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出台工作办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六种情形予以容错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 2020-08-19

  “干事业总有风险,不能苛求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如何让干部有畏有为?日前,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6方面容错情形,旗帜鲜明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北京市纪委监委法规室干部查阅相关资料,研究起草《办法》。
 
对哪些错误可以“网开一面”?《办法》结合北京工作实际,明确以下六种情形可以容错,分别是:

  • 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落实市委重大工作部署、推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及其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开拓进取、主动履职,出现一定偏差或者失误的;


  • 在推进北京重要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政策界限不明确、先行先试、缺乏经验,出现失误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 在处置突发事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积极作为、主动揽责涉险,出现一定失误错误或者引发矛盾的;


  • 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攻坚克难、勇于破除障碍,因情况特殊复杂,造成一定损失或者影响的;


  • 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中,为提高效能、方便群众,出现一定程序瑕疵的;


  • 其他失误错误,但工作效果总体上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


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错误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等责任追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免予追究责任或者从轻、减轻追究责任,同时采取措施,监督、推动问题整改及时到位。

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在给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干部吃下“定心丸”的同时,《办法》也注重坚守底线,提出凡属于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重大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或事后不积极整改纠错的,不予容错。

如何判定是否符合容错情形?《办法》给出了“操作指南”,要求从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和挽回损失等方面做好考察,深入了解干部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出于公心、顾全大局还是为谋私利或者局部利益;是无心之过还是明知故犯;是初次犯错还是重复犯错;是主动认错悔错改错还是漠视错误、抵触改正等情况。

《办法》还坚持容纠并举,一体推进防错容错纠错,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有过必改、有错必纠,帮助干部总结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挽回损失、消除影响。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办法》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提出了健全完善“预防提醒制度”“协作配合制度”“回访教育制度”“综合研判制度”等配套制度,保障从源头上防范问题,加强容错结果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同时防止把被容错或问责追责的干部“标签化”。


评论:以“容错纠错”为干事者撑腰
日前,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以制度性举措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到中央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干部减负卸压,激发干劲的价值取向一以贯之。如今,北京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容错原则,对适用干部群体以及具体工作失误、错误情形进行充分厘清,再度彰显了首都治理的与时俱进,更给广大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以科学容错机制为干事者撑腰,是对诸多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我们常讲“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但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一名“闯将”并不容易。一些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冷落;一些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干部,在探索过程中遭遇挫折、背负压力乃至失去提拔机会。如果不问犯错情况、不分事故性质,在处理上搞“一刀切”,很容易挫伤工作热情,令干部陷入“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的消极心态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容错免责”,不仅是为干部松绑解套,更是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

改革攻坚,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特别是身处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给干事创业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就是最好的支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但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在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特别是对首都北京来说,当前复工复产正在加速推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大干部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向着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坚定迈进。当此之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免除广大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就显得尤为紧要。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迎难而上,要落在纸面规则上,更要落在实际工作中。容错纠错机制的共识不难形成,难的是启动和执行。接到问题线索,不能急于“一棒子打死”,要彻查来龙去脉,给干部澄清说明的机会,充分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工作出现问题差错,要避免“误伤一片”,要考虑出发点为何、损失后果怎样,以及如何进行补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这里的保护绝不是“保护伞”。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鼓励实干敢干不等于放任胡干蛮干。容错自有前提和底线,必须在纪律法律框架内,“一干容百丑”“功过相抵消”等绝不会存在。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对干部而言,无论任何时候,都应秉持实干第一的精神,放下因错得咎的心理负担,到事业工作中一展抱负。惟如此,方不负事业、不负人民。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武红利 郑宇飞 通讯员:黄媛媛

监制:苏越

编辑:车社、简易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