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世界上有天使,一定是她们的模样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 2020-08-18

2020年3月8日比往年多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意义
疫情来势汹汹她们的身影出现在战疫最前线柔弱却坚韧的肩膀扛起无数家庭的希望



90后姑娘冲在社区防疫一线

生于1991年的王春琦
是朝阳东坝红松园北里一名社工


去年底
她的父亲因病去世
今年春节
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打乱了
她陪伴母亲的计划
安顿好母亲后
她毅然冲上了社区防疫一线

社工忙起来没时没晌
白天执勤、摸排
晚上还要汇总数据、制作台账


有一次
120急救车进小区
接一位高血压患者
不知情的邻里却炸了锅
生怕出了新冠肺炎病例

那天晚上
王春琦总共接了
19个居民电话
直到凌晨还在安抚大家

总是体谅他人
却常常忽略自己
前些日子下大雪
王春琦执勤时崴了脚
从前骨折时的旧疾又犯了
当别人主动问候
她又是那句:
“没事儿,我能行!”


40多天连轴转的"陀螺”

在办公室里
孟晓静就像个“陀螺”
能走着不站着
能站着不坐着
她说,这样能够保持头脑清醒


从大年初一大栅栏街道
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开始
孟晓静已经连续工作40多天了
身为街道疫情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人
她和五位同事撑起了
大栅栏地区每天各类数据统计、
核实情况、协助调度工作

短短的十分钟
孟晓静的手机就打进三个电话
“社区新增的五位返京人员都是谁,
返京前的行动轨迹如何?”
每一个名字对应一组数据
这样的电话每天超过一百个
她的手机成了街道防疫的热线电话


40多天来
每天看数据和表格超过三个小时
加上接打电话和其他工作
经常顾不上吃饭
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都是常态

心里装着事
每天睡个踏实觉都是奢侈的
如果不插上耳机听段相声
她根本睡不着
每天早上七点
又会被接连不断的电话唤醒


累、困、急
孟晓静对家人有一份愧疚
为了专心抗击疫情
上初一的儿子送到了姥姥家
同样在基层一线的丈夫
每日也是早出晚归
四十多天里夫妻俩没有多少交流

今天是妇女节
忙碌中的女“陀螺”
在看到家人问候微信时
终于笑了
她说,这个妇女节意义特殊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早日过去
能够和家人踏实吃个团圆饭




湖北姑娘守护北京

付梦媛
是一名来自湖北孝感的姑娘
也是一名在房山工作的护士

新春刚过
她便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
希望能参与驰援武汉医疗队
虽然未能如愿
但她另有任务——
到房山区新冠肺炎
定点救治医院护理病人

图说:结束4小时工作后,付梦媛将医疗废弃物带出病房。房山区供图

帽子4层、鞋套4层、防护服2层
外加密封性极强的护目镜和N95口罩
整个人被包得严严实实
就像蒸桑拿……

这样艰苦的工作条件
付梦媛硬是咬牙挺过来了
在结束为期14天的工作周期后
又在医院坚守了7天才开始休整

虽然休整的地点
离家不过10公里
但她只能通过视频
和6岁的女儿聊聊天
看着看着眼圈就红了
“疫情结束后
我一定要好好抱抱孩子!”

在北京
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异乡人
抛家舍业守护这座城市!


隔离病房里火线入党

2月26日
一场特殊的预备党员发展会
在北京市普仁医院举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请党组织考验我!”
隔离病区办公室里
身着防护服的护师王亚欧
向党组织承诺


另一端
门诊党支部的党员们
为她鼓掌致敬
这一珍贵时刻
令人动容

普仁医院
是东城区惟一的
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作为一名儿科护师
王亚欧三次发出请战书:
“我是入党积极分子,
我家里没负担,
请安排我去最危险、
病人最需要的防疫一线。”


2月21日
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
为病人诊疗、送饭送药、
全面消毒、安抚病人
24小时忙得脚不沾地

王亚欧进隔离病房的第14天
因为长期戴口罩
她的鼻梁上已被压出了
黄豆大小的水泡
脸颊、耳后都是深深的淤痕
她却笑笑,“没事,不疼。”


身着厚重的防护服
汗水时常像水一样在后背流
但面对不断治愈出院的病人
“一切都值了!”她笑着说


17年后再上“战场”

谢雯
是地坛医院新冠确诊病房主任
平时优雅知性、精致从容的她
在隔离病房坚守一个月后
脸色晦暗、口罩的压痕清晰可见

  
17年前的非典
她在早期就投入救治工作中
因为有着抗击非典的经验
今年1月15日
谢雯就预感到了疫情的严重
把半年前就订好的春节假期取消
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大年初一早上
她带领全科人员投入到了
与新冠肺炎的有备之战中

最初科室每天都要收治
6至7名新冠肺炎患者
年龄最小的2岁
最大的已经82岁

谢雯带领全科医护人员沉着应对
通过实施这种个体化细致的救治
在科室所收治的47例患者
截至2月25日共计痊愈出院患者44人

谢雯(右一)与同事

谢雯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亲人的安危时时牵动着她的神经
可她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
扛过了这段艰难时刻

武汉的樱花开了
北京的迎春花也在绽放
等到疫情过去
谢雯还会变成那个
精致漂亮的女医生


患者口中的“好心姑娘”

孙康杰
是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的护士
作为医院第五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
她已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坚守了整整一个月

孙康杰全家福

每次当班
孙康杰都身兼数职
除了输液、吸痰、
气切、换药等护理操作
对于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她还要帮他们端水喂饭、擦洗翻身……

47床的老人病情较重
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换纸尿裤
老人特别不好意思
孙康杰却莞尔一笑
“我家里有两个小宝贝
换纸尿裤是熟练工种。”
说罢开始麻利地帮老人擦洗


因为耐心、细致的护理
这位“北京派来的护士”
就像一朵向阳花
很受患者欢迎
“好心姑娘”的名字
渐渐就在病房里叫开了

看到这些老人
她常会想起自己
同为护士的母亲
2003年抗击非典
母亲一直坚守至疫情结束
这一次
母亲再度踏上新冠疫情战场

 
尽管心疼、惦记
但孙康杰知道
母女俩都有着相同的使命
“希望下次相聚,疫情已退。
天气晴朗,妈妈做好饭菜,在家等我!”


“您不出院,我不撤!”

周华
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也是北京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


在前线每班8个小时
她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
为近50名患者查房

每每半夜醒来
周华第一个动作就是
抓起手机查看工作群
确认哪位重症患者又做了什么抢救

结合临床病例特点
周华潜心总结出了一种
“俯卧位”改善氧饱和的方法
一位重症小伙子
通过这个方法很快得到改善
    
疫情是残酷的
每一天病区里
都不断上演各种悲欢离合
失去亲人的痛
在母亲多年前患肿瘤去世时
周华已体会过
“我母亲是武汉人
如果母亲还在
一定会支持我的选择。”


最近
一位兼患帕金森的重症老人
在周华查房时问她
“周医生,等我出院时,
能和你合张影吗?”

“好啊!
您不出院,我不撤!”
周华笑着说。

今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为她们送上

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



向最美的人致敬!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松梅、陈强、李瑶、刘欢、贾晓宏、张骜
摄影:程功、潘之望、方非、陈明莲
通讯员:宋冬野、欧蔚妮
创意:王军华
统筹:李洋
编辑:满志禹
制作:声影动漫

监制:陈岩
编辑:张力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