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回到复杂的教育现场

2017-09-22 杨孝如 江苏教育研究

感谢您关注《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官方微信。如果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江苏教育研究”关注我们。


回到复杂的教育现场

——由衡水一中入浙争论引发的思考


杨孝如


作者简介:杨孝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道德哲学、学校发展和学校文化研究。


摘要:从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引发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基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很多人对当下的教育现实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面对复杂的教育现实,需要秉持“复杂性研究”的理念,回到教育现场,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的双重观照。优化学校教育的合理路径应该是对学校进行功能性改造,而不是拆迁式重建。

关键词:教育现场;复杂性研究;现实合理性;功能性改造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B-0072-05


前段时间,围绕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进行的争论持续发酵,一时众声喧腾、物议汹汹,朋友圈几乎被这一话题挤爆。鉴于舆论总是来得快也去得快,本不想就此置喙,但转念想到,类似这样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热炒一番,又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决定还是说一说。

从“偏见”到“傲慢”

在此次事件中,传播极广的是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方红峰的表态:“他(指衡水一中——引注)是个应试教育的典型,他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跟我们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他们认为是先进,我们认为是落后的,我们浙江不需要。”[1]方红峰作为行政官员面对媒体时的坦率直言值得激赏,但是他话语中隐含的“傲慢与偏见”却并不值得提倡。

这种“偏见”,是建立在其二分法的思维方式之上的。从方红峰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理解的,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观点。笔者对提出“应试教育”并将之简单地置于“素质教育”的对立面这一行为,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从学理上看,正如许多人所说的,应试也是一种素质,而且往往是一种“好的素质”,因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构成逻辑上的矛盾关系,二者甚至并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概念。王策三先生在系统梳理“应试教育”的发展脉络,并对“素质教育”概念进行再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是一种“逻辑混乱”,“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提法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不合事实和逻辑学、教育学基本知识,陷入思想、理论、逻辑混乱”。他进一步提出,应该“运用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坚决跳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开战’‘转轨’的怪圈,鉴别、澄清‘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理论是非”。[2]

退一步讲,抛开学理逻辑不谈,“应试教育”的存在也符合现实逻辑。有学者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对“应试教育”进行了如下分析:

因为:社会需要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

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

受教育程度高其拥有的文凭级别也高;

所以:社会需要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就是需要有高级别文凭的劳动者。

而:只有高级别的学校可以发放高级别的文凭;

能进入高级别的学校是因为考试成绩好;

考试成绩好是因为考试能力出众;

所以:教育培养的是考试的能力。[3]

从这一逻辑推理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能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帮助他们在“劳动力质量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而改善生活质量。这一现实逻辑虽然不够完美(譬如“能进入高级别学校是因为考试成绩好”),但毕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在没有更好的现实替代它之前,适应它,对于家长、学生、学校等利益相关者而言,恐怕是比较明智也是值得理解的选择。

写到这儿,笔者想到一桩往事。有位百年名校的校长在学校里抓升学,遭遇巨大的阻力,很多教师的观点与方红峰的观点如出一辙:我们学校素以素质教育、精英教育见长,怎么能和县中一样去抓应试呢?在与这位校长对谈时,他讲了一件事。有次高考发榜之后,一位家长跟他抱怨:我的孩子中考是以全市排名靠前的成绩进入你们学校的,而今天却连三本都没考上!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对于学校来说,每个孩子都只是千分之一,但是,对于家庭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的确,在这个文凭还是进入社会的重要敲门砖的时代,学校若不顾家长期盼孩子考出更好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大学这一并不完美却无比现实的愿望,只是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而无视应试能力的培养,恐怕也是不负责任的。陈玉琨教授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对于这种超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二分法的富有实践智慧的观点,笔者很是认同。尽管这一说法显得“中庸”,但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4],由此看来,“中庸”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建立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二分法基础上的“偏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傲慢”:衡水一中作为“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的“应试教育典型”,其教育是“落后的”,“我们浙江不需要”。姑且不论衡水一中是不是“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也不论衡水一中的教育是不是“落后的”,即便真是如此,也无人有权代表浙江将衡水一中拒之门外。这样说,不仅是因为衡水一中平湖学校是一种合法性的存在(即便是方红峰也承认学校的审批程序合法),更重要的是,这种带有精英主义优越感的“傲慢”未必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沉默的大多数”的力量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一理论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尔纽曼(E. Noelle-Neumann)提出,主要观点是:大多数人都有被孤立的恐惧,因而当自己所持观点与主流舆论一致时,则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当自己的观点与主流舆论不同时,则倾向于沉默不语。“这样,一方讲话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地把一种舆论确立为主要的意见。”结果,表面上强势的舆论显得更加强劲,表面上弱势的舆论则更加软弱。[5]

