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奥森:整点“活”让城市公园活起来

谭羚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24-09-08

3月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湖边的旱柳还未吐出新叶,但枝条已经变得柔软。沿着岸边的芦苇被齐根割过,新的芦苇还没有长出芽来。离岸较远的浅滩上还有大片的干枯芦苇,但它们大部分不会被保留太久——芦苇丛中传来割灌机的声音,园林工人师傅们在进行这一轮的割除作业。在这片芦苇中安然度过了冬天的一小群棕头鸦雀也被惊起,钻入周围的灌丛或远处小岛上残存的芦苇丛。待工人师傅的工作告一段落,我们几人也跟着跋涉过去,自然之友野鸟会的老师从割倒的芦苇杆中拣出几支,观察棕头鸦雀啄咬的痕迹——这些圆滚滚的小鸟长着短小却有力的喙,通过咬断芦苇的茎、啄食其中的虫子来获取冬季食源。


这一茬芦苇暂时完成了它们提供去年冬季栖息地的使命。几乎从开园起,奥森湿地大片的芦苇景观在游客中就颇受青睐,而这些芦苇也成为许多野生动物喜爱的栖息地不过为此园方在管理上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

割除作业中


当初奥森种植芦苇除景观营造的目的外,也有保持水质的需要。填满奥森公园庞大湿地的水体不是干干净净的自来水,而是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中水虽然经过一些处理,但仍然富集了氮、磷等营养物质,夏季气温升高时,微型藻类就会在其中爆发增长,造成水质恶化变臭。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可以吸收和移除营养物质,以免水体富营养化,但需要定期进行割除,否则任其在水中的腐烂、分解,被吸收的营养物将再次回到水体中。消防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秋冬季节天气干燥,道路旁的芦苇只要一点火星就可能被引燃尽管整个冬天在湿地附近都有消防车待命,也不能完全消除防火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芦苇丛作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也不能简单地一割了之。冬季棕头鸦雀等鸟类会在此觅食越冬,而到了四月,北京最早羽化的蜻蜓之一,低斑蜻即将羽化,而生活在水中的稚虫需要借助芦苇杆爬出水面进行蜕变,对于这个已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的物种,日益减少的芦苇浅滩栖息地至关重要。等到夏季来临,这些芦苇丛也会成为东方大苇莺繁殖的场所,它们会在其中筑巢,茂密的芦苇为它们挡住周围熙攘游客的干扰。

棕头鸦雀


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和地点清除芦苇丛,这些栖息地就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奥森之前也吃过这个亏——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园林工人没能赶在夏季之前及时割除芦苇,那年割芦苇的时间正好赶上东方大苇莺的繁殖,引起了观鸟爱好者的抗议。

东方大苇莺每年夏季在芦苇丛中繁殖,用细草叶子把邻近的几棵芦苇编织在一起,在中间编出一个杯状的鸟巢,就在这里面繁殖。这小小的巢中故事也很多,大杜鹃自己不筑巢,往往就在东方大苇莺的巢中产卵寄生。图为科研资料,平时不鼓励拍鸟巢。


奥森园林工程部的王军主任认为:所有的园林操作都必须在各种因素之间寻找平衡,“一碗水要端平”。当人们尝试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下为野生动物营造栖息地,往往就需要像这样协调多种因素。在我们和自然之友野鸟会等保护机构的建议下,奥森现今采用了一套多组操作“见缝插针”式的水生植物管理方案秋冬之交把沿岸道路5米内的芦苇割除,以满足冬季防火要求,其余芦苇保留给越冬鸟类使用;初春越冬鸟类有了其他栖息地时,再把剩余芦苇割除,但保留湖心岛上的以供低斑蜻羽化及部分鸟类过渡使用,直到新一茬的芦苇长出为夏季繁殖鸟提供筑巢场所;如果新芦苇长得太快,还需要赶在繁殖季开始前,瞅准时机再加割一波芦苇。

留下的芦苇岛

割芦苇师傅很懂生态保护:“中间那个岛要撇出去的,上面小鸟做窝,下面鸭子做窝,舒服着呢。”


现在进行割除芦苇作业的时候,我们会和自然之友野鸟会、北京飞羽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蹲守”在一旁,对游人解说这片栖息地的管理措施。遇到像是来散步的普通游客,就会从湿地作为栖息地的重要性讲起;遇到脖子上挂着相机、望远镜,看起来就是自然爱好者的“同好”,便不会浪费时间,而是直入正题地解释奥森割芦苇的节奏。普通的游客会感叹终于了解了眼前这片芦苇中生存的鸟类、蜻蜓这些小动物;本来就是自然爱好者的游客则在关心动物之外,也了解了影响这片栖息地的其他因素和“一碗水端平”的艰难。

奥森冬季至春季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几丛芦苇,其中栖息的鸟类引来众人拍摄。


奥森的湿地看似十分自然,其实需要无数精细的人工操作措施,才能维持这种“自然”的平衡状态。除了见缝插针的割芦苇操作,也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去干预湿地的自然演替。


奥海北边的这片湿地是珍贵的栖息地,特别是割除芦苇后留下的滩涂,是北京非常缺乏的适宜鸻鹬等涉禽停歇的生境。在自然演替的过程中,生长在岸边的旱柳作为演替的先锋物种,将逐渐向湿地中扩展,并努力将这片湿地发展成灌丛、树林。但在公园这样的人工湿地中,如果我们对自然演替的过程袖手旁观,园内本来稀少的滩涂湿地类型栖息地就会继续逐年减少因此奥森还会在每次割除芦苇时除去一些旱柳萌蘖,通过限制滩涂上旱柳的生长来延缓演替,在面积有限的湿地保护区中维持一定的滩涂和芦苇丛面积,为利用这些栖息地的鸟类保留空间。

