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芯片突围战,是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腾讯深网 Author 郭一刀


本文字数:5405|预计10分钟读完

中兴、华为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余音绕梁, 5G时代和AI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奋起直追。想要中国芯,这是最好的年代。


记者丨腾讯深网(ID:qqshenwang)

编辑丨郭一刀



“我们害怕华为站起来后,举起世界的旗帜反垄断。”多年前,时任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思科CEO约翰·钱伯斯在和任正非聊天时都不无担忧。

 

华为显然不会这么做,“我才不反垄断,我左手打着微软的伞,右手打着CISCO的伞,你们卖高价,我只要卖低一点,也能赚大把的钱。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伞拿掉,让太阳晒在我脑袋上,脑袋上流着汗,把地上的小草都滋润起来,小草用低价格和我竞争,打得我头破血流。”

 

这是任正非的回答,在他看来,狭隘的自豪感会害死华为,并提醒华为尽可能用美国公司的高端芯片和技术。

 

这只是硬币的A面,硬币的B面是,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企业在硬件(芯片)和软件层面(操作系统)都受制于美国。

 

“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芯片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2012年,在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任正非说到。

 

据传,任正非看了美国电影《2012》以后,认为信息爆炸将像数字洪水一样,华为想生存下来就需要造一艘方舟。于是华为成立了专门负责创新基础研究的“诺亚方舟实验室”。

 

图片来源:腾讯深网公众号

 

早在实验室成立八年前,任正非便已经布下一颗棋子。“我每年给你四亿美金的研发费用,给你两万人。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仓促受命的华为工程师何庭波当时一听就吓坏了,但公司已经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那时华为要如何才能活下去?为了这个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何庭波回忆。

 

任正非的坚持和何庭波团队的负重前行,很可能决定了华为未来的生死存亡。

  

中兴事件和此次美国制裁华为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早已将芯片产业推至风口浪尖。命运的年轮带来了滔天巨浪,我们能做的,只有正视过去的长期落后和悲壮的前行之路,正视5G和AI时代下的新机遇,警钟长鸣、知耻而后勇。

 

失效的摩尔定律

 

带给我们新机遇的,不单单是5G和AI时代的到来,还有摩尔定律。

 

我们要讲的,不是“每18-24个月,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数目,就会增加一倍,性能和性价比也提升一倍”,而是摩尔定律的消亡。近年来,这个说法几次爆发,很多人不屑一顾,但作为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摩尔本人早已认可。

 

先解释一下,它为什么会失效以及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1946年,人类社会第一台计算机诞生,重达30吨。形象点,它就是一堆电路。在这个电路中,电子元器件挺少,计算能力很弱。一年后,电子管迎来颠覆者,晶体管诞生,电子元器件开始微型化。


图片来源:腾讯深网公众号

 

庞大的电路,随之被集成到了一块硅片上,它的名字叫芯片。

 

微不可见的晶体管和电阻器,替代了电路中的电子管和电阻;而线路之间的间距,就是摩尔定律这些年进步的领域。就像在一个广场上,人们排列的越规律越紧密,能挤下的人就越多。电子元器件的数量直接决定着计算力。

 

近年来,芯片线路间距已经突破到了22nm、10nm或7nm(纳米),所以未来能缩小的空间有限。1nm是什么概念,一张纸的厚度也有100000nm。

 

当然,把芯片往大里做提高计算能力理论上可行,但成本太高。商用芯片太大的话终端设备也塞不下。

 

基础科学何时再次进步难以预测。以前有的选,产业界都在压缩间距。现在没得选了,间距压缩不了了,芯片性能想提升必须换方向。

 

不管是尝试新的线路架构,还是直接在晶体管上做文章,甚至换掉硅片的“底盘”角色,新的方向都代表着空白或浅薄,是没有技术壁垒的新机会。穷则变、变则通,况且我们一向擅长集中力量搞基建。

 

芯片制造

 

做芯片要经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这一系列流程,其中的主要环节是设计和制造。通常情况下,这些环节是分离的,由不同企业负责。即使是巨头阿里,也只是设计针对自身业务的定制芯片,制造环节找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代工。

 

芯片制造需要重资金投入,还得度过长期的技术积累阶段。遍观全球五大芯片制造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是在上世纪全球产业分工调整的时期,靠政策和资金崛起的。

 


当时韩国和中国台湾处于落后地位,三星受益于美日之争,买下了许多破产企业的生产线,台积电则认准芯片行业会产生分工,专心做芯片制造代工厂,也都翻了身。

 

芯片制程曾在157nm处卡过壳,当时就有摩尔定律失效的说法。全球头部厂商砸进几十亿美金,技术提升却微乎其微。

 

这时一位华人出手拯救了产业界,林本坚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业的地位。

 

早年,林本坚效力于IBM,曾提出IBM与产业界一直追求的“X光”光刻机不是正确的方向。后来他辗转来到专注芯片制造的台积电,继续不走寻常路。

 

光刻机都是干式的,以空气为介质,产业界想在光刻机的“光”上做文章;林却想做浸润式的光刻机,在介质上下功夫,采用液体的水。芯片行业实行分工理念,有专门生产光刻机的企业,例如当时领先的尼康和佳能,还有落后的ASML。

