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发射成功!
2021年6月3日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B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该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将与在轨运行的风云四号A星(科研星)组网协同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尺度灾害事件观测响应能力,为气象、农业、航空、海洋、水利、环保等国民经济领域提供信息保障服务。
风云四号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风云四号系列第2颗卫星,发射重量5400公斤,设计寿命7年,入轨后可实现每分钟对百万平方公里区域成像3至4次,可见光分辨率在目前全球静止气象卫星中最高,达到250米,比A星提高1倍。风云四号B星将与A星实现更为灵活的双星组网观测,带来高频次天气观测能力的跃升。
郭文彬 摄
此次发射将使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实现双星运行、东西布局的业务模式,并使我国具备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更强的监测能力,推进我国气象卫星观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卫星采用全新总体方案、新增快速成像仪等载荷配置,突破了大视场高精度高分辨率长线列灵活成像、星上微振动测量与抑制、长线列探测器星上实时导航配准等多项技术难题。
风云四号B星新增载荷快速成像仪,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更灵活快速地对地面特定区域扫描成像,大幅提高对一些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的天气现象的观测能力。面向短时临近预报需求,可以提供小于1分钟间隔的区域高分辨率昼夜连续监测数据,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具备更强的监测能力。
风云四号B星装载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可面向天气预报预警提供高精度多光谱成像服务;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可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三维大气变化信息;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可开展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入轨后将提供比A星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精度,可在36000千米距离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其探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在0.5摄氏度以内。
风云四号B星将主要对大气和云进行高频次监测,获取晴空和薄云状态下区域大气温、湿廓线,为提高天气分析、预报,尤其是临近预报、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服务。针对致灾高影响天气(如台风、强对流等),可进行灵活、高频次监测,获得高精度的区域观测数据,为气象灾害预警和次生灾害预测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对洪涝、高温、寒潮、干旱、积雪、植被、沙尘暴的实时动态监测,将为生态和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信息服务。在获取空间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可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警预报、卫星安全和通信导航保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并生成各种大气物理参数和定量化产品,为农业、航空、海洋、水利,国防安全保障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风云四号B星的在轨应用将有效提升我国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监测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有力支撑国家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及生态文明建设。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发射2颗风云四号系列气象卫星。
转发,祝贺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