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艺谋和景甜无解的招黑体质,《长城》的两大悖论

2016-12-20 罗东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骂张艺谋成了某种政治正确,尽管张艺谋的电影没那么差;我们无从论证要是没有景甜,这部电影是不是还能有这么大的投资和这么强的卡司。《长城》本身就是个悖论。


年度压轴话题电影《长城》可能是又一个绝大部分观众感受与舆论批评不在同一平行线的案例——上一部这类电影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爆棚,但就是卖票卖不动。

 

《长城》上映四天后票房破五亿,虽然相比其号称1.5亿美金的制作费用,保本盈利的票房压力依然有。但至少相对豆瓣5.4的评分——低于6分,那基本可以说是豆瓣的评价体系里的大烂片了——这个票房表明不少观众觉得“还可以”。

 

资深影评人周黎明有篇为《长城》打抱不平的文章,题目是《如果长城是王晶的作品,那就是优秀之作》。标题大体就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也能代表一部分声音: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式的大片,没传说那么烂,关键在于标杆是什么。

 

如果《长城》是王晶甚至迈克尔·贝(《变形金刚》导演)拍的,那么大家的反弹情绪可能就不会那么强,甚至可能有惊喜感。

 

张艺谋的“原罪”

 

我们对世界产生失望,根源在于我们可能给它赋予了过高的期望。

 

如今能在主流媒体和渠道掌握舆论的人,大都对张艺谋的认知始于《红高粱》和《活着》,如果说前者可能还有点“家丑外扬”的争议,那么说后者彻底把张艺谋捧上神坛也不过分,正如一部《霸王别姬》就让陈凯歌封神。

 
《活着》剧照

 

那是一个没有网络而社会正在经历冲击和思潮变化的年代,张艺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知识分子或者所谓文艺青年的一个图腾式人物。

 

所以在其后来拍《一个都不能少》和《英雄》时,人们突然发现“愤青”张艺谋的人设崩塌了——《一个都不能少》在向体制献媚,《英雄》在向商业献媚,而且隐约表现出了张艺谋对某种集体权威的图腾式的崇拜。这是已经开始强调个性解放的我们不能接受的,这是逆潮流而动,这更是他日后总被调侃甚至抨击为“团体操”导演的缘起。

 


《英雄》剧照


落差越大,反弹越猛,所以“张艺谋”三个字本身就成了一个话题,一个自带招黑体质的话题。

 

我们把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投射在曾经的张艺谋身上,这可能是中国哪个导演都没得到过的待遇,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对张艺谋的认知就如王朔所说:“这是一个投机分子,什么时髦拍什么,并且跟着某种风向走”,那么我们对“张艺谋”三个字可能不会如此反感。

 

正如我们习惯了拍三级片的王晶,他拍出《澳门风云》这种东西,我们是见怪不怪的。但是张艺谋拍了《三枪》,就是堕落。

 

张艺谋和陈凯歌的起点实在太高,回头看,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会带着《活着》和《霸王别姬》的枷锁。人们习惯把他们放在那个高度来评判他们,但习惯性忽略的是,《红高粱》和《活着》分别都有莫言和余华的小说打底。《霸王别姬》有李碧华和可能是最好的张国荣。


拍摄《红高粱》期间,主演巩俐、原著作者莫言、主演姜文与导演张艺谋合影

 

擅长摄影和影像,极有浓厚“农村审美”格调的张艺谋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拿出了他最好的作品,但是从《英雄》开始,他在宏大叙事上的缺陷、本人格局与价值观、以及审美的局限性都纷纷暴露了出来。

 

他擅长的大红、大绿被视为一种恶俗,他对集体权威的迷恋开始被社会舆论批判,到了拍《长城》的时候,这个名字已经有了原罪。

 

不论他怎么解释中美合拍背后的难度,如何与美方博弈尽可能输出我们的价值观,但仍然会被认为是在投机,在堕落。尤其是片中还有另一个身世成谜的景甜,人们把这理解为又一次向某种东西献媚,也是自然的。

 

慢慢地,骂张艺谋成了某种政治正确,尽管张艺谋的电影没那么差;正如捧李安也成了某种政治正确,尽管李安的电影也没那么好看。

 

但我们评价一个东西,需要摘下有色眼镜,就事论事。

  

大体工整,局部瑕疵

 

不考虑投资人股权背景,只从内容角度看,《长城》是一部标准的中国皮、好莱坞心的爆米花电影。剧情简单直接粗暴,两条线,一条线是军人打怪兽,保家卫国;另一条是好莱坞最爱用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旋律,一个亦正亦邪的人,被动卷入某个事件,经历内心的冲突与博弈,最终获得成长,并解决危机。

 

从剧本结构来讲,建置-对抗-结局,典型的好莱坞三段式剧本,这样的三段式剧本有一个基本的规则: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偶然事故、情节、或大事件按照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长城》导演张艺谋

 

所以, 我们评价一部商业电影,故事本身是不是太简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故事能不能圆起来;第二,逻辑能不能行得通。从这个角度评价《长城》,可以说大体工整,局部有瑕疵。

 

