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这种酸甜多汁的小果子,红了!吃货小伙伴们……

青岛日报 2023-11-29

春风拂过,

平度市云山镇的大樱桃

也随之红艳起来。



这里三面环山,

土壤微酸,四季分明,

十余条河流纵横交错,

为大樱桃生长提供了

极佳的自然环境。


▲视频: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竹音 史玉辰 刘琴 尹亚炜


自1992年引进大樱桃栽培技术以来,云山镇历经三十余载探索与深耕,不仅揽获“胶东大樱桃第一镇”和“中国大棚樱桃产业第一镇”的美誉,云山大樱桃更是凭借肉厚细嫩、酸甜多汁的口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目前,云山镇的大樱桃种植面积达5.1万亩,年产量达3500万公斤,产值16亿余元,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深耕23年他从“门外汉”变身“种植能手”


沿着G308国道平度段行驶,云山大樱桃的种植大棚遍布道路两侧,赵书强所创办的青岛春强樱桃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露天樱桃尚在开花,但他的大棚里已是翠绿遮满眼,红果缀其中,一簇簇饱满的大樱桃压弯了枝杈。脆甜爆汁的美早、黄蜜,甜中微酸的先锋、红灯,皮薄香浓的布鲁克斯……进入4月,赵书强的20余亩大樱桃陆续成熟,预计亩产可达2500余斤,每亩收益约为6至7万元。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难就难在它喜水又不能渍水,既不抗旱又不耐涝。“土壤湿点,光蹿个儿不结果;土壤干点,又会大量落果。”作为一名零经验的“门外汉”,赵书强在最初的几年可谓是问题频频,由于大棚膜质量不过关导致滴水、流水,低温高湿的环境让樱桃树患上了灰霉病和花腐病。后来,赵书强又遇到了开花不坐果的难题,他起初采用蜜蜂授粉,但蜜蜂在气温低时却不出巢授粉,于是他就自行研究点对点人工授粉。




科技赋农智能环控系统实现精准管理


“樱桃树就跟人一样,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比如开花前要及时补充硼肥,转色成熟期要大量补充钾和氨基酸,这样才能给下一年的丰产打好基础。”如今,赵书强看着自家这些树径二三十厘米的大樱桃树感慨万分,一路摸索前行,也让他一路收获连连。作为云山大樱桃的种植“带头人”,赵书强不仅解决了坐果难的问题,还摸索整理出了一整套种植管理技术,并输出至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今年,赵书强又率先引进了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提前设定好运行参数后,该系统即可全自动监测与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指标。“今年大樱桃长势很好,有这套系统的功劳,现在的种植管理不仅省人力,而且还更精准了。”在尝到智慧农业的“甜头”之后,他也下定决心继续增加相关投入,不断优化与调整大棚种植计划。


采摘、筛选、分级、包装……每年大樱桃成熟季都是赵书强最忙碌的时刻,他与工人经常会熬到凌晨一两点。凌晨3点多,又要拉着鲜果去云山镇铁岭庄交易市场批发销售。除此之外,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全国各地的客户也会主动找上门,让赵书强无需愁销路,“最早的时候,我们都得提着樱桃坐客车去外地卖,后来云山大樱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销售市场和客户群。”




产值16亿余元“国字号”招牌持续擦亮


云山大樱桃素有“早春第一果”之称,不仅肉厚细嫩、酸甜多汁、芳香浓郁,且富含钙、铁、锌、硒、镁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丰富。高品质与好口感也让云山大樱桃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中国十大好吃樱桃”称号。


去年以来,云山镇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把大樱桃种植作为全镇农业产业突破点和支柱产业倾力打造。目前,镇拥有大樱桃种植专业村47个,种植面积5.1万亩,其中设施栽培2万亩、露天栽培3.1万亩,拥有先锋、红灯、黄蜜、美早等30余个优质品种,年产量达3500万公斤,产值16亿余元。



樱桃熟满枝,产业发展一路“红”。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云山镇正积极推进

以大樱桃等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延伸产业链条。



这样的

云山大樱桃谁能不爱!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期待更多精彩的乡村振兴故事……



 往期内容 

官宣!十年了,我们来见个面吧!

明天,这些人员乘坐市区公交免费!
冲上热搜!微信最新更新,可以免费听周杰伦……


记者丨刘琴/文 尹亚炜/图  
视频丨李竹音 史玉辰 刘琴 尹亚炜
编辑 | 冉欣
来源 | 青岛日报(qddaily)综合自观海新闻客户端,转载摘编请注明来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