芦苇滩涂和旱柳


游客的需求毋庸置疑在城市公园的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奥森另一处颇受游客喜爱的春季景观也与绿地管理措施密不可分——由潜流湿地的芦苇荡转向北,林地下、草地上、甚至路边的缝隙中,已有不少二月兰的植株钻了出来,再过些时日随着天气转暖,它们便会如花毯般铺满几处林下。而按照传统上公园中整齐的冷季草坪上,早开堇菜、蒲公英这样的野花都会被作为“杂草”拔除掉,奥森则尝试着在管理上稍加“放松”,不特地拔草,并把割草的时间推迟到野花结实繁殖之后;甚至会主动混合播撒像蒲公英这样的草本植物的种子。从营造栖息地的角度看,这样掺杂了多种植物的地被,较单一物种的草坪能为多种昆虫、鸟类提供了食物,成为生态系统的基石;同时它的多样性也让它更具有韧性,不容易产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绿化浇灌用水的需求也更为宽松;而这样的尝试也获得了游客的认可

奥森的自然地被


一般来说,出于防火和景观方面的考虑,绿地会选择在秋末把落叶清理干净。不过,这样在清理落叶的同时,也清掉了本应分解回归土壤的营养物质,和昆虫甚至刺猬等小动物的越冬空间奥森管理中也在考虑“放过”一些枯落物——奥海东侧的一个小岛上,悄悄开展了减少落叶清扫的尝试。我们把它叫作“生机岛”,希望多保留一些落叶这个简单的措施,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并让昆虫、刺猬等动物能在其中越冬。开始采取减少落叶清理的措施后的第二年,岛上的昆虫陷阱调查中就开始规律地捕捉到步甲——这是一类捕食性昆虫,也被认为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南侧采取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的另一个小岛则没有发现这样的变化。与冬季的芦苇丛一样,保留这些落叶不扫也面临着很大的防火压力,好在这片试点区域是一个小岛,一定程度上隔离了火灾风险,岛的入口和出口也都放上了解说牌,在解释措施的同时,提醒游客严禁烟火。

生机岛上的枯落物和草本植物

土壤检测结果。停止落叶清扫后,我们连续两年对“生机岛”和隔壁的对照小岛做了土壤采样测试,“生机岛”上表层土壤的腐殖质、总氮、总磷等与土壤肥力有关的指标有所增加,隔壁照常清理的对照小岛上则没有变化或有所下降。制图/山雀子


在“生机岛”上和奥森雨燕塔旁边,各有看似乱糟糟的一大堆树枝,其实是被称为本杰士堆的装置,这个措施最早用于在动物园给动物丰容,它可以在灌木不足的情况下起到类似灌丛的作用,给野生动物提供有遮蔽的安全空间,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周边的野生地被不受踩踏、生长更加旺盛装置搭建完成后我们在一旁安装了红外相机,也确实发现蒙古兔、刺猬和黄鼠狼都喜欢光顾,有刺猬躲在本杰士堆中睡觉,甚至红喉歌鸲之类的鸟类也会把它当作灌丛来利用。

雨燕塔附近的蒙古兔像弹珠球一样,从一处灌丛迅速地穿过空地,跳向另一处灌丛,仿佛只有在灌丛旁边才会稍作停歇,可见它们多么偏好有遮蔽的空间。

睡觉(被做调查的人类吵醒,又钻回去继续睡)的刺猬

摄影/田野


仅从营造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角度看,栽植胡枝子、荆条这样的本土灌木效果显然会更好,它们为传粉昆虫提供食源、蜜源的功能是这堆乱树枝所没有的。(推荐阅读:520,收下这本招蜂引蝶的送花指南!本杰士堆的优势则在于市民的参与,从搭建开始我们就邀请了市民志愿者参与;装置完成后也比游客们习以为常的绿化灌木更能吸引注意力,结合说明牌,游客能够了解到看似“乱糟糟”的遮蔽场所对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搭建本杰士堆的市民志愿者

在本杰士堆说明牌前驻足的游客


奥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长,今后许多新的问题也会涌现。对这样一个在市中心努力维持万物共存可能性的公园来说,寻求平衡的人工干预一刻也不能停止。现在奥森和各家关心奥森自然保护的机构所探索的,与在荒野划定保护区不同,是关注每天数万游客的密集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共存的“非典型”自然保护这相当于是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的地方,再靠人去开展正确的行动,在“夹缝”中寻求平衡,维持多样性。这也符合“兼容性保护”的思想:在同一片地上不仅可以实现生产、居住、游憩等满足人类需求的功能,同时也为多种其他生物尽可能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首届“跬步”奖学金开放申请啦!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计划将提供2.5w奖励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领域的优秀青年人,助力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符合报名条件的你,不要犹豫,快来申请吧!


-END-


撰文/谭羚迪

编辑/邸皓

排版/李健华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


作者介绍

谭羚迪

目前在山水担任“谭老师”。主要志向与其说是保护自然,不如说是保护热爱自然的人。


项目介绍



自然北京

2019 年起,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指导下,北京市林业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委托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北京大学共同开展“自然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在该项目和其他项目的支持下,团队在北京城市绿地、农田、森林等区域持续开展调查监测及恢复实践,探索在城市及周边绿地中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方式,也让更多公众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