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豹降级的严肃八卦
最近国内公益界的大事就是,99公益日结束了。跟雪豹直接相关的项目就有四个,更别说间接相关的若干个了。雪豹的热度虽然仍比不过大熊猫和老虎,但这几年来热度攀升的速度也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出来。
99公益日期间跟雪豹直接相关的项目
雪豹圈内呢,最近也是大事不断。首先是Janecka等发表了雪豹被划分为三个亚种的文章(虽然这个结果被质疑为证据缺乏);接着12国政府高层、雪豹保护界人士齐聚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商讨如何加强合作促进雪豹保护;再接着,是雪豹即将被IUCN降级的新闻。
亚种划分的事儿
先说说雪豹亚种划分的事儿。该篇文章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Jan E. Janecka,Jan老师多年来专攻雪豹种群遗传学。文章的观点是,全球雪豹有三大迁徙屏障: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跨喜马拉雅地区的某处(作者也说不出具体地点),将雪豹分为三个亚种:
(1)北方亚种P. u. irbis(阿尔泰地区);
(2)中部亚种P. u. uncioides(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核心分布区);
(3)西方亚种P. u. uncia(天山、帕米尔、跨喜马拉雅地区)。
自相矛盾的是,文中也说了各处雪豹种群的差异只在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一种变异速度很快,一般只用来研究种内种群间甚至个体间遗传差异的方法),线粒体DNA的分析使用了两段保守的区域和一段变异较快的区域(变异速度较慢,可以用来看种间进化关系的DNA序列),然而序列差异相当小,仅发现两种单倍型(可以理解成线粒体的序列),两型的差别仅有一个碱基,即1/683。虽然亚种的划分并没有既定门槛,但要谈分亚种,至少本研究的证据不足以支持这一结论,当然,客观地说也不足以证明没有亚种分化。
不过,文章最后的保护建议是,IUCN的雪豹保护评级应该单独应用于各个亚种,而不是全球雪豹种群。虽然文章作者一大堆,也包括了支持降级的Thomas McCarthy和Rodney Jackson两位雪豹界老人,但发表在降级之争打得火热的时刻,这句话说得有些耐人寻味。
开会的事儿
2013年10月23日的第一次雪豹峰会上,12个雪豹分布国政府签署了比什凯克宣言,并启动了全球雪豹与生态系统保护项目(Global Snow Leopard and Ecosystems Protection Program, 简称GSLEP)。
自此,每年的10月23日被确定为国际雪豹日(今年的雪豹日又快要到咯)。
GSLEP的目标是,于2020年前,使全球至少20块保有可持续生存雪豹种群的地区景观得到保护,其手段是通过对国家级政府的推动,将雪豹保护升级到国家战略水平,如同国内的大熊猫和印度的老虎。
GSLEP的理事会由各国部长或其指派人组成,下设秘书处成员五人,其中一人为世界银行的Global Tiger Initiative(GTI)的创始人之一Keshav Varma。一向只关注解决贫困的世行在2008年启动了GTI,还曾被吃瓜群众们笑谈为世行总裁的“宠物项目”。
2010年1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普京总统带头签署了圣彼得堡宣言,其目标是在第二个虎年,即2022年,将全球老虎种群数量从3200只增长到7000只,同样是通过国际组织和13个老虎分布国政府的合作进行。该项目在部分国家取得了成就(虽然整体依然悲观),GTI参与到雪豹保护项目,希望将老虎的模式复制到雪豹身上,通过国家层面的战略合作保护这种同样美丽的大猫。
于是今年第二届国际雪豹峰会在比什凯克再次召开,保护界人士忙于分享工作成果,讨论共同的保护话题。雪豹保护圈子很小,雪豹的栖息地又都是偏远山区,各处的保护工作其实大同小异,随便找个国家都能有一大堆共同话题。
这次大家关注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雪豹保护,以及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应用、雪豹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社区保护等领域。
UNDP-GEF于2013年第一届雪豹峰会之后已经投入了约4500万的资金于雪豹分布区的保护工作,并撬动了两亿美金的国家投资和其它组织投资。此外还有USAID,主要与WWF合作启动了亚洲高山项目,推动水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雪豹为项目的旗舰种。
这届峰会的筹资环节上,GSLEP秘书处一直在为筹资呼吁,这次的资金缺口是1.4亿美金。GEF提出建议,在场的雪豹分布国可以联合拿出一个项目申请书,其中至少包括一个跨国境的保护项目,由他们出资支持。