需要指出的是,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少数服从多数”的法则常常是无效的。决定舆论导向的主要因素不是持某种舆论观点的人数的多寡,而是舆论人影响力的大小。舆论人是指那些“积极主动传播意见的人”[6],舆论人虽然是少数,但是,他们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占据的舆论空间更大,产生的舆论影响更广,所以,他们才是决定一种舆论是否为主流舆论、强势舆论的“关键少数”。也就是说,主流舆论、强势舆论既可能是多数人的舆论,也可能是少数人的舆论,在“沉默的螺旋”的作用之下,很难看得清“沉默的大多数”所持的舆论观点。

但是,沉默不代表放弃自己的观点,“沉默的大多数”一旦爆发,力量是相当惊人的。2016年的美国大选,希拉里在精英阶层主导的主流舆论中一直占据上风,民调也一直领先。但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无论在舆论还是民调中都处于下风的特朗普最终入主了白宫。美国社会对民调失准与希拉里失利进行检讨时发现,“沉默的螺旋”在其间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特朗普的政治观点过于偏激,在政治正确的高压环境下,“沉默的多数选民大多不敢开宗明义地表达自己那些不一致的真实观点,在民调中选择沉默或说话而在投票时支持特朗普”[7]。由此,在某种意义上讲,“特朗普是被沉默的中下层选民送进白宫的,后者借此宣泄着被自由派精英忽视的愤懑”[8]。“沉默的大多数”用沉默的行动回击了精英阶层的傲慢,同时也展示了自己所拥有的巨大力量。

在教育相关者中,家长、教师是影响教育现状的重要力量,但因为相对而言话语权较小,他们构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正因为如此,不少拥有话语权的教育精英阶层把家长、教师视为“只知埋头赶路,不知抬头看路”的目光短浅者,视为盲目追随社会潮流、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盲从主义者,视为过于看重个人得失、很少关注社会利益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以精英主义的“傲慢与偏见”低估、批判家长、教师的教育判断力和选择力,站在理想主义的立场上漠视甚至蔑视家长、教师合乎现实逻辑(有时并不合乎理想逻辑)的教育行为。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常能看到此类言论,有的甚至到了罔顾现实语境,责问家长、教师“何不食肉糜”的地步。其实,家长、教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很多教育行为是不完美的?只是,在最优选项阙如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次优的选项。

立基于理想主义、精英主义的“傲慢与偏见”无法改变教育现实,因为生活在现实语境中,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沉默的大多数”不会也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教育立场和行动。这样,就形成了精英阶层与“沉默的大多数”之间的隔膜,造成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踏踏实实”的教育格局,让精英阶层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不仅如此,这样的“傲慢与偏见”还有可能引起“沉默的大多数”的反感,由此产生的反弹行动会造成两个阶层的撕裂甚至是对立,对教育环境的改善会起到反作用。