 

2002年,风暴降临,传统介质的193光刻机走到了末路,几位继承者集体发难。光刻机生产商尼康和佳能终于烧出了一点成绩,做出了157nm干式光刻机。林本坚则出席了一场国际研讨会,抛出了浸润式光刻机理论,业界一片哗然。一种13nm的紫外线光刻机EVU,也被人提出。

 

这两个不被看好理论,最后都和ASML捆绑在一起。成品实现后,代表了其两个时期的最高水平。先做出产品的是林本坚设计出原型概念的193nm浸润式光刻机,EVU从193nm进步到13nm的步子太大,还要研究。

 

193nm浸润式光刻机成品出现后,原先订购了157nm干式光刻机的IBM等十多个大厂纷纷退单。 到2007年,IBM直接放弃了芯片制造业务,专注设计。台积电则靠着芯片代工成为了一家利润率超过苹果的庞然大物。

 

如今最常用的光刻机依然是193nm浸润式光刻机,最先进的则是已经实现的EVU光刻机。

 

2018年5月21日上午,ASML向华虹六厂交付的一台193nm双级沉浸式光刻机入驻上海浦东新区。同时,中芯国际又向荷兰ASML公司下单了EVU光刻机,预计排队到2019年初交付。遗憾的是,年初一场大火,烧到了ASML荷兰供应工厂,我们想要实现7nm芯片的制造,恐怕还得再等等。

 

光刻机这样扼住整个芯片行业喉咙的机器,也值得我们重视。它被誉为人类最精密复杂的机器,站在整个半导体行业食物链的制高点。没有制造生产设备和利用设备制造芯片的能力,除了烧得起钱的特殊领域,我们所探讨的芯片设计的机会,都是无根之水。

  

华为与IBM陷阱

 

实力强劲的巨头把持着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的整个链条,这种模式叫IDM模式,其中最大的是美国的Intel、其次是韩国的三星和SK海力士。

 

世界前十的IDM厂商中没有中国企业,因为我们基本采用着分工合作的Fabless+Foundry(设计+代工)模式。

 

前文大篇幅介绍了代工过程中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重要性、目前的现状及机会,接下来的重心将转为芯片设计。

 

所谓的5G芯片、AI芯片,不管是巨头还是独角兽,基本都是着眼于芯片设计。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前行,我们终究还是积累出了近两千家芯片设计公司,位列世界首位。但论及总营收,却只占全球芯片营收的13%左右。 由此可见,国内的芯片企业大多着眼于中低端产品,利润很低。尤其是近年来芯片产业迎来发展,不到十年间数量翻了三倍,可以想象有多少同质化的产品。

 

而据IC insights 2017年报告,全球营收前十的芯片Fabless(设计)公司中,中国占了三席:联发科、海思、紫光。其中,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可谓风头最盛。当然,这份名单排除了欧美日韩那些既设计又生产的IDM企业。

 

图片来源:腾讯深网公众号

 

芯片设计有多难?首先,企业要确定芯片种类和用途,在此基础上选用恰当的设计架构。其次,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来购买设计工具EDA软件,它可以辅助电路设计提高效率。遗憾的是,美国的三家EDA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据称华为海思每年为此付费在千万级别。

 

海思创建之时,华为还远没有今天财大气粗。1996年,海思日后的掌门人何庭波才刚念完北邮硕士加入华为。这一年,华为芯片事业起步,为了让团队用上国外的EDA软件,任正非不惜欠下高利贷。

 

华为的事业成长很快,何庭波也很快被委以重任,开始带团队。2004年,华为凭借在欧洲市场的优势成功突围。任正非缓了一口气,思考良久后,决定收回“谁再胡说(做手机),谁下岗”的决定。

 

任正非也有顾虑,当时的手机芯片基本都是西方的,华为要做手机就得把心脏攥在西方的手上,海思由此诞生。 任正非想起了有3G芯片研发经验的何庭波,把她找来做手机芯片。

 

华为手机发展有了起色,虽然国内的3G牌照一直卡着不发,但华为跑到了欧洲给运营商做定制手机,勉强立住了脚跟。2009年,好事儿都赶到了一块:国内3G牌照发放、华为有了第一款安卓手机、海思发布了首款应用处理器K3V1。

 

K3V1的制程为110nm,远远落后于人,能耗和兼容表现都很差,被自家手机放弃,只有山寨机愿意用它。海思刚发出第一声啼哭,就被市场教育得体无完肤。

 

又过了三年,海思用尽全力做出了K3V2,成功的安在了华为D1四核手机上。2012年是四核ARM的爆发年,K3V2是中国大陆首个四核心智能CPU,市场期待很高,但K3V2的能耗问题依旧堪忧,被失望的用户调侃为“暖手宝”。

 

之后,两年时间海思没有再出新芯片。“做得慢没关系、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有时间,海思总有出头的一天”,喜欢被称作工程师的何庭波,带着海思熬到2014年,八核芯片麒麟系列问世。以麒麟910为始,麒麟系列一扫K3系列的颓势,掀起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逆袭。