就拿《长城》中饱受诟病的女兵被绳索吊下城拿枪扎怪兽的情节来看,从剧情递进的角度,这个段落是有价值的,是为马特·达蒙和景甜日后互动,加强信任,乃至下城楼抓怪兽作铺垫。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段情节,日后马特·达蒙吊着绳索下去抓怪兽的情节就会显得突兀,这是在好莱坞已经非常工业化的、娴熟的剧本设计。但有个问题在于,影片中始终没解释最初那几个女兵下去扎怪兽的意义在哪儿,毕竟面对几十万只怪兽,下去杀敌的作用不大,送死的几率倒是比较大。

 

所以在观众的眼里,这一段就比较无厘头,或者只是为了突出景甜部队的作用,以及营造某种张艺谋式的美感和价值观硬塞进去的情节。这就是剧本本身的瑕疵,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先行”。

 

更好的剧本当然是主题和情节的完美融合,当然那就需要更多时间来打磨,导演编剧还得有话语权,不受资本方干扰。所以考虑到这是张艺谋第一次严格按照好莱坞规则制作的电影,带着镣铐跳舞,不如好莱坞的导演们玩得熟练,多少可以理解。



《长城》剧照


景甜“悖论”

 

有评论说,《长城》改进空间很大,如果把景甜换成章子怡,再给刘德华、张涵予、彭于晏甚至陈学冬多点戏,票房和好评翻倍估计是有可能的。

 

但这本身就是个悖论,因为我们无从论证要是没有景甜,这部电影是不是还能有这么大的投资和这么强的卡司。所以,这就注定了《长城》生来就自带招黑体质。



《长城》主演景甜剧照

 

即便今天最猛烈抨击《长城》的人,应该也承认当初对《长城》是有点期待的,原因是卡司实在太强了。但日后的不满也多源于此,因为抱着期待而来的粉丝最后发现,张涵予、 彭于晏、林更新、TFBOYS队长王俊凯、陈学冬这些人基本都当了背景板。

 

其实这一点对外国人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对老外而言估计除了达蒙一伙和女一景甜外,其他人都是路人甲乙丙,不会较真陈学冬是不是只出现了2秒,一不留神就过去了。

 

但是对我们中国观众就不同了。比如王俊凯小朋友“开口跪”的演技,外国人可能一愣就过去了,但对中国观众,非TF粉来说,这真是个重要的槽点。

 

《长城》主演王俊凯剧照

 

前面说过,剧本创作是一个解决整体与部分之间联系的过程。它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一切必有联系。比如你在开头10页增加或者修改了一些内容,那么后十页就必须得到体现,这可能不够真实,但是观众需要,也就是说,你在开头的重要角色或者行为或者道具,影片后段必有交代。

 

这也是以明星为卖点的代价:就比如林更新和彭于晏扮演的将军,可能从剧情角度看,后面确实不需要他们了,但不少观众是冲着他们来的,你让他们中途掉线了,观众不答应,哪怕是让彭于晏光着上身战死,也是对女观众的一个交代。

 

所以,这么多角色都成了背景板,说掉线就掉线,最终给了交代的还是个演技最差的小鲜肉,演技最hlod不住的景甜一堆大特写,这个确实没得洗。

 


张艺谋与众主演合影


按道理说,张艺谋不可能出现这种低级问题。所以只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某种“神秘力量”使然;第二就是影片其实被砍掉了不少内容。《长城》片长只有104分钟,一般来讲爆米花电影超过两个小时是正常的。

 

所以很多声音批评这是为了提升排片牺牲了影片时长,在内容上不得不快进,导致影片这么强的卡司最后都沦为走马观花的背景板,如果真是这个原因,只能解释为片方自己也不够自信,不求细水长流,前提趁热度捞够再说。

 

最后再简单说一个有趣的现象:《长城》上映后的一个新闻事件是乐视影业CEO张昭手撕影评人。一个是微博“亵渎电影”说“张艺谋已死”,张昭非常愤怒,甚至发律师函了;一个是公众号《毒舌电影》,说《长城》没人性。



乐视影业CEO张昭手撕影评人


其实这也很有趣,作为影片投资人之一的乐视影业,看到这种评论后委屈是必然的,尤其是《毒舌电影》,骂完张艺谋,紧接着发了一篇《是时候给姜文道个歉》。在姜文即将有新片上映之际,为他上次玩脱了的《一步之遥》洗底。鉴于《一步之遥》槽点实在太多,所以洗得非常辛苦。

 

自媒体这种翻云覆雨的手段实在令企业难受。但也客观说明了一点: 按道理讲,《长城》这个级别的电影,又肩负几家公司的重大利益,不可能没有媒体传播计划。

 

但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真的说不清楚哪个地方就冒出来一篇有点能量的黑稿,企业还是放平心态,乐视影业如此着急开撕,马上就有文章跟进扒乐视影业的巨大业绩压力。所以,这是何苦呢。


|如需转载,请至后台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本期编辑:邱月烨、杨松

联系邮件:luodong@21jingji.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商评君等你来哦↓↓↓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12月新刊↓↓↓


新媒体传播合作

华南:020-83000476

华东:021-64265583

华北:010-59540804

↓↓↓订阅杂志,请猛戳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