回到复杂的教育现场

大约七八年前,在饭桌上,一位来自名校的语文教师带着理想主义的语气,对“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大加挞伐。笔者忍不住与他讨论了几句,为毛坦厂中学说了几句公道话,大致意思是,毛坦厂中学的教育不是理想的“好的教育”,但是,对于有些学生和家长来说,这种教育却是“对的教育”。最终,大家谁也没说服谁,但那位来自名校的教师最后扔给笔者的一句话很值得玩味:你是教科院的专家,怎么能够为毛坦厂说话呢? 100 43738 0 43738 0 0 16944 0 --:--:-- 0:00:02 --:--:-- 16939约在他的理解中,教科院的专家是研究教育科学的,就应该站在作为应然的教育理论这一边,而对于毛坦厂中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甚至会将之作为反例,所以笔者的立场和身份是矛盾的。蒙他不弃,视笔者为专家,但很抱歉,如果专家只是站在教育理论那一边,只关注应然的教育,只是“向着明亮那方”,那么,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他大概是遇到了假专家。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有句名言:“回到事物本身。”这句话构成了现象学的基本立场。现象学认为,哲学研究不应该从理论或对理论的批判入手,而应该以描述、分析现象为起点。回到教育本身,我们会发现,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再生系统,可能是人世间复杂问题之最。”[9]这很好理解。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无论是作为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人都是一种复杂的存在,这决定了教育必然也是复杂的。同时,教育作为一种体系,涉及决策与管理、课程与教学、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等诸多要素,也是相当复杂的。当然,教育的复杂性不仅来自于教育本身,还因为它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神经,与更广泛的社会系统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让诸多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是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绝非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可以透视并解决的。

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提出了“复杂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复杂的东西不能用一个关键词(概念)来概括,不能归结为一条规律,也不能化归为一个简单的思想。”[10]对于教育来说尤应如此。作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11]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回到教育本身,既要对教育进行理性的思辨,回到教育的内在本质,更要对教育现实进行深度观照,回到教育的复杂现场。

在笔者看来,教育专家作为专业研究者,面对复杂的教育现场,其专业性体现在:他不仅要基于身份和立场来考虑问题,而且要基于事实和理性来审视现实;他不仅要涉足应然的、完美的教育理论,而且要对实然的、杂色的教育实践保持起码的尊重;他不仅要能用理论对教育实践进行审视、诠释和指导,而且要能在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归纳、抽绎出实践性理论;他不仅要判断一种教育现象的价值合理性,而且要理解这种教育现象的现实合理性;他不仅要聚焦微观的教育生态小环境,而且要关注教育所依存的社会大环境……总而言之,专家的视角应该是多维的,只有这样,才能直面并看清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试图用“一言以蔽之”的简单方式去解读“头绪万千重”的复杂教育现象,如果不是有着极其高超的理论概括能力,就难免让人怀疑是在偷懒。

无论是衡水第一中学还是毛坦厂中学,其教育实践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复杂存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视角去观察,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结论,套用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的那个著名的句式就是:“这是最好的教育,这是最坏的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宽容和理解而不是傲慢和偏见的态度,去看待及对待这些不同的结论,以及结论与结论之间的对话与碰撞。这不仅考验着教育参与者特别是掌握更多话语权的教育精英阶层的雅量,更检验着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成熟程度。

超越拆迁思维

当然,说衡水一中、毛坦厂中学这类中学的存在有其现实合理性,并不是说它们就应该以目前的状态一直存在下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眼前的苟且固然无法也无须放弃,但诗和远方的田野也很重要,对于衡水一中、毛坦厂中学这样不够诗意的学校来说或许更为重要。关键在于,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思路对学校进行改造,让其成为一种更完善的存在。

首先要承认,衡水一中、毛坦厂中学这样的学校的确存在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问题在教育舆论场中被放大了。“高考工厂”“高考集中营”“河北省第二监狱”……从这些充满嘲讽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这些学校被一些人“妖魔化”了。正是基于这种敌对的“妖魔化”认知,有人将此次对衡水一中平湖学校的批判看作一场对衡水模式的阻击战。这种说法听起来很过瘾,但是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轮番轰炸之后,你们扛着枪炮寻找下一个目标去了,可是,谁来打扫战场?在教育舆论场中,类似的“只负责拆迁,不负责安置”、逞一时之快的言行并不鲜见,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改善不完美的现实,还有可能让现实更加糟糕。

