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肺炎药物研发难在哪儿?院士专业解答来了

北京日报 2020-02-24


2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最新进展情况。

会上,围绕药物研发难点,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做出解释,“药物研发,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跟疾病斗争最有效的手段。这么多年来,大家比较了解的药物研发是,一个新药大概要经历十年时间才能从想象走向成药。”


为什么花这么久?周琪分析:

第一,要知道治疗一个疾病主要针对的靶点是什么,就是有的放矢,要知道治什么东西。

第二,当确定了药物靶点,要选到所有的候选化合物和候选药物,不是每一种药都可以成药的,同样还要经过药物的各种成药的相关试验。

周琪介绍,我们能看到,药物有口服的、喷雾的、注射的,不同药物的成药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找到,而且要评价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前面也提到过动物模型,一定要在动物模型做很多长期的评价以后才有可能走到临床。这些环节里,任何一个环节对科学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我们今天应对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我们都期待一个新药的出现,但新药的出现是有客观限制的,也有它的时间要求,也有关键流程和步骤。国家已经开启了所有的绿色通道,各种各样的行政环节全部在向治疗救治病人开放,但科学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科学不能降低标准,一定还要按照科学的药物研发流程把它做完

所以今天如果问到最艰难的步骤在哪儿?

“我觉得现在比较难的问题是,当我们确定那些可能有效的老药来拓展适应症的时候,当我们找到潜在的化合物完成细胞水平评价走向动物模型评价的时候,当我们对一些已经看起来部分有效的、针对临床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药物的时候,我们亟待的是一个更加科学的判断,以更加忘我的精神让这些药物、让这些治疗手段尽快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尽快在国家各个部委的支持下走上临床救治的一线。”周琪说,“这可能是全国人民期待的,也是所有科学家和医生们期盼的。所以这些艰难的点,可能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应对、必须要克服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 刘欢

监制:王军华
编辑:张小英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