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当前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需要全市继续付出艰苦努力。按照相关规定,社区要进一步落实封闭式管理、体温检测、出入登记、公共空间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此外,各类商超也要对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出现积极向好的态势,防疫工作的倦怠感有所萌生,一些工作不到位的细节有所暴露。不少市民反映,在防疫第一道关卡“测温”这个环节,部分小区及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就出现了测温走过场、测温枪不准、使用不正确等问题,令防控工作打了折扣。坐落在灵境胡同与罗家胡同路口东南角的灵境胡同6号楼,是一座典型的开放式居民楼。与一些临街而建的居民楼不同,灵境胡同6号楼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院墙或栏杆。推开单元门来到楼外,面前便是市政道路。多达16个单元,临街而立又没有围墙,再加上保安疏于管理,这些不太“给力”的因素叠加,让灵境胡同6号楼的疫情防控工作存在隐患,也引发了居民的担忧。3月2日,接到居民反映后,记者来到灵境胡同6号楼进行探访。顺着灵境胡同的人行便道一路向东,从该楼的16单元到1单元,一路走过,没有人询问记者是不是本楼居民。记者在楼前等候片刻后,既没有测温,也没有出示出入证,便顺利地跟随一位居民通过门禁进入楼内。该楼一些住户表示,疫情发生后,出入灵境胡同6号楼全凭手中的门禁卡,不需要进行体温检测。“跟其他小区比是有差距的,你看我们边上这些小区,无论居民是走路还是开车都是先测体温再凭证进入。”据楼内居民说,这一情况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虽然每天楼前都有一名保安进行巡逻,门禁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封闭管理的作用,但在体温检测和楼门管理方面仍有隐患。记者观察多时,安排在6号楼前值守的保安,更多时间是坐在楼西侧的椅子上,他向东巡查的频次并不高,更不会对进入楼内的人员进行测温和检查。采访期间,外卖人员进入楼内送餐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人为了进出方便,还将部分单元门用灭火器卡住,大门敞开,进入连门禁卡都不用了。记者将问题反映给该楼所属的府右街南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他们也曾考虑对灵境胡同6号楼进行封闭式管理,但因为地理环境所限,一旦封闭会占据人行道,导致居民及行人绕行到马路上,也不安全。综合考虑下来,便制定出以单元为单位、配发门禁卡的进出措施。“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想要在每个单元前安排专人测温也不太现实。目前,我们已经加大了巡查和楼内消杀的力度,对现场值守人员也做了严格的规定。下一步会继续探讨研究,尽快把测温这个短板补上。”市民反映,位于北三环胜古中路一号院的安贞苑小区,在测温这一环节上也存在不足。3月2日,记者来到此小区探访。小区东门外“请主动出示居民出入证,配合测量体温”的通知非常醒目。每当有行人及车辆准备进入小区时,门口处的工作人员都会走出岗亭,对相关证件进行检查。虽然查证的过程比较严格,但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却迟迟未能看到测温枪的身影。“小区门口是有测温枪,但测出来的温度经常不准,所以后来我们测得就少了。”小区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测温枪检测出来他的体温只有33℃,后来工作人员鼓捣了半天,再测的时候显示的体温值才相对正常。“我觉得测温枪多少有点儿中看不中用,也不知道完全依赖它到底靠不靠谱儿?”王先生疑惑地说。在一个多小时的探访中,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居民进入小区前都会主动出示出入证,朝着岗亭旁的工作人员晃上一晃便可进入小区,其间并没有居民被要求停下来进行测温。“我就被测过一次体温,还是我主动要求才给测的。”刚走出小区准备去买菜的居民刘女士说,“疫情发生后,小区就给每户居民都配发了出入证,在人员进出管理上比较到位,但就是测温这一块,还需要更严格些。现在去哪儿都要测温,这项工作我们小区也不应该放松。”小区明明配有测温枪,为何测温工作却不到位?为了探明问题出在哪里,记者随后联系了安贞苑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小区目前都配发了两支电子测温枪,包括安贞苑小区,“硬件”都是有的,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线的工作人员发现,室外温度稍微低一点,这两支枪就会“着凉罢工”,测不出来数据。“有时我们把测温枪放在兜里一直焐着都不行,非得拿到屋里缓缓,再测才能出数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挺着急的。”这位工作人员说,目前他们已将这一情况向上级部门进行了反映,社区方面也在寻找解决办法。位于东高地南街的益民市场,有东、西两个出入口。这个露天市场的东侧,主营果蔬、肉类、水产等各类食品,西侧则以服装饰品等店铺为主。