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衡水中学(衡水一中是衡水中学与企业合办的民办学校,二者实为一体)毕业生朱伟(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条马路上有人是乘车的,有人是靠双腿走的。用腿走的人如果想要追上乘车的人就必须努力奔跑,或许他们跑慢一点就再也赶不上车上的那些人了。”[12]这一说法有些残酷,却是现实。对于朱伟这样“起跑点”“交通工具”都落后于别人的孩子,也许心无旁骛地奋力奔跑比“慢慢走,欣赏啊”更为重要,也更为现实。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何必跟别人争一条道?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但是,在这个很多优质用人单位招聘不仅要看应聘者是否名校毕业,甚至要看第一学历是否名校的时代,这种说法多少有些苍白无力。承认并尊重现实的不完美,才是一种理性、成熟的态度。一位网名叫“米一”的衡水中学校友说得好:“上了大学后,我发现大城市来的孩子真心强,课外爱好更广泛,眼界更广,衡中在我心中明显不是神话了。”“但要是没有衡中,可能我连见识到这个差距并努力弥补的机会都不会有。”[13]这让笔者想到了一句名言: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衡水中学的确不完美,但它为朱伟、米一们打开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幸运之门,如果只是因为衡水中学不完美就关上这扇门,而不相应地为朱伟、米一们打开一扇更好的窗,教育的现实能更好吗?

教育改革是一件极其复杂、也应该极其慎重的事情,它不能像当下中国的许多城市改造一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拆迁与重建。不要说“只拆迁,不安置”,即便是“先安置,后拆迁”这种相对友善的城市改造思路,对于教育改革来说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3月17日报道,利用谷歌街景可以查看的一款新型地图将伦敦14个地点的旧照嵌入相对应的现代街景,发现伦敦有些地方百年来的街景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威斯敏斯特宫一直都安静地矗立着,哈罗兹百货公司也还是70年前的样子,伦敦金融中心齐普赛街的建筑格局也与1909年保持着一致”。[14]伦敦在较少改变城市整体格局的情况下,对建筑进行功能性改造,实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这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其实,衡水一中、毛坦厂中学这类学校的教育既不是“最好的教育”,也不是“最坏的教育”。作为植根于现实教育环境的区域名校,无论是衡水一中还是毛坦厂中学,都不是基础腐朽、框架剥蚀的“危房”,它们的问题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器质性的,因此并无“拆迁”的必要。超越“大破大立”的拆迁思维,引导并帮助这些学校进行功能性改造与提升,既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也是一种经济的方式。当然,这种改造与提升非一日之功,也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详论。


参考文献:

[1]沈泽南.浙江省教育厅叫板平湖衡中: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学校[N/OL].http://n.cztv.com/lanmei/zjzs/12483764.html.

[2]王策三.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三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当代教师教育, 2017(1).

[3]江峰,林玲.论教育的竞争与应试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3).

[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19.

[5]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55.

[6]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194.

[7]宋鹭,林雪霏,薛雨西.美国大选中“沉默多数”的胜利与国家治理困境[EB/OL].http://theory.gmw.cn/2017-01/10/content_23440870.htm.

[8]袁野.“沉默的大多数”把特朗普送进白宫[N].青年参考, 2016-11-16(02).

[9]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1).

[10][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271.

[11][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90.

[12][13]何锴.衡水中学毕业生拍片还原母校,导演:毕业感觉和外界断片三年[N/OL].http://www.thepaper.cn/www/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663127.

[14]伦敦“穿越照”展城市百年风貌[EB/OL].http://go.huanqiu.com/news/2016-03/8732879.html.

责任编辑:宣丽华



Complex Educational Scene: Reflection on Hengshui No. 1 Middle School’s Entry into Zhejiang Province


YANG Xiao-ru

(Jiangs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The argument triggered by Hengshui No. 1 Middle School shows that many people are lacking in due respect for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al reality on account of their thinking styles of dual opposition between examination-oriented and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Faced with the complex educational reality, we need to uphold the idea of complex research and return to the educational scene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value and realistic rationality of current educational phenomenon. Furthermore, the reasonable path of optimizing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make a functional reform of school rather than the demolition-style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educational scene; complex research; realistic rationality; functional reform

(文章原发于《江苏教育研究》2017-6B实践版,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编辑:陆 毅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 微信号: jsjyyjzz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订阅平台:http://www.educators.cn/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新浪博客:jsjyyj2010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新浪微博:江苏教育研究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微信号:jsjyyjzz

  欢迎您推荐喜欢的文章或者教育类的相关信息(小编微信:loverain11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