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沪互认地铁二维码!一码穿两城,不应止于地铁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 2020-12-08


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包括除市郊铁路外的所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和车站。也就是说,北京市民可以使用亿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铁,上海市民也可使用Metro大都会APP乘坐北京地铁。



北京和上海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日均客运量均超千万。随着京沪交往的日益密切,来往京沪的人群数量庞大,一个乘车码能穿越两城地铁的新政,辐射的乘客范围之广,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此前,在北京地铁畅通无阻的乘车码,到了上海便会立即失效,乘客只得下载一个新的APP,才能获取正常通行的新二维码,反之亦然。北京与上海地铁对彼此乘车码的互认互通,通过提升服务软件,避免了两地乘客重新下载软件的麻烦。看似是地铁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其实打通的是两座特大型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任督二脉”。


在给来往乘客出行环节减负的同时,“一码通”的实现,势必会提高两地轨道交通的整体出行效率。服务的优化,带来的是百姓出行的获得感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政策的背后,则是两地交通的协同推进,是数字合作的发展前景。两城交通部门的携手,使绿色出行的概念得到一次生动的推广,也在跨域交通发展领域树立了值得效仿的典型。


“一码通”的示范意义,不应止于地铁。细想市民遇到的二维码跨城失效难题,何止一张地铁卡?比如疫情暴发后,各地都推出了健康码,但各省市之间健康码不能互认,导致出差旅游必须“加码”,用户网友吐槽不断;再如医保报销,多年来无论人大议案还是政协提案,都希望早日实现全国联网,方便求医者异地报销。不同城市管理体系的融通程度,反映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治理水平;要把跨域协同治理当作目标的,不仅仅是地铁领域,也不仅仅是交通圈子,而应该囊括医疗、文化、环境等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


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方便的是跨城出行的大量乘客;城市管理的共享共治,惠及的是往来各地的万千百姓。期待每座城市乘车码的“钥匙”,能开启更多城市交通网的大门;更期待京沪两城对二维码的互认之策,能给更多领域的跨域治理及合作共赢带来启发。


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殷呈悦


监制:张力

编辑:初心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