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峡大坝变形溃堤在即?“正主”现身,实力打脸!

北京日报 2019-07-12


近日

关于“三峡大坝变形”的不实言论

在社交媒体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

谣言还未传播开

便被看穿伎俩的网友们怒怼

随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放出

高分六号卫星亲测图片辟谣


今天

此事的“正主儿”——

三峡集团也正式回应了

用翔实的数据实力“打脸”造谣者


“进口”谣言,挑战智商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7月1日,境外一个反华账号突然发帖宣称“三峡大坝已经变形,一旦溃堤,半个中国将生灵涂炭”。


他的“证据”则是美国谷歌公司通过其商业合作伙伴的一颗民用卫星对三峡拍下的一张歪歪扭扭的卫星图片:



不过,这个谣言帖很快在境外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有人提出民用卫星图片的精确度、图片拍摄的角度和拼接成像时的算法,都会导致图像出现变形。



这张被用来造谣“三峡变形”的谷歌卫星地图,拍摄于2018年的2月23日,但谷歌地图在2018年9月拍摄的另一张图片则显示三峡一切正常。


图为拍摄于2018年2月23日“变形”的卫星图


图为2018年9月11日相对正常的卫星图

据专家分析,遥感卫星在成像的时候,有时会因为航天器的姿态、速度、地球曲率、地球自转、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人工建筑产生的巨大大高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图像发生一些畸变,这些畸变就集中表现为图像的扭曲、偏移等。要去掉这些畸变就需要采用精准的地表高程模型、精准的参考数据和精准的几何纠正算法对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如果参考数据或者算法不准都会引起影像的畸变。


加之,三峡大坝是一座海拔185米高的巨型人工建筑,如果没有使用精确的,或者根本就没有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矫正”的话,出现这种扭曲的效果就一点不奇怪了。


尴尬的是,这么一则堪称“挑战智商”的谣言,居然还被人“进口”到了境内的微博上……



很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门拿出我国高分辨率、高质量成像、高效能成像的“高分六号”卫星,以一种“用牛刀杀鸡”的方式,展现了并无异常的三峡大坝的图片,再一次澄清了此事。



高分卫星都惊动了

如此“硬核”的辟谣

诠释了什么是“真·眼见为实”


不仅如此

今天,“正主”也现身了

三峡集团正式回应

用翔实的数据实力“打脸”造谣者——


这才是监测三峡大坝的正确“姿势”


三峡枢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大坝和右岸地下电站等建筑物。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大坝轴线全长2309.5米,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


资料图片


安全监测设施

门类齐全、数量庞大


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各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三峡枢纽工程安全监测作为三峡工程8个单项技术设计之一,前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设计研究,设立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监测项目分为常规监测项目、专项监测项目、地质环境监测项目三大类14项。


此外还有各种巡视检查项目,形成了一套覆盖所有建筑物和所在区域的完整监测系统。其中变形监测设施包括:正垂线、倒垂线、引张线、伸缩仪、精密量距、静力水准仪、精密水准点、双金属标、测温钢管标、多点位移计、基岩变形计、钻孔测斜仪等。


1.2万余支仪器

25年监测从未间断


“安全监测工程作为三峡主体工程的一部分,早在1994年我们就开始进行安全监测仪器埋设,截至到2018年12月底,监测中心共在三峡大坝安装埋设仪器1.2万余支,仪器遍布三峡枢纽所有永久建筑物。监测工作25年来从未停止过。”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监测中心副主任童广勤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些监测仪器遍布三峡枢纽所有永久建筑物如船闸、升船机、电源电站、拦河大坝、左右岸坝后式电站、地下电站和茅坪溪土石坝,安全监测项目包括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强震、水动力学专项监测等。



专家组跟踪检查,分析研判

《运行实录》定期向社会公开


从早期的综合安全监测中心,至目前的流域枢纽局监测中心,一直以来,都有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对三峡枢纽安全进行监测管理及分析研判,并编写监测简报、月报、动态、年报以及专题分析报告和综合分析报告。分析工作做到“分析及时、依据可靠、反映全面、重点突出、技术先进、讲求实效”。


国家亦对三峡工程建设质量极其重视,1999年,成立了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历年来,专家组从未间断对三峡枢纽安全监测情况的研判;期间还接受了中国工程院第三方评估。上述检查和评估认为,目前三峡枢纽变形测值合理,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变化规律正常。

 

资料图片:专家组现场检查

 

资料图片:专家组听取工作汇报


2012年,三峡大坝在国家能源局进行了安全注册,定期向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报送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并接受其监督管理。


2013年以来,三峡集团每年编制《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相关安全监测成果亦在每年运行实录中定期向社会公布。

  

资料图片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综合报告》,评估意见认为:三峡枢纽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各项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工作性态和电站机组运行正常。


大坝变形?不存在的!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毫米~26.69毫米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


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毫米~28.70毫米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


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

  

2019年7月5日的三峡大坝  摄影:汤伟


看完这些数据

让人忍不住开始思考

建设运行三峡工程的工程师们

到底是想给人们一颗“定心丸”

还是想向业内人士

“炫耀”其极高标准的工程质量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环球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监制:张力

编辑:初心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