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授课、微信答疑,95岁清华老教授get√
95岁的张礼,是清华大学教龄最长的老师。
32岁的胡嘉仲,迎来在清华园任教的第一年。
这个春天,清华大学首次启动全校性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课堂教学。
曾经是师生的两人,变成同事,联手开设“量子力学前沿选题”,2月20日,是他们在线云课堂首次亮相。
传统课程上网“翻新”
上午 9:20,胡嘉仲背着电脑包,戴着口罩,骑着电动车来到张礼先生家楼下。几声轻扣,张礼笑脸盈盈地开门把他迎进房间。房门左侧便是张礼的书房,也是在线课堂的“后台”。
离上课还有一小段时间,张礼和胡嘉仲已做好调试、设置铃声、蓄势待发!
“张先生,在线上课您紧张吗?”
“哈哈,不紧张,有嘉仲在,我就放心了!”张礼笑言。“我把软件、硬件都交给他。”
“而且,最重要的是,嘉仲是非常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有他加入,这堂课突破了理论物理的研究层面,引入了实验物理的角度,变得更前沿、更丰富,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搭伴儿’,挑战无极限!”张礼说。
“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这门课从1998年开课,张礼讲了22年。作为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每年也都会有很多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这门课。
这次,他与刚刚回国的胡嘉仲联合授课,并按照学校如期开课的要求,通过雨课堂+微信群的方式挑战在线教学。
对于95岁的张礼来说,这是从教70余年“挑战无极限”的“再出发”。
对32岁的胡嘉仲而言,这是从教生涯的第一门课,也是一次向“起点”致敬!
胡嘉仲2007年考入清华物理系,在这里渡过四年本科时光,之后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十年前,他坐在清华园的课堂里听得如痴如醉,向往量子物理的奇妙世界;十年后,他坐在张先生的身旁同上一门课,学习为人师表的点点滴滴。
“张先生这门课,让我对当时整个量子物理的前沿理解得更为透彻,后来我在博士期间选择从事量子物理超冷原子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受到张先生的影响与启发。”胡嘉仲回忆道。
“张先生的课不像一般基础课程,所有内容都可以在书本里找到,先生的课有很多内容是前沿的,书本上可能写不太清楚的,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这让我们当时觉得非常有收获。”胡嘉仲说。
启动学生视角“监听”网络
“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我的年龄让思维没有年轻时那么敏捷了!”张礼的笑声洪亮又充满底气,很难相信,他竟然已经是年逾九旬的老人了。
“这种上课方式简直太好了,对学生尤其有好处!”张礼说,传统课堂学生们都“不敢”提问,而在网络课堂,同学们通过微信群随时提问,老师们及时解答,所有的问题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还能互相交流,促进大家独立思考。
经过几次试讲,张礼已经完全适应了在线上课的教学方式。
此前试讲时,出现了几次网络卡顿的情况,胡嘉仲及时提醒他,网络课堂声音可能延迟,PPT切换页面时要停顿一下,再翻下一页。张礼牢记着!
他们还想到了一个互相配合的好办法——张礼讲课的时候,胡嘉仲用另一台电脑打开雨课堂,选用“学生视角”时刻“监听”着网络音质是否稳定,并打开手机微信群,随时关注着同学们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做到全面掌控、时刻把握、及时回应。
9:50,随着铃声响起,张礼和胡嘉仲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中。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量子效应里非常重要的内容——超导,让我们先了解一下BCS wave function。”张礼打开全英文的PPT页面。
95岁的张礼随性自在地靠在椅背上,手边的讲义放在桌前,其他再无任何文字材料。但他其实并不看讲义,有时看向电脑,有时干脆望向窗外,那些略显艰深的超导理论的延展及故事犹如泉水一样,自然地汩汩流淌出来。
“我是冲着张先生和胡老师选这门课的,这次两位老师一起开课真是很大的惊喜!”家住山西晋中的物理系本科生张中弛说,两位老师各有所长,张先生讲课思路很严谨,逻辑清晰,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娓娓道来;胡老师十分了解现在的科研前沿、实验技术和很多新的思想,两位老师相互结合,让这门课程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也更容易理解。
干劲儿源自多年锻炼
为讲好“前沿”,张礼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两年前的9月,记者采访时候,他曾分享了每日的作息:早上五点,起床看文献。没课时,就到清华高等研究院办公室,继续读文献,每天至少8个小时,有时连周六也在忙碌。
整洁的办公室里有各种英文学术期刊,《科学》《自然》杂志装订成册,书脊上标注名称和日期;办公桌上,还有装订整齐的英文文献;电脑上,英文文件占据大半桌面……他编写的与课程配套的教材《量子力学前沿问题》已更新至第三版……
张礼还是高研院各种讲座的常客,他总是坐在第一排,老先生对学问的探究,让年轻的学子印象深刻。清华物理系学生韩同航记得,最初就是在讲座上看到张先生,“他基本上每个讲座都听,还常常提问。”
大师,是最好的榜样。张礼观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报告,消化之后再传递给学生。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认识了因为揭开超导电性的秘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巴丁,知道他是从物理实验中得到启发,而其研究生则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超导体的基态波函数;学生们还认识了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他花费了两年时间去验证基态波函数的合理性,即不破坏规范不变性,继而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也获得诺奖……后来,张礼又组织起物理系多位老师一起观摩诺奖得主报告,编写成《近代物理学进展》一书,被评为重点教材。
年过九旬,哪来这么大精神头?张礼把这归功于锻炼。从1977年开始,张礼就开始晨跑,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90岁,“跑完步,有些没想清楚的学术问题就有思路了。”此后,在医生建议下,张礼晨练改为绕着大礼堂疾步快走。
时常有人问,从教70余年,还要教多久?张礼说,只要一想起还要上课,自己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如果有一天,脑子不行了,看不懂,也讲不懂,那我就投降。可没到那一步,我绝不放弃。”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 通讯员 高原
监制:曹斌、张鹏
编辑:姜晶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