每天早晚会有大量居民来此购物。最近,有居民反映,白天这里的测温工作做得相对较好,可是到了傍晚时分,出入口处的测温工作有时会松懈下来。3月1日,记者分别在早晚两个时段两次来到该市场。上午10时,正值居民买菜的高峰期,出入口附近来往的人流络绎不绝。东侧出入口处贴有“戴口罩、测温点”的提示牌,还有4名身穿制服、臂戴袖标的保安正手持电子测温枪,为准备进入的行人测温。见此情景,记者也上前进行了检测。“多少度啊?”滴的一声过后,记者询问道。“36.3℃,走吧。”保安低头看了一眼,允许记者通过检测点进入市场内。其他人也在测温合格后被允许进入。下午5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尽管此时出入市场的人仍旧不少,但出入口的管理已不比白天。上午的4名保安到了下午只剩下一人。面对源源不断进入市场的人流,这名保安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记者注意到,趁着保安给别人测量体温的工夫,一些人加快脚步绕过测温点,径直走进市场。下午5时16分,一名男子领着孩子来到市场入口。离着入口处还有几步远,男子早早儿地抬起胳膊准备接受测温,但保安却不知为何,突然转过身去径直走向一旁的空地抽起烟来。见此情景,男子只得略显尴尬地将胳膊放下,带着孩子走进市场。下午5点,益民菜市场测温点顾客还不少,但工作人员已经离开。针对益民市场存在的测温问题,记者向东高地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反映,并接到了工作人员的反馈来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前期与市场管理方的协商中,市场规定的测温时间应该是从早7时至晚6时,具体结束时间视当天的客流量进行调整。“我们与市场方面进行了核实,他们表示,这两天确实存在保安下午5点多就要去其他地方接班的情况,市民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该工作人员表示,街道已责成市场方按规定时间完成进出市场人员的测温工作。疫情发生以来,测温成为了进入各个小区、办公大楼以及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在实际测温过程中,一些室外测温点测出的温度往往会出现低于正常体温好几度的离谱情况。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测温枪在日常防护过程中又应如何使用?带着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专业人士。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师王长亮告诉记者,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子测温枪名叫额温枪,又称红外线测温仪,通过吸收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辐射能量来测定体温。“与水银温度计、耳温枪相比,额温枪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避免接触,且测温速度较快,适合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筛查有发热症状的人。”由于额温枪一般的正常使用环境应当是16℃至35℃的室内,因此在户外使用时,天气太冷或太热乃至被测者刚从长时间开有暖风的车内出来,都会对测温结果产生影响。对此王长亮建议,在使用环境不理想的前提下,应酌情寻找合适的室内场所再次测量,亦或是使用多种测体温仪器相互校准。王长亮表示,“额温枪是通过吸收人体发射红外线来进行测温的,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大家无需为这一问题担心。”在遇到测温环境不理想又难以使用水银温度计等测量仪器校准的时候,王长亮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
一是先以未发热人群测出一个参考温度,将其作为基准,一旦出现明显高于基准温度的,立即进行第二次测量。
二是采用温度不太高的暖宝宝贴在测温枪外侧,帮助其维持正常工作使用的温度。
王长亮说,小区测温一般都是室外环境,目前天气寒冷,测温枪出现这样的误差属于正常现象,所以在室外环境下,建议测温枪从额表测温模式转换为体表测温模式,改为测手腕温度,只要把袖子稍稍提起,测刚才被衣物遮盖的皮肤表面即可。“测温的时候要注意距离。”王长亮通过演示证实,一般测温枪在距离人体5至10厘米之间便可测出相对准确的温度。“千万不要离太近,并不是越近就越准,而且在特殊时期,公用仪器离被测者过近也容易招致反感,这是应该注意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体温依旧过高也先不必惊慌,可以改用物理体温计精确测量并确定被测者是否真的存在体温异常。王长亮说,大家对小区使用测温枪测温这件事正常看待即可。一般情况下,测温枪的体温筛查效率是可以保障的,特殊时期应该配合,这对疫情期间小区居民来说是一道有效的保障,但同时也不必跟风,普遍使用并不意味着就是最好的,居家测温仍然推荐使用最普通的物理体温计,精准度更高,非公共场所使用,自己消毒也方便。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圣禹 实习生 傅丹桐 文并摄
剪辑:曾麒
监制:曹斌
编辑: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