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国『自然观察家』跨越千里 来探寻117年来我们知之甚少的TA

朱磊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22-09-09

1900年的中国,在动荡中度过。这一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北京城沦陷,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北京。

与此同时,在距离北京2000公里外的澜沧江东岸,发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这件事情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息息相关。

俄国人发现的中国特有种

1900年11月上旬,俄国军官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Pyotr Kuzmich Kozlov,1863-1935)带领由俄国政府资助、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察队抵达今西藏自治区昌都以北数公里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携带由清朝政府批准的通关文牒并不被当地人所认可,双方最终爆发了激烈冲突。

Pyotr Kuzmich Kozlov 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科兹洛夫希望进入昌都的计划彻底落空,只好在附近就地考察采集,并获得了一些动植物标本。

1904至1905年间,俄国鸟类学家瓦伦丁·比安奇(Valentin Lvovich Bianchi,1857-1920)依据科兹洛夫带回俄国的鸟类标本,先后描述了两个新种。

这两个新鸟种都用了科兹洛夫的姓氏来命名:藏鹀Emberiza koslowi)和棕草鹛Garrulax koslowi)。

棕草鹛 摄影/郭亮

藏鹀[wú]棕草鹛[méi]除了都与科兹洛夫有关之外,还有着其他共同点:他们是青藏高原东部的特有鸟种,而常用的英文名里都带有Tibetan(藏鹀Tibetan Bunting,棕草鹛Tibetan Babax)。

藏鹀:“还不赶快关注山水!”  摄像/Terry Townshend

草莓?不,是草鹛!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棕草鹛:棕草鹛体长28-30厘米,整个身体多为棕褐色,喉部灰色,在腹部有不甚明显的浅色纵纹。

棕草鹛振翅时腹部可见浅色纵纹 摄影/郭亮

棕草鹛与更为常见分布也更广的矛纹草鹛(G. lanceolatus)很相似,但后者上体的纵纹更为明显而醒目,且两者在分布上几无重叠。除上述两种而外,在西藏南部还分布着大草鹛(G. waddelli),该种体型更大,上体密布明显的黑褐色纵纹。

棕草鹛的分布不甚广泛,源自《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

棕草鹛、矛纹草鹛与大草鹛(未按比例) 来源:hbw.com

草鹛们过去都被置于草鹛属(Babax)当中,babax源自希腊文,本意为“爱唠叨的,话多的人”,用来形容常集群活动,边走边鸣叫,保持互相之间联络的鹛类倒也算恰如其分。

既然是“爱唠叨”,我就来感受下棕草鹛的“唠叨”

录音源自:www.xeno-canto.org

而现在根据分子遗传学证据,认为草鹛属(Babax)应当合并于噪鹛属(Garrulax,源自拉丁文,本意也是指“喧闹,话多”)。

我们知之甚少的神秘鸟

棕草鹛被发现之后,人们对它的了解一直很有限。

从科兹洛夫采集标本算起,过了60多年,中国科学家才对这一本土特有鸟类开展了研究。1963年,我国鸟类学家在青海省玉树州澜沧江上游杂楚河流域的昂欠、玉树和扎多采集到了该种的标本,使其已知的分布区向西北扩展了数百公里。

在之后的1973年和1977年,科研工作者又先后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八宿县和左贡县采集到了标本,并且依据形态上的差异描述了棕草鹛的一个新亚种G. k. yuquensis。近来,在四川省甘孜州境内也发现了棕草鹛的踪影。

“哇!树下有人!快用屎砸他!”  动图来源:hbw.com

除了关于分布和分类的新信息,关于棕草鹛繁殖生物学的报道也仅见一例。报道指出,从发现的三巢来看,棕草鹛偏好生活在海拔3600-4500米的林缘灌丛及稀疏的松柏树林,用树皮和细枝条在低矮的针叶树上编织成杯状巢,巢内没有额外的衬垫。每窝产3至4枚卵,卵呈纯蓝绿色,没有斑点。

孵化后,雏鸟在巢中被抚育约两周即可出飞自由活动。有意思的是,观察表明棕草鹛具有合作繁殖的行为,即有超过两只以上的成鸟参与了孵卵和喂食雏鸟,而在矛纹草鹛和大草鹛中也观察到了合作繁殖。

已知大多数表现出合作繁殖的鸟类都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温带及北半球发现的很少。而对于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棕草鹛和大草鹛来说,合作繁殖是草鹛们身上固有的天性使然,还是对于周遭环境的一种适应呢?

来囊谦做一次自然观察家

从1900年科兹洛夫采集到标本开始,人们与棕草鹛结缘已近117年,而我们对它的了解也许才刚刚开始。

现在,一个寻觅这种中国特有的神秘鸟类的探索之旅即将开启:2017囊谦国际自然观察节将于7月19日-24日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举行。

拍摄于囊谦白扎林场的棕草鹛 图片来源:hbw.com

除去棕草鹛,你还有希望看到藏鹀、藏雀等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类,你可能会在丛林、草原或者高山裸岩某个转角,和雪豹、金钱豹、兔狲、藏狐等动物不期而遇。

一只藏狐行走在囊谦白扎的草地上 摄影/刘思远

探索之余,领域内的学术大咖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自然爱好者,将在青藏高原的夜空下分享彼此的故事;深度参与到囊谦,这个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原小城的发展讨论中,为这里农牧民参与并受益的自然体验模式出谋划策。

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介绍:

编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高向宇


参考资料

李德浩,郑生武,郑作新. 1965. 青海玉树地区鸟类区系调查. 动物学报,17 (2):217-229.

李德浩,王祖祥. 1979. 西藏棕草鹛的一新亚种——玉曲亚种. 动物分类学报,4 (3):304-305.

卢欣. 2015. 揭秘鸟类合作繁殖的进化: 以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地山雀作为模式系统的一项长

期努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45 (2):133-141.

罗桂环. 2005. 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赵正阶. 2001. 中国鸟类志·下卷 雀形目.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郑作新,龙泽虞,郑宝赉. 1987.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Ⅱ画眉亚科. 北

京:科学出版社.

Collar, N. and Robson, C. 2017. Tibetan Babax (Garrulax koslowi). In: 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Christie, D.A. & de Juana, E.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retrieved from http://www.hbw.com/node/59611 on 10 July 2017).

Lu, X., Ma, X. H. and Fan, L. Q. 2007. Nesting and cooperative breeding behaviours of a 

high-altitude babbler, Tibetan Babax Babax koslowi. Acta Ornithologica, 42 (2):181-185.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