 

一直到今天的麒麟980,海思气势如虹,制程达到了全球最领先的7nm,性能与功耗的平衡也堪称业界绝佳。

 

 CPU是所有人都很熟悉的,电脑和手机的大脑。谁都想要一颗更聪明的大脑,同样也想要性能更好的CPU,因此芯片上的电子元器件越多越好,必须要按合理的设计架构来设计电路。

 

 Intel占据先机,提出了x86架构,几乎垄断了整个电脑芯片市场。装在电脑里的Intel芯片虽然体积稍大一点,用电多了点,但性能极佳。同期一家叫ARM的企业,提出了一种体积小巧又省电的芯片架构,在PC电脑时代芯片这完全是鸡肋。

 

直至智能机横空出世,体积小巧又耗能低的ARM架构成为首选,几乎垄断了手机芯片。ARM公司并没有像Intel一样,借助架构成为垄断地位的行业霸主。这是因为,在上世纪末,ARM为了活下去,决定不再自己做芯片,而是授权给其他公司,赚取授权费。

 

终端的电脑和手机芯片,对应着X86和ARM两种架构,分别诞生出Intel和高通两大芯片霸主。

 


华为并不仅仅有终端,事实上,作为全球五大通信设备商之首,华为最值得骄傲的产品是自家的基站。想要用上5G,既要看用户的手机能否接入5G网络,还得看运营商的基站能否提供5G网络。

 

华为独揽着5G标准的1600多项核心专利,早在今年1月就发布了首款5G基站芯片—天罡,同时宣布截至当时已获得30份5G商用合同,其中18份来自欧洲。

 

目前来看,5G芯片TOP 2的玩家,大概率就是高通和华为。 

 

华为,如果既想卖5G基带芯片,又想卖5G手机,需要警惕IBM陷阱。

 

“IBM陷阱”是指:IBM野心太大满盘通吃,无论是芯片、系统还是产品都亲自上阵。但IBM既生产服务器芯片,又生产搭载这种芯片的服务器。试问,哪家服务器生产商愿意用Power架构芯片呢?

 

诚然,IBM的Power架构优点很多,性能也很好,但IBM注定无法用它撼动Intel服务器的地位。

 

有道是“无欲则刚”,Intel的X86服务器架构成功垄断市场,恰恰是因为它只钻研服务器芯片,却坚决不生产服务器,留出一部分利润给下游。

 

ARM早已被大范围授权,手机芯片不是高通一家的生意。华为,在2016年研发出了首款ARM服务器芯片。“麒麟”ARM手机芯片更是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5月22日,ARM宣布将暂停与华为的全部业务。值得注意的是, 华为拥有ARM V8永久授权,可以长期自主研发ARM处理器。

 

能把握5G时代芯片机会的毕竟还是少数,对多数企业而言,机会在于即将到来的AI时代。

 

AI芯片新机遇

 

中国最有机会以弱胜强的领域,还在于AI芯片。寒武纪,背景是中科院孵化,目前估值位列全球AI芯片独角兽之首。


 

在AI芯片这条赛道上狂奔的企业,主要分三类:针对自身业务开发AI芯片的巨头,比如阿里、华为、特斯拉;针对自身业务开发芯片的AI创业企业,比如这两天靠着发布芯片登上新闻联播的依图;还有一类就是寒武纪之类的AI芯片创业公司。

 

从使用设备来看,AI芯片分为终端和云端两种。

 

终端很好理解,比如手机里除了5G基带芯片,当然也需要一些跑AI算法的芯片:华为的AI芯片更多的是服务摄像头拍出更好的照片,苹果的AI是为了更好的图像处理效果。云端芯片也有依图、寒武纪、阿里、百度等等选手参与。

 

从算法步骤来看,AI芯片分为训练和推断两类。

 

机器学习一般就分为这两步:先输入大量数据,训练出网络模型;再利用此模型,推断新数据的结果(比如语音识别说了什么,面部识别此人是谁)。其中训练过程设计海量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目前主流选择是适合并行运算的英伟达GPU,但这并不是最优解,谷歌为此设计出了自己的TPU芯片,阿里也有此意向;而推断环节的可用芯片更是五花八门。

 

从CPU到GPU,再到偏通用的FPGA芯片和针对功能定制的ASIC芯片,其针对特定AI功能的倾向逐渐加深。这意味着从通用芯片年代积累下来的技术少,壁垒低,未来可探索空间高,机会更多。

 

更何况,这些都只是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芯片,运算器和存储器分离,只能单纯的提升运算速度,却很难压缩数据访问消耗的时间。因此,类脑芯片的构想也逐渐出现在了学术界和产业界。

 

因此,AI芯片几乎是一个另类的领域,给了芯片从业者们“回到过去”重新竞争的机会。

 

细数半导体行业,PC时代诞生了英特尔,移动互联网造就了高通和苹果,5G和人工智能时代这个全新的机会,谁又能成为霸主呢?

  

中兴、华为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余音绕梁, 5G时代和AI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奋起直追。想要中国芯,这是最好的年代。


更多阅读:

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火了!

掌舵茅台18年,袁仁国被“双开”

华为的“90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