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参加的“周末大扫除”活动,不仅扫出了整洁、惊喜,还把城市治理深入院落!
蔡奇加入扫除队伍
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东城区东四六条42号院里响起阵阵欢声笑语,居民们正在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打眼一瞧,东四街道的“老朋友”市委书记蔡奇也在其中。他和大家一起把垃圾往院外传递,又弯腰拾起一卷破旧油毡,灰土飞扬呛得人眯起了眼。人多力量大,原本杂乱的院子很快就被收拾得有模有样。
据介绍,东四街道是蔡奇的基层党建联系点。当天,他以普通党员身份到东四街道二条社区党委报到,看到街道排出的全年“周末卫生大扫除”任务表,当即和大伙一起动起来。彼时,该活动已经在东四街道开展90多次,参与人数达八千余人次。
蔡奇参加的“周末卫生大扫除”看似普通,其实很有故事。
东四街道二条社区,位于东城区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南部,纵横着12条胡同,是大杂院居多的平房区。多年前,社区居民烧煤取暖,在院里搭建了煤棚存储蜂窝煤。平房区煤改电之后,煤棚就没了用处,杂物堆积,不仅让老北京的韵味儿蒙了尘,居民的抱怨也不少。
2016年年初,一场“东四街道社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展望未来研讨会”,吸引了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以及物业公司人员约100余人参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各类问题41条,反映最集中的就是治理胡同环境卫生脏乱差、大件废弃物清而不绝等问题。
针对问题,街道工委经反复研究后制定了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卫生大扫除的方案,命名为“周末卫生大扫除”。
一起动手靓丽社区
两年多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成了凝聚居民力量的重要平台。
东四街道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6年6月至12月,3197人次参与“周末卫生大扫除”,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平房物业保安是主要力量。
去年,参与人数增长为4123人次,辖区单位、在职党员逐渐加入,居民意识逐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参与人数超过了3745人次。这其中有“双报到”党支部党员,有东四辖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商户,有“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就连一些过去不理解的居民,也慢慢变得支持,主动参与进来。
用行动守护东四家园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到周六,大家都准时赴约,众人拾柴,上下齐心,用行动守护着东四家园。
“周末卫生大扫除”不仅贵在坚持,内容也不断“升级”,从胡同的面子转向里子,以一次2到4个院落的速度,从最初的发动居民清除社区卫生死角、清理杂草、清除小广告,发展到成为拆除违法建设、清整居住公共空间的有效平台。
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与闲置旧物说再见,与脏乱差说再见,与堵塞生命通道的杂物说再见。
截至目前,东四街道大扫除共开展115次,参与13862人次,清理了231个院落及191个楼门道,清理大件废弃物1252件,拆除煤棚102个,累计清理杂物1053吨、351卡车。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扫除不仅带来预期内的变化,还“扫出”了不少惊喜。
东四七条61号院是多拉尔•海兰察的府邸,有上百年历史,这里被杂物遮蔽多年的马石在大扫除中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东四街道设立的“花友汇创意空间”里摆放着大扫除发现的老物件,有嘉庆二十二年的老城砖、老门板等。
除此之外,东四街道还扫出了金丝楠木、博风头、瓦当、琉璃水滴等古建构件。眼下,东四四条 77 号院正在建设原生态的胡同博物馆,将于近期对外开放。这些在大扫除中清理出来的珍贵的古建构件,都将进入胡同博物馆,向人们展示胡同建筑之美。
看得见的变化,让居民们幸福感不断攀升。
参加大扫除2个月后,蔡奇再次来到东四街道进行调研,并专门“回访”曾经进行大扫除的东四六条42号院。
东四六条42号院成为小院居民共同的大客厅
局促小院的杂物棚不见了,青砖铺地放着金鱼缸,葡萄藤刚刚爬上木架,成为小院居民共同的大客厅。
蔡奇称赞,听说你们的卫生大扫除已经坚持了一百次,把城市治理深入院落不容易,成效喜人。你们的经验说明,形成共识的事党员要带好头,群众一起参与,实现共治共享。
环境质量“三分整治七分维护”。大扫除取得的成果如何才能保持下去?
2017年,平房院有了物业,每天巡逻清理。同时,街巷长、小巷管家上岗,不定时巡逻,早发现、早沟通、早处置。
居民更是胡同治理的主角。
在东四街道成立的胡同居民议事厅里,居民以民主协商方式制定了《小院公约》。公约内包括“共同维护小院公共空间卫生,不私搭乱建”“积极参与街道历史风貌保护工作”“定时投放垃圾、做到垃圾不落地”等内容。
蔡奇和花友们一同种下月季、石榴
如今,东四街道七个社区都有花友汇。“想加入花友汇,必须支持环境整治。自家乱堆乱放不配合整治的,一律不接收。”花友汇发起人金大钧说,有的居民主动提出加入花友汇,要求把自己的煤棚子改成花池子。
家住东四六条61号院、68岁的杨德胜说,“原来窗户下面是煤棚子,煤改电以后,闲置10多年了。现在,大扫除把煤棚子拆了,种上了白玉簪,我们小院颜值都提高了。”
东四五条47号门前打造成了胡同里的“口袋花园”
月季、连翘、凌霄花、葫芦……长满了胡同四合院的角角落落,就连小燕子也被吸引来了。
育芳胡同1号院屋檐下,燕子在灯罩上筑巢;东四六条53号屋檐下,两只小燕子飞来飞去,与屋梁上的彩画融为一体;东四四条阅微庄四合院屋檐下,居民在燕子窝下固定了一个纸盒子,既保护了燕窝,又避免了粪便遗落。
“有了‘周末卫生大扫除’,犄角旮旯干净了,安全隐患消除了,胡同院子宽敞了,住这儿心情都舒畅了。”家住南板桥胡同、67岁的赵九江说。更重要的是,居民的环境意识提高了。“过去,随手丢垃圾的常有,现在基本看不见。”
背街小巷既是城市的“里子”,也是“脸面”,关系首都形象,关系人居环境,关系百姓生活。这是优化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最现实的民生实事。
仅今年以来,蔡奇就多次到东城、西城调研。他强调,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行精治共治法治,坚持不懈抓下去,更加注重整治与提升同步推进,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共享,更加注重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东四街道通过发动多元参与、助力“周末卫生大扫除”,在参与中感知变化,在变化中启发自觉,在自觉中养成习惯,进一步发挥居民的自治作用,为社区治理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探索出了一条胡同治理的新路径。
4月14日,东城区深入总结推广东四街道“周末卫生大扫除”经验做法,探索多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周末卫生大扫除”在全区17个街道全覆盖。
各街道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需要和群众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大扫除所要清理的区域和内容,并依托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区域化党建议事平台等途径,积极鼓励驻区单位、居民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力量广泛参与到“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中。
4月17日,北京日报社联合多部门发出了“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动倡议,呼吁全体市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来。
自倡议发起以来,清废品、扫地面、捡垃圾……这场可以追溯到69年前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城大扫除”传统又回来啦!全市各街道纷纷响应,居民、志愿者、回社区报到的党员齐上阵,扮靓家门口,增进邻里情。
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
居民是社区的主人,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居民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活动开展的效果与品质,只有将居民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保证良好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共治共享。
相信,在坚持“全城大扫除”等行之有效的城市治理传统方法的同时,通过基层不断探索实践,一条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规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层治理路径将不断涌现、完善。
共治共享、美化家园,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将在我们手中越擦越亮。
来源:识政(ID:PoliticalInside)撰文:武红利
摄影:戴冰 部分图片由东四街道提供
监制:王祎
编辑:赵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