在场的各国企业家们,包括印度的纺织业巨头、尼泊尔的旅游业大亨,和WWF全球理事、万科创始人王石等,也纷纷表态支持雪豹保护。这些消息对雪豹保护来说,无疑都是好的契机。
降级的事儿
表面的一派祥和之下,已经进行了几年的雪豹降级之争这次依然暗潮涌动。国际大猫基金会Panthera的雪豹项目主任Thomas McCarthy、Snow Leopard Conservancy的创始人Rodney Jackson、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David Mallon是主降派代表,国际雪豹基金会(Snow Leopard Trust)的科学家们则是反降派代表。
国际雪豹基金会打算发起全球雪豹种群调查项目(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he World’s Snow Leopards,简称PAWS),并在这次峰会之后开小会讨论了该项目的方案和标准。PAWS项目的起因就是降级之争,SLT的科学家们认为,全球雪豹调查面积只占分布范围的2%,而且还都在最好的栖息地里,这样的数据不能有效支持一个物种的状态评估。
而Thomas McCarthy等给IUCN写的雪豹等级评定材料,主要是基于专家意见。
“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评定标准很有限,只有简单的两个标准:要么有效种群数量(可繁殖个体)低于2500只,要么在两个世代(16年)内种群下降达到20%。如果是基于这两个标准,即使降级可能会对未来的雪豹保护起到反面作用,我也没法对IUCN说假话,说雪豹达标了。
2008年评估雪豹为濒危,主要是因为苏维埃国家解体之后普遍贫困,导致这些国家内部的猎杀非常严重,在地的人们都知道,雪豹种群大大缩减了。而如今,随着各地调查努力的增加,我们认为2500的有效种群数量肯定是有的;且各地的反馈都是雪豹种群在恢复,那么凭什么判定雪豹还是濒危呢?”
Thomas稍稍有些委屈地说道。
但是对于PAWS项目,他依然很支持,“调查肯定是必须的,但是即使调查结果出来了,也多半只是证明我们的降级评定是对的。”
好吧,老一辈专家意见和新一辈统计学的观点存在分歧。不可否认,也许老一辈专家的意见是对的,不过我们新一辈呢,还是更喜欢用达到统计学标准的严谨种群调查和种群增长模型来说话。
说说PAWS项目,该项目的野心很大,要全球雪豹保护者们联合起来,完成覆盖全球雪豹栖息地20%的种群调查目标。SLT请来了统计学家大卫·波切斯(David Borchers)当老师,给大家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敲黑板!)。
1. 首先分层抽样,将雪豹栖息地划分为高、中、低几个等级(指栖息地质量的高低,即雪豹密度的高低)。
2. 接着在各等级栖息地内,随机(随机!)选取范围足够大的调查区域,面积总和达到栖息地的20%为准。
这个足够大的范围是多少呢?两三百都是不行的,雪豹家域大,至少得有600平方公里以上,才能代表一个稳定的种群密度,不然可能你调查的只是几只雪豹的核心活动区,人家实际活动范围远大于你的调查范围,会造成密度的高估。在场的大家的共识基本是,600-1000平方公里吧。
3. 在各个调查区域内系统布设5*5km(一只母雪豹的最小家域)网格,有雪豹适宜栖息地的网格内必须保证有调查(红外相机或DNA取样),肯定没有雪豹适宜栖息地的网格内,随机抽取几个调查,确定没有雪豹。
这样调查完了,用空间标记重捕模型计算各个调查区域的雪豹密度,再建立雪豹密度模型,基于环境因子推算全区域的雪豹密度。
这个要求有多难达到,看各机构的实地调查者们讨论就知道了。我们在私底下一合计,全国满足这个要求的调查区域,目前也只有10块,总面积接近一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全国雪豹栖息地的1%。
按照PAWS的野心,全国各省所需的雪豹调查区域数量如下表所示。
难度虽大,大家却都很有激情,各自暗暗攒劲,算着自家的调查区域内需要多少钱、多少人力物力。谁叫中国不但是一带一路上的老大哥,还是雪豹分布国中的老大呢——60%的雪豹栖息地都在中国。
好几个国家早已完成了全国调查,调查了所有雪豹栖息地,得出全国一共有几十头雪豹的具体数字,对此我们既羡慕又得意,因为在我们这里,一个省的雪豹都不止是这个级别啊!
分工合作在中国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如何,关注雪豹的人,总是越来越多了。
延伸阅读
本文作者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程琛博士对本文亦有贡献
撰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肖凌云
排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棣棠(实习)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