大家在美国对社交的心态一定要放轻松,不要把它看成一种特别严肃的事情,别太勉强自己。谈得来就交个朋友,感情深一口闷。即便找不到将心比心的灵魂伴侣,找个插科打诨的酒肉朋友也不错。


如果你真的特别需要人理解、特别需要抒发自己的情绪,有时候美国大学医务室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能比你某派对玩喝酒游戏认识的哥们姐们更值得私聊。


我不想扯什么“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鸡汤,逼你变成另一个人,也不想动不动来一句“融入美国就是为国争光”,把社交这种日常琐事上升到国家主义的高度。我只是想帮你卸下内心的包袱,教你敞开心扉做自己。


社交嘛,你开心享受当下最重要啦。


相关阅读:

◈  我那个从斯坦福退学的室友

◈  为什么美国中学学业越忙就越注重社交?




倡导理性阅读,扫码关注查